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计划单列,韩城重塑新形象

陕西日报 2014-12-15 19:18 大字

治污减霾后,韩城龙门工业区的空气质量大大改善。李博 摄

卢萌 冀志超

在短暂的沉寂过后,韩城又一次站到了改革的潮头。

2012年5月,韩城市被列为陕西省唯一的计划单列城市。省委书记赵正永亲临韩城调研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放眼世界,审视韩城;面向全国,定位韩城;立足陕西,建设韩城。”要求韩城充分利用计划单列的优势,自加压力,锐意改革,把韩城建成一个新型工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生态绿色靓市的陕西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

韩城市把计划单列和赵正永书记的讲话,看做韩城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果断调整发展思路,从改善环境、治理污染入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旅游产业;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化,不断加快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两年来,韩城市的改革,风卷旗扬,步履神速,在生态环境、工业经济、旅游产业和农村改革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循环经济的壮大和旅游产业的崛起,一下子让韩城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治污减霾,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对像韩城这样的能源型城市来说,环保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因为环保欠账,韩城曾经吃过“黄牌”,罚过“红牌”。一个堂堂的陕西十强县(市),响当当的经济大市,竟然曾经因为环境问题,饱受了批评与非议。就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韩城还因为四项减排指标超标而差点被“一票否决”。但是,半年后,同样还是这四项指标,韩城的减排却一下子升为全省第三名。

韩城环保在短短一年里,创出了奇迹,写出了辉煌。

这个转变,应该归功于韩城决策层一种观念的革命。过去,韩城在发展的过程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求规模和求速度上,繁荣的背后,欠下一屁股的环保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让韩城在全市、全省,甚至是全国,都扮演了一个污染重灾区的角色。从上到下的环境整治,回回少不了韩城。去年差一点的“一票否决”,让韩城决策层意识到,要建设一个宜居、生态的旅游城市和一个工业繁荣的区域中心城市,环保问题必须彻底解决,没有环境的改善,就不会有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抓环保,其实就是抓发展。

这种思路的转变,让环保的地位一下子大大提升。今年以来,市委三次召开常委会,研究环境保护问题,为改善生态环境,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投资3亿多元,实施了气治理、水治理、工业企业治理和环境综合治理等四大工程。排除一切阻力,对全市所有的污染企业进行了全面的“革命”,逐一落实环保措施,关停熟料加工、土炼油、选矸厂、小火电等非法排污企业39家,开工建设了3个污水处理厂,启动了城市集中供热工程。拆改城区燃煤锅炉86台,消减燃煤80万吨。取缔城区餐饮业燃煤炉子389个,安装油烟净化装置107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2700台,油改气376辆,大大减少了城区的废气污染。总之,全市环保很快形成了“市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施治,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韩城的工业企业多,污染源也多。为了降低排放,韩城市不断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通过立项审批,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落户韩城。今年以来,他们严把“入口关”,全市没有审批通过一个此类项目。所有新上项目,必须从技术层面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并且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确保项目运行后达到环保标准。

对老企业、老项目,重新过滤,重新诊断,凡是排放超标的项目和企业,不管效益多好、贡献多大,该关就关,该停就停,该整治就整治。今年以来,他们督促和帮助许多企业,进行了环保技术改造。累计投资5亿元,完成了大唐二电4台机组的烟气脱硝工程、韩禹建材矿业公司水泥窑的脱硝工程和龙门煤化、裕隆焦化、合力焦化焦炉的烟气脱硫工程,还完成了海燕焦化、中汇煤化焦炉地面站的除尘工程,以及龙钢公司烧结机头除尘设施改造等工程。这些都是韩城境内的大企业、大项目,对它们的整治改造,不但大大降低了排放,更为全市的环保整治,树立了样板。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大小100多家企业,都参与了环保技术改造和环境整治工作。

