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路高歌创新一路埋头苦干 ——韩城市计划单列试点五年回望

陕西日报 2017-05-09 08:50 大字

  刘德康 卢萌 摄影 张东进

  韩城是陕西省的一个工业重镇,也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同时还是大禹治水和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地。这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过去是这样,现在依旧是这样。计划单列试点以来,韩城的广大干部群众,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劲头,面对市场危机带来的深局困境,不气馁,不绝望,不怨天尤人,按照省委娄勤俭书记提出的跳出“城墙思维”,树立“沿海思维”,向高的攀,与强的比,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不但起死回生,摆脱了危机,而且用一连串精彩的手笔,书写了新的传奇,全方位地让这座古老的城市脱胎换骨,焕发了生机,赢得了无数的荣誉,成为全省追赶超越的典型。

  回首韩城计划单列的5年,是一路高歌创新的5年,是一路埋头苦干的5年。 

  1、打开困局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工业转型,把韩城经济从市场的困境中解救出来。

  韩城是一个传统的能源工业城市,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但是前些年,由于受能源市场疲软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全市工业企业乃至整个域内经济,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尤其是和能源紧密相联的煤炭、洗煤、炼焦和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域内百家规模以上企业仅有30%能够正常生产经营。一时间,悲观和绝望的情绪笼罩了韩城,有人预言,如果能源市场不回暖,韩城工业和韩城经济很难起死回生。

  韩城市的决策层意识到,省委省政府把一个只有50万人口的韩城确定为省内唯一的计划单列试点城市,要求将其建成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和黄河岸边的一颗明珠城市。时间紧,任务急,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显然是不行的,唯一的选择就是改革,而且必须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改革。想别人不敢想的,干别人不敢干的,用超常规的勇气、思维、措施和实干精神,争取超常规的发展。

  经过科学地研判和决策,他们开始对全市的工业企业进行改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工业转型。东方不亮西方亮,既然煤炭、钢铁、电力等能源产品没有了期望中的效益,那么他们就转型,就掉头,寻找和生产能赚钱的项目与产品。

  按照这个思路,韩城市对8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进行了改造升级和转型换代。对老厂房、老设备、老工艺、老产品,进行了技术改造,通过升级,通过新的工艺,生产出了新的产品。比如煤炭,过去只是用于洗煤、炼焦和炼钢,转型之后,煤炭可以作为煤化工的原料,生产出市场上紧俏的石油、煤气、焦油、塑料、甲醇等多达70种的新产品,使煤炭的加工链无限延长。而每延长一个链条,就会增加一份效益,就会多一份产品。

  转型,不但拯救了濒临困境的企业,更是挽救了在低迷中徘徊的韩城经济。这些新诞生的项目,成为韩城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韩城规模最大的龙钢集团,在深陷产品滞销、生产停顿和资金紧缺的困境中,迎来了当地党委政府发起的“拯救龙钢”计划。多方合力,多方融资,帮助龙钢集团引进了杭萧钢构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瞄准市场需求,利用龙钢生产的钢材,就地加工,就地延伸,生产市场上紧缺的钢构材料。这个项目,从考察到落地,仅仅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这个曾经死气沉沉的企业,现在一下子焕发了生机,他们生产的钢管束、楼承板、H型钢梁、钢柱、方管柱等钢结构及其配套系列产品,已经远销市场,成为西北首家规模最大的,每年可为500万平方米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提供集成配套钢构材料的大型钢构企业。

  升级和转型,对韩城的工业而言,具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意义。一大批面临倒闭、破产和消失的企业,突然间,柳暗花明,看到了曙光,找到了出路。企业活,则工业活;工业活,则经济活。在全省最新的经济排位中,韩城昂首而来,增速站稳全省第一方阵;综合实力由“西部百强”的第78名跃居为第30名,“陕西10强”的排名,也从第六跻身到了第二。 

  2、谋求裂变 在创新中培植新兴产业,打造韩城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航空母舰”。

  对韩城的腾飞而言,传统工业的转型只是创新的第一步。真正使韩城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态势的创新,是他们针对韩城当地产业结构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不优的短板,实行精准施策提出的“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要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产业转型为引领,策划一批发展前景比较好的重大产业项目。推动韩城转型发展、快速发展。

