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韩城作为一个资源型工业城市,曾是全省环境污染三个最严重的板块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韩城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理念,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推进全域污染治理。从农村环

陕西日报 2016-07-20 17:56 大字

本报记者 康传义 通讯员 杨琳

尽管过去了近10年时间,但谈到2007年面临的一系列“限批”,韩城市环保局局长卫高民依然心有余悸:由于环境违法问题突出,2007年1月12日,韩城市被陕西省环保局实施“区域限批”;同年6月5日,韩城龙门生态工业园区被国家监察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挂牌督办;同年7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对渭南市实行“流域限批”,其中很多问题出在韩城。

“那个时候,整个村子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堆煤厂,从田间地头到道路村口,从房前屋后到背街小巷,到处堆的都是煤。”韩城市龙门镇东白矾村村民魏克宁说,“刮风下雨自不必说,就是再好的天气,只要在村子里走上一圈,回到家里也是一身煤灰。”

韩城焦炭、炭黑产量居西北第一,钢铁产量全省第一,综合实力排名陕西省第6位,是一座因煤而兴,因煤而荣,也因煤而困惑的城市。昔日“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一度被列入全省污染最严重的三大板块之一。黄牌警告、区域限批,曾经是韩城人难以忘怀的伤疤与酸楚。“未来的韩城,我拿什么奉献给你?”这一声声痛彻心扉的拷问,也是每一位韩城人无法回避的话题。

“把生态当做最大的民生,把生态视作最大的发展,生态立市,绿色崛起。”这就是韩城痛定思痛之后做出的时代“抉择”:2012年计划单列后,特别是2014年以来,韩城市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理念,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切入口,整体推进全域污染防治工作,全市生态环境整体优化,农村面貌显著改善,为实现绿色发展、经济转型、追赶超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规划引领:农村生态环境“大变脸”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让东白矾村彻底改变了模样:随意堆放的煤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道路,漂亮的花坛,清洁的广场和越来越好的空气。“村里为每家每户配备了垃圾分类桶,村民们使用上了燃气,装上了抽油烟机……”谈到现在的生活,魏克宁脸上写满了幸福。

随着村庄环境的进一步提升,芝阳镇露沉村把产业富民作为环境综合整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手工织布业作为产业发展优先方向,目前,村上开展土织布的农户已达35家。今年五一桃花节,赏花游客络绎不绝,综合收入70多万元。

变化的不仅是东白矾村和露沉村,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韩城市紧扣城区、农村和工业区,高标准编制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生态镇村建设、绿色长廊建设、村庄美化改造等规划,推进城市总规、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多规合一”,以科学的规划引领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了大变脸:

西庄镇率先设立基层环保所,建设环保智能网格化监控系统;

芝川镇等8个镇办夜以继日建设污水处理厂;

露沉村、芝塬村全力建设垃圾减量化处理站;

6677盏崭新的路灯点亮了宁静而祥和的乡村夜晚;

……

绿树成荫的水泥路面,整齐划一的联排小楼,鲜花绽放的阳光小院,设施齐备的文化广场,所有的这些,成为了如今韩城农村的“标配”。

“五包”制度是韩城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一项制度创新。“五包”即:包抓人员包镇村组环境综合整治的督查;包平安建设的推进;包新农村和美丽镇村建设的指导;包产业发展的服务;包政策方针的监督。截至目前,韩城26名市级领导包抓8个镇办,71个市级部门和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包抓181个行政村、26个社区,做到一包到底,五年不变,职责到岗,任务到人,做到了“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

为了集中解决农村垃圾清运工作,全市统一为村组配备垃圾桶5000个,垃圾收集车1436辆,配备环卫工及村级保洁员2000余人。创新了“户分离、村收集、镇拉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日运”。

统计显示,2015年,全市累计投入4.5亿元,清理“六堆”200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900余处,硬化巷道94.6万平方米,墙体粉白327万平方米,村组绿化130万平方米,绘制文化墙15万平方米,新建游园广场85个,建成环境示范村124个、市级生态村52个,为全域旅游发展创造了条件。

扩水增绿:补齐短板人气“爆棚”

“韩城市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拿出巨额资金,大力实施扩水增绿工程,令人敬佩。”5月31日,青海省海西州环保局局长李顺在考察了韩城市国家文史公园项目后,感慨地说。

在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发展转型过程中,韩城市决策者意识到,要实现“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必须补齐“缺水少绿”的短板。为此,韩城市在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绿化示范市,结合突出“八大重点板块”,高标准建设宽幅林带,着力打造月季之都,加快道路景观化、城镇绿荫化、城市园林化进程。