除此以外,韩城的大环保,还有两个大手笔。一是“三堆清理”,去年以来,他们花大力气,对困扰了韩城几十年的“108”国道污染问题,进行了一次“拔根”运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对国道沿线所有裸露的三堆场地,全面取缔,全面拆除。清理堆煤、堆矸、堆渣100多万吨,腾地4000多亩。另一个大手笔是“北林”工程。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韩城市委市政府不等不靠,全民动员,在今年春天,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义务植树造林运动。机关、单位、企业,人人参与,人人有任务,短短10天,全市造林1.6万亩。到了秋天,又是全民动员,一次植树2万株,“北林”的建成,将在工业区和城区之间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挡住烟尘,挡住污染。

也就一年不到的时间,韩城环保完成了一次涅槃。一次观念的更新,带来了一次环保的革命。这个曾经名扬全省全国的污染重地,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环保“模范”。不但上面的环保部门满意,领导满意,韩城的群众更是满意。

   转型升级,让工业摆脱传统的束缚

作为一个能源型工业城市,韩城的工业今年面临严峻的考验。资金短缺、产能过剩、市场疲软等一系列的因素,让韩城经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他们不等不靠,锐意改革,不断创新,采取了一连串的措施,让经济复苏,让经济回暖。

他们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改革创新,把产业项目作为扩投资、调结构、保增长的重要抓手,做大做强新型工业。其中,韩城市龙钢集团产业升级450m3高炉系统技术改造项目年底竣工,投资21.8亿元,建设了1800高炉1座,450㎡烧结机1台,配套20万m3煤气柜、110KV变电站、原料场等设施,明年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700万吨钢的产能;并且完成投资35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项目,利用非树脂结合天然橄榄石质材料,延长炼钢连铸中间包使用寿命。龙门煤化投资5.6亿元,项目利用焦炉气生产LNG联产甲醇后剩余的纯净氢气为原料,将焦炉用高炉煤气燃烧后烟道气经热能回收分离出高纯氮气和高纯二氧化碳气体,结合先进的工艺技术生产合成氨与尿素,建设年产合成氨28万吨或尿素48万吨生产线及配套设施,煤化工产能今年将达到240万吨。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就清洁能源、集中供热及“三废”处理与经开区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山西金玉集团与阳山庄选矿公司拟投资6亿元建设年产2亿平方米瓷砖的陶瓷工业园正在积极论证。直供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龙钢公司与华电蒲城电厂签订了2014年11、12月份两个直供电合同(3200万度/月),二电厂与龙门煤化签署了直供低温低压蒸汽管网建设工程合同。另外,海燕焦化分别与世界500强上海宝钢、华电重工开展合作,建设年产20万吨焦炉煤气制LNG项目和年产30万吨煤焦油加氢项目。黑猫焦化成为渭南首家上市企业,黄河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荣登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对促进工业发展、提振经济实力意义重大。

伴随着工业园区开发的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凸现,为了避免盲目性发展,推进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水平及承载能力,韩城市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大胆改革,将龙门工业园区、西昝工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园区进行整合,“三区合一”成立韩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分北部冶金工业区、中部煤化工业区、南部高科技产业区三大板块。形成了以煤化工和钢铁产业为主导,以电力、建材、装备制造和物流产业为辅助,以循环利用、综合发展为纽带的“两主四辅一循环”产业格局。累计投资63亿元,建成各类循环利用项目30多个,形成8条主干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主要工业产品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煤炭700万吨、洗精煤3500万吨、焦炭1100万吨、钢700万吨、水泥300万吨、煤化工165万吨、电力260亿度。现入驻企业10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家,就业人数3.2万人。同时,他们还将韩城市龙门工业园区管委会(龙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韩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开发区内行使市级相关管理权限,赋予经开区管委会48项职权,赋予管委会财政预算、规划建设、土地管理、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等权限。接着,还成立了韩城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承担园区投融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能,力争将工业经济开发区打造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面对银根紧缩,民营企业普遍资金短缺的局面,韩城市勇敢担当,率先试点,创新民间投融资渠道。今年3月,组织优秀民营企业家吉章娃、张万林、强增利、郭军文共同出资1000万元,成立了全省首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6月正式开业。该服务中心主要从事经济信息登记、融资对接、实业投资管理、项目投资咨询、商务信息咨询、企业资产重组转让的策划、市场营销策划、设备租赁等业务。中心下设五部一室,即综合办公室、财务部、业务部、登记服务部、风险监控部、安全保卫部,引导民间资本有序进入实体经济,实现了对民间借贷的融资规模、利率水平、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有效监管。登记大厅进驻的单位有房管、公正、律师、金融办等部门。金融办作为监管部门,坚持每月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及时提醒中心纠正违规问题,防范经营风险,做到了融资规模、利率水平、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有效监管。公司的业务操作正在朝着程序化、规范化发展,业务量稳步攀升。