  短短三年,完成1000亿元的投资,这个计划刚提出,外界就一片质疑声,认为小小的韩城怎么可能完成这么庞大的投资计划呢?可是,他们坚信,没有宏伟的蓝图,就不会有宏伟的大厦!关键在于敢不敢想、敢不敢干、能不能拿出超常规的办法!实践证明,这个计划不是纸上谈兵,不是空中楼阁。计划中的3年时间还未到,他们的项目投资已经达到了1300亿元,远远超出了预想。

  韩城是个小城市,经济体量小。要做一个区域中心和一座明珠城市,必须得有足够体量的经济实力。而如果满足既有的企业规模,裂变的梦想便很难实现。怎么办?必须走集群作战的路子,必须有自己的经济航母。否则,永远也走不出小打小闹、难经风浪的格局。而要建设经济航母,必须招引大量的企业和项目入驻韩城。可是韩城并没有与生俱来的优越的招商条件,拿什么吸引资金和项目呢?

  他们搭建了两个平台,一个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叫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围绕“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他们最初规划了一个千亿钢铁、千亿陶瓷、千亿煤化工和千亿健康产业等“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在后来的追赶超越中,他们意识到“四大千亿产业集群”虽然可以确保韩城在一个阶段走在前列,但从长远来看还需要更多的产业集群来支撑韩城的发展。为此,他们果断把千亿钢铁、千亿煤化、千亿陶瓷调整为千亿新能源汽车、千亿新材料、千亿固废循环利用、千亿新装备、千亿健康五个千亿产业集群。从“四个千亿”到“五个千亿”,不是提法的改变,而是执政理念的提升、是追赶超越内在规律的要求、是韩城未来发展的必然选项。他们提出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之后,并没有等待观望,而是迅速出手。今年初在深圳举办了“黄河与珠江对话”,韩城牵手深圳产业,进行全方位的产业对标,进行全方位的西部深圳的理念、方法和路径的优化。在“黄河与珠江的对话”活动中,一次性引进了5个研究机构,引进了10名产业领军人物,招引了1050亿元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同时,今年一季度还在长三角、上海、杭州、南京,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和产业对接活动。

  目前,通过不懈的努力,著名的中国健康产业创新联盟、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上海宝钢、碧桂园、杭萧钢构、腾龙陶瓷等一大批重量级的企业,落户韩城,成为韩城工业的领头企业。他们的组合,搭建起韩城经济的新航母。在2016年的前半年,航母经济的贡献占到全市GDP的60%以上。刚刚投产的龙钢钢构项目,生产不足一月,所生产的钢管束、楼承板等钢构产品,在销往本地和西北市场外,还与哈萨克斯坦一家企业签订了2000万美元的销售“大单”。由腾龙陶瓷集团利用工业尾料加工生产的高档陶瓷产品,也在同期走出国门,远销阿拉木图。一个航空母舰,就是一个战斗群;一个产业集群,就可以带动一大批产业的竞相发展。光是一个健康产业,从概念到落地,不光时间短,而且见效快,规模大。围绕医疗、养老、制造和服务四个板块,发展起了医药生产、医疗体系、疗养旅游等16个重点行业。这些产业集群,完全摆脱了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依靠高新科技行走天下,用新型的产品和工艺占领市场,壮大自我。

  与此同时,他们还利用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无中生有”,通过理念创新,为韩城“凭空”创造出了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和微电影三大支柱产业,招引入驻金融企业13家,孵化本地电商23家、域外电商89家,孵化微电影企业14家,入驻微电影企业26家,发展域外大学生微电影团队12家。另外,还引进了中国网库、黄河金三角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跨境电子商务、金控集团、浙江金色梦乡、G-Ka科技等一批业内知名企业。

  这些企业的到来,很快壮大了韩城的经济实力,很快形成了精工铸造、煤化工、健康产业、新型陶瓷、清洁能源、相变材料和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以及微电影等10多个产业集群。

  至此,韩城工业起死回生,不但走出了低谷,而且很快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3年来,韩城经济一年一个样,一年一大步,从而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最快、经济最为活跃的典型。 