投资7亿元的10万亩“北林”工程去年底建设完成,108国道北线两侧12公里宽幅景观廊道打造结束,西禹高速韩城段20公里花园式景观带初具规模,3条园林式街区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达到了“四季有花、三季常绿、步移景换”的生态效果。

“车在路上走,人在景中游”,行驶在西禹高速和108国道韩城段公园化标准景观绿化带时,人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围绕做“大”水的文章,韩城市对境内10条河流进行全面治理,总投资24亿元的黄河控导工程一期3.8公里下延项目建成竣工,7条流域生态显著改善。去年规划了总投资100亿元的“引黄入城济涺”和总面积一万余亩的六大生态湖项目,投资50亿元的涺河生态治理已建成景观河道8.4公里,司马湖开始蓄水,城区三湖启动实施。2017年将建成从龙门黄河引水到城区三湖、至涺河再回流黄河的水循环系统,形成百里长廊生态水系,构建起青山绿水相辉映、沿路沿河成景观的生态网络。

如今,“西部水乡”成为了韩城又一张靓丽的名片,为韩城旅游再添一道独特的风景。为促进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韩城市还结合地域特色风貌,对太史大街、黄河大街、龙门大街三条街道绿化景观进行全面提升:花草树木高低搭配、错落有致,其间镶嵌山石、湖石,风格别具;对街灯、建筑物、所有绿化带灯笼亮化提升,增添韩城文化元素,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厚重底蕴;实施一街一景,形成极具视觉效果的景观绿化带。

生态环境的巨变,带来的是韩城人气的“爆棚”:“五一”小长假,来韩城旅游的游客历史性地达到了76.65万人次,同比增长330%;旅游收入19929万元,同比增长419%。

清洁能源:打造循环高效生态工业新体系

不仅是要绿了青山,美了乡村,清了秀水,净了蓝天,韩城市还有着一个“绿色产业梦想”:全面升级改造传统工业,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市。为此,韩城市提出大力实施“三年千亿元产业振兴计划”,计划用3年的时间,通过培育打造循环、高效、生态的新型工业体系,力争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左右,三年突破1200亿元。

铁矿渣、粉煤灰、黄河淤泥、水渣等,曾经是韩城长期以来最头疼的“工业垃圾”,每年都会浪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处理它。而如果对这些固体废弃物进行提纯,就可以成为生产建筑陶瓷胚体的重要原材料。为变废为宝,韩城市决定大力发展建筑陶瓷产业,并为此专门设立了“百亿新型环保陶瓷产业园区”。

目前,首家入驻的腾龙陶瓷已于今年1月建成并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建筑陶瓷3亿平方米,年产值达100亿元,不仅解决了当地头疼的尾矿尾渣处理问题,还解决了当地800人的就业。

作为煤炭大市,韩城还年产焦炭1070万吨,生产焦炉煤气40亿立方米,其所含丰富的甲烷、氢、氮、一氧化碳等是生产LNG的必备原料。为此,在第十八届西洽会上,韩城市陕西北强能源有限公司与上海宝钢集团达成合作意向,计划投资6.8亿元,利用海燕焦化富余的焦炉煤气,建设年产10万吨焦炉煤气制LNG项目。

在实施“三年千亿元产业振兴计划”过程中,目前,韩城市瞄准清洁能源这条路子,已配套实施了推动能源转化的“百亿传统工业改造提升工程”、发展精细煤化工的“百亿循环经济项目计划”、促进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百亿新型环保陶瓷产业园”,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百亿清洁能源产业”等重大产业规划。

在2016丝博会暨第20届西洽会上,韩城市“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重点招商项目,激起众多中外客商的投资热情,当场成功签约项目40个,总投资529.9亿元,其中引进资金355.6亿元,项目数量之多、结构之优、涉及领域之广,创历届最好纪录。

“山清水秀地干净,宜居宜业宜旅游”,在探索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的“绿色”发展之路上,韩城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韩城模式”,为今后的加速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也为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

新闻推荐

渭南本月底将基本完成县镇市场监管体制整合县级工商、质监、食药监、盐务将整合为市场监督管理局

到本月底,各县级工商、质监、食药监、盐务四部门将会组成为一个部门——市场监督管理局5月7日,渭南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出2015年渭南县级政府机构重点改革任务分工方案,对政府机构和事...

韩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韩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