截止10月底,韩城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累计成功对接548笔,金额9616.3万元。有效缓解了民间资金供需矛盾,逐渐成为城乡居民投资、小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的新渠道。

同时,政府增加向中小工业、企业资金支持力度,拨付3000万用于支持、奖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向突出贡献企业奖励500万,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分拨500万,支持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分拨1000万,前三季度有突出贡献的工业、企业奖励1000万,极大地改善了投融资环境,促进了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发展。

保护开发并举,把旅游打造成大产业 

   计划单列对于韩城来说,应该是个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的韩城是个工业重镇,那么以后的韩城,就得向闻名全国的旅游名城奋斗了。

因为韩城不光有煤、有矿、有钢铁,它还有司马迁、有龙门、有韩城古城、有深厚的文化蕴藏。矿山资源有穷尽,而文化资源的开发则可以无限。所以,省委省政府大胆决策,要把韩城建成一个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文化名城和闻名全国的旅游名城。用文化和旅游长久地支撑这座即将兴起的区域中心城市。

韩城是陕西省有名的文物大市,各级保护文物多达200多处,光是国宝级文物,全市就有15处。其中司马迁这个品牌,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力;梁带村古墓遗址,被称为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600年历史的党家村则被联合国列为“国际传统民居研究项目”。可以说,韩城的“藏宝量”在全国都是位列前茅的。可惜,多年来,这些宝贝一样的文物,一直在韩城雪藏着,没能发挥出它应有的效应。旅游现状相当尴尬:有文物,没游客;有参观,没消费。

自从计划单列,韩城开始向旅游名城奋斗之后,韩城的文物保护与开发进入了明媚的春天。市委市政府把文物资源开发当成产业开发的“二次革命”,把旅游当成新的主导产业来抓,专门成立了景区管委会,组织专门队伍,搞文物旅游开发。市上专门投资1.3亿元,帮助司马庙、党家村、梁带村遗址、普照寺、大禹庙等一批重点文物景点,抓项目,搞建设,创A升级。两年来,几乎所有文物景点,都展开了大规模的建设。司马庙新修了祭祀广场,新矗了司马迁铜像;梁带村启动了遗址博物馆建设;完成了北营庙、城隍庙和东营庙的神像重塑工程;开工了党家村旅游大道。特别是古城的保护性开发,更是体现了韩城打造旅游城市的大气派、大手笔。

具有1500年历史的韩城古城,依塬环山,面水而建,大小72道街巷,纵横交错,城内庙、寺、观、坊、台,星罗棋布,是全国有名的六大古城之一。至今还保存了6处国宝级的文物。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古城已经变得相当破败,很多具有保存价值的民居院落,都遭到了破坏。有价值的古建筑,在古城建筑群的份额已经不足15%。如果不及时开展抢救性的保护,韩城古城很快就会真的成为一处遗址性的古城。