  3、 “绿”变韩城 从治理污染入手,用“大美、大绿、大水”彻底改观韩城的环境和形象。 

  由于历史的原因,韩城的环境名声一直不怎么好,不但环境脏乱差,工业污染更是榜上有名。一个计划单列的试点城市,怎么能是这样的一种形象呢?计划单列后的韩城下决心要改变它。他们不光要在经济上创造奇迹,在形象的改变上更要创造出传奇,要让人耳目一新,要让人刮目相看。

  他们将这个工程叫做“绿”变韩城。

  这里的“绿”有两层含义,一是培植一支绿色产业,二是打造一座绿色城市。

  绿色产业就是旅游。韩城是陕西省的文物大市,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条件。只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些瑰宝级的文物一直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旅游资源。这些年来,他们围绕全域旅游,把旅游产业当成振兴韩城经济、改变韩城形象的支柱产业来打造。一方面,在硬件上大胆投入,对境内的司马迁祠、韩城古城、古城三庙、党家村、梁带村遗址、普照寺、大禹庙、黄河龙门等重点旅游景区,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提升。尤其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司马迁祠,不光修建了宽阔大气的祭祀广场,更大手笔的是,利用司马迁祠附近的澽水河沼泽地,引进最先进的创意和建设团队,打造了一个占地3000亩的国家文史公园,湖河相连,草树环绕,处处亭台,处处楼阁,让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司马景区的规模、档次得到了大大提升。

  在硬件提升的同时,又在旅游策划、旅游宣传和旅游炒作上,也做足了文章,做出了特色,做出了效果。去年,他们搞了韩城旅游年,向外推介韩城,推出了十大旅游产品、12个旅游文化节、六大高端论坛和五大艺术盛宴和韩韩灯会、民间社火大赛、民祭司马迁、黄河沙滩风筝节、黄河沙滩露营节、黄河国际音乐节等。今年春节开始,又搞了一个国际灯光艺术节,力求韩城旅游“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在升温”。实践证明,他们在旅游产业的功夫没有白下。过去,在最好的年份,来韩城旅游的人不足百万,收入也就二三十个亿。而现在不一样了,韩城俨然已是一个旅游胜地,每天来韩城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去年,韩城的旅游人数创下了839万人次的纪录,收入突破了34.4亿元。今年的形势更加喜人,仅4月刚刚开园的郁金香节,一下子就吸引游客82.4万人次。

  韩城旅游能在短短两年实现井喷式发展,除却硬件建设和旅游策划搞得有特色以外。最为关键的,是他们的绿色城市建设,大大地改变了韩城旧有的面貌。最为直观的是,韩城比过去漂亮了,楼房多了,道路宽了,绿色多了,水面多了,而且空气清新了,灰尘比过去少多了。一个脱胎换骨的新韩城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为了挖掉污染这颗毒瘤,他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闭了一大批污染企业和沿山一带的采石场,取缔了黄标车和城市燃煤锅炉,铲除了盘踞108国道30年的“三堆”面源污染源。在全市大张旗鼓地宣传:宁要清新的空气,不要污染的GDP,让治理污染,改善环境,成为一种全民意识。他们积极探索渭北工业城市环境治理方式,用“大美、大绿、大水”,治污染,改形象。在农村,大力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五化”工程;在城镇,扎实推进城市示范街区创建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在工业区,强力推进铁腕治霾1+8行动和20项环境专项整治。城乡绿化,突破传统的植树造林模式,立体植绿,给每一片绿色植入风景的元素,使其在实用的同时,具有悦目的观赏感。10万亩的“北林”工程和33公里道路沿线花园式景观长廊的建设,不光在城市和工业区,城市和高速路之间,建起了防风防尘防噪的绿色屏障,更是为韩城老百姓打造了一片绿海和一处处绿色的休闲运动和观光场所,同时还实现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城市园林梦想。

  而真正让人对韩城形象有眼前一亮之感的,则是“引黄入城”、“百里水系”和“十大人工湖”的规划与建设。对韩城来说,这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过去,韩城紧靠黄河,却是近水楼台不得月,城区境内没有一处可供休闲观赏的水面,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旱城”。而一系列水工程的实施,让韩城城市居民的家门口,一下子有了水面,有了湖泊,一下子有了南国水乡的味道,整个城市也一下子有了灵性。最先建成的南湖,现在已经是韩城城里最耀眼的风景,不光四面八方的外地人慕名前来观赏游玩,韩城的老百姓更是把这里当成了自家的花园和客厅。而即将完工的澽水河黄金水道,更是聚集了多种风景元素的水上景区。人们可以坐着船,看古城,看司马迁祠,赏沿河两岸目不暇接的自然风光。

  大美、大绿、大水,不但改变了韩城的形象,让韩城的城市品位有了脱胎换骨的提升,而且这些绿、这些水、这些美,同时也幻化成为韩城新的风景,成为韩城全域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高压“治军” 理论武装,实践锻炼,打造一支能干实事,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队伍。

  短短两年,韩城能有如此巨大的改变,除了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韩城市委市政府的精心谋划,最为关键的是,韩城拥有一支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的干部队伍,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战役,每一个成就,无不凝结着干部们的心血与汗水。可以说,没有韩城干部扑出命的实干,韩城就不会创造那么多的奇迹,更不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但是,这样一支能打硬仗的“铁军”,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在过去,作风过硬并不是韩城干部的特色,甚至刚好相反。很多干部,包括很多领导干部,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当一天和尚不撞钟。事没人干,责没人负,群众怨气很大。这样的干部队伍,怎么能担当起改革与创新的重任呢?所以,韩城市全面落实三项机制,优化干部作风,坚信干部作风是追赶超越的制胜法宝,激活创业和创造潜能,山就不再是这座山,水就不再是这方水,城就不再是这座城。面对慵懒散玩、推诿扯皮、暮气沉沉、慢为乱为等作风顽疾,他们不怕矫枉过正,不惜下大气力,严抓小事、严管小节、严惩小错,持续深化干部作风转变。把敢不敢批评人、会不会批评人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尺,抓住不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强化教育,严格管理。扭住“关键少数”,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工作示范在先、带头在先,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全面落实“三项机制”,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充分激活干部力量这“一池春水”,引导在项目建设现场、脱贫攻坚前沿、环境整治一线埋头干事、激情创业。

  靠着这样一种作风、一种付出,过去两年全市实施重点项目近500个,完成投资716亿元,今年在建项目达423个,年度投资达580亿元,今年底“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可完成投资1300亿元,远超当初1000亿元的预期。靠着这样一种拼劲、一种韧劲,全市“百支队伍千名干部进万家企业”招商行动取得丰硕成果,仅今年已成功举办“黄河与珠江对话”高峰论坛、深韩健康产业创新论坛等大型活动20余场,签约项目80个,总投资高达1500亿元。靠着这样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他们紧扣精准脱贫12条路径和45项举措,围绕落实幸福院建设和运行保障、精神病人收治、大病慢病救助等10项政策,全员发动、包抓包联、精准帮扶,形成了贫困大学生就业全安置、精神病患者全收治、吸毒人员全强戒、大病慢性病全保障、幸福院运行全覆盖、基础设施全配套的大扶贫格局。靠着这样一种毅力、一种坚持,搬掉了生态环境、信访稳定、安全生产“三座大山”,跨过了产业转型这“一道坎”,推动韩城发展驶入了追赶超越的快车道。

  正是干部们的这种转变与表现,让广大的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从干部的身上看到了韩城的希望,由此激发了群众参与改革参与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两年来,在干部们的舍身努力和群众的积极支持下,韩城办了很多大事,很多实事,很多群众叫好的事。

  回顾韩城这几年的发展历程,是创新和实干创造了奇迹,改变了韩城。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韩城的追赶超越。没有实干,就没有一系列的改革成果。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20.4亿元,增长1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6.7亿元,增长30.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6亿元,增长15.2%,三项指标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2%,市域经济进入惯性发展的良性轨道。

新闻推荐

韩城医疗报销比例大幅提高

  2017年,紧随陕西省韩城市建设保险创新试验区的步伐,韩城在全面构建“基本+补充”大病保险模式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大病保险服务的韩城样板。截至2017年4月,韩城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共...

韩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韩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