韩城市委市政府把古城的抢救性保护,当成振兴韩城旅游的一号工程来抓。他们引进“陕文投”并动员当地民间资本,斥资60亿元,对古城进行全面的抢救修复。特意聘请了国家级文保专家,依据“保护、惠民、发展、提升”的原则,按照韩城古城的传统格局,对现有的古民居和文物景点,进行修缮加固;对破损严重的古民居,用修旧如旧的办法,恢复古民居的原貌;而对古城旧址内的新建筑,全部予以拆除,并加入古民居元素,重新改建,并保证新建如旧,和古城风貌融为一体。

改造后的古城,将保留或者再现老韩城的状元府、县衙、龙门书院、闯王行宫和古民居以及72道街巷,同时,参考借鉴全国著名古城镇旅游开发的一些成熟经验,在韩城古城形成现代商业时尚文化体验街区、史记文化体验街区、古玩街区、民俗文化街区、科举文化街区、民居体验区等与吸引游客、开发旅游相关联的主题空间。

目前,韩城古城的民居博物院和东门游客中心已基本建成,再有两年时间,整个古城将完整恢复。负责这个项目实施的专家卢涛说:经过恢复保护后,韩城古城不仅完整地再现旧时风貌,而且将被打造成博物馆之城、文物之城、艺术之城、文学之城、民俗之城、民居之城和生态之城、旅游之城,成为中国北方名城古镇休闲度假的第一品牌。

按照新的发展思路,韩城要把旅游做大做强做成一个新兴的产业,不但要让韩城古老的文物转化为旅游资源,把韩城建成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名城,还要紧紧依托澽水河、黄河湿地、黄河龙门和猴山等自然资源,把韩城打造成一个宜居、生态的休闲旅游城市。目前,澽水河开发和黄河湿地公园项目已经启动,利用黄河西岸的滩涂地带,建设一个城市湿地公园,再在古城和司马迁祠景区之间,建设一个以水为主题的观光旅游区,以韩城古城为龙头,在老城区以南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旅游景区群。同时,利用现代光电技术,点亮古城和古城周边的山川,让每一个来韩城的游客,不管在白天还是在夜晚,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以工促农,用现代农业改变农村面貌

韩城多山少地,自然条件差。除了花椒,农民的增收还有其他途径吗?韩城市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之路,立足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构建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条,形成“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专业市场(销售大户)+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队伍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龙头企业35个,带动农户数达到5.3万户。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合作社413家,其中,2014年省农业厅命名省级示范社7家。逐渐形成西部山区花椒种植区、南部川塬粮食区、西南苹果产业区、近城郊时令水果区、川道灌区设施蔬菜区、沿黄区域莲菜区和国道沿线为重点的生猪产业带、西部浅山区为重点的肉羊产业带、沿黄河区域为重点的肉牛产业带“六区三带”的布局。

面对广大农村农业资本不足、农业信贷严重短缺和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农户程度低的问题,韩城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策,用“政策红包”鼓励工商资本向农村流动,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那些能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除了给予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外,还在贴息贷款、项目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企业的投入,不仅带来了稀缺的资金,而且带来了新的耕作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等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配置,改变了长期扭曲的要素关系,优化了农业生产要素结构,强化了农产品的市场流通能力,也提高了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很好的解决了农业生产的难题。

在韩城市现代农业发展较迅速的芝阳镇,工商资本的注入,为当地群众开辟了新的致富门路。这个最大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由金太阳公司投资兴建,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园区+农户”四位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推进了花椒产业化经营。园区的核心示范园,总投资2200万元,建成2000亩花椒芽菜种植示范区,由金太阳公司反租农户经营,带动了当地250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年产花椒芽菜1500吨,年利润可达1840万元,当地群众从中获利2000多万元。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企业运作的形式,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加快了土地流转,还增加了农民一项打工收入。

目前,像金太阳这样的由工商业转行开发农业的韩城企业家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全市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经营类的数量为210多个,投资规模达到7.6亿元,涉及农户3.3万户,涉及土地24万亩。建成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贮藏龙头企业35家,带动农民年增收7800万元。

现代资本与现代技术进军农村,规模经营与土地流转成为一种趋势,为了确保农村改革的顺利进行,保障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韩城市先行一步,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率先在西庄、龙门、昝村3个镇开展调查登记、确定地界坐标和位置、建立登记簿、确权颁证等试点工作,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中心,完善了12个镇办土地流转中心,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指导,推进土地流转,全市累计流转土地5.2万亩。通过土地确权,农民的权利得到了保障,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现代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截至目前,全市涌现家庭农场48家,农村产业的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韩城市金太阳公司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建立花椒芽菜订单农业基地3100亩,带动1100户农民,年增加收入1400多万元。中外合资企业中鲁果汁有限公司年消化韩城及周边县市残次果10万吨,年带动农户增收1亿元。韩城市东彭共裕果业专业合作社依托全村苹果产业,积极组织本村及周边村庄130户果农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聘请有关专家对成员开展技术、物资、销售等服务,社员连续两年得到了股份分红。芝阳镇、西塬村两个花椒批发市场入驻商户70余家,年花椒交易量2000万公斤,交易额6亿元,促进了韩城及周边县市花椒销售。

在抓好产业致富的同时,韩城市还不断创新农村扶贫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多措并举、合力攻坚的原则,改进扶贫开发考核机制、建立***工作机制、健全干部驻村联户扶贫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扶贫开发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扶贫开发机制,实施村级道路畅通、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农村住房安全保障、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开发、农村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等十项扶贫重点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因地制宜、精准帮扶,全面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基本方略,着力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让生活在农村的所有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抓服务

韩城市的改革先从政府自身做起,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头一炮。早在2013年,他们就全面启动了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今年3月,又启动了新一轮的简政放权工作,共清理了44个市级部门的538项审批事项,其中保留386项,取消152项。

针对群众反映的一人多卡、补贴资金领取不方便、补贴项目不明晰等问题,韩城市全面推进了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支付方式改革工作,财政惠民补贴资金管理得到加强和防范,惠民资金效能提高了,减少了发放环节。同时,将“财政惠农资金支付中心”更名为“财政惠民资金支付中心”,一字之差,将涉农补贴项目从以前的24项涉农补贴扩增到覆盖城乡居民的41项,基本涵盖了涉农补贴的各个方面,将多部门管理、多渠道发放的各项惠民补贴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拨入支付中心专户并兑付到居民的个人结算账户,建立起了“一个漏斗向下”的补贴资金发放机制。“一卡通”依托代发金融机构覆盖城乡,延伸到村及服务网点,为补贴对象提供了快捷高效地服务。

韩城的简政放权,不单纯地追求“放权”,更注重“便民”效果。今年,他们在简化办事程序方面,又迈出更大的步伐,在全市推行了便民服务代办制。完善了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依托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实行进村服务和代办制,建立了市便民服务大厅、镇便民服务中心、村代办工作员的三级服务体系,强化便民服务中心平台,健全代办员工作制度,落实镇办工作人员定期入村服务制度,建立代办程序。并且要求工作人员遵循六个工作原则,即自愿原则、便民原则、公开原则、依法原则、无偿原则、高效原则。主要办理证件审批、缴费报销、公益服务等三大类,户籍、计生服务、小额贷款、新农合、残联、民政、教育、城建、扶贫等多种惠民补助的办理,以及法律咨询、案件代理服务等47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务。代办形式包括为申请人提供材料送审、转报、上报、协调、督办、陪办等多种服务方式。对群众提出申请委托办理的事项,即时受理,快捷承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同时落实了镇办干部每月每村两个工作日的服务日工作制,使服务平台前移,提高了服务效率。目前,已落实镇级代办员420人、村级代办员452人,构建了有序、顺畅、高效的为民服务绿色通道,真正把便民服务中心建成解决问题“直通车”、干部群众“连心桥”。长期以来群众反映强烈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因此得到彻底解决。如今,在韩城市,不管是城市社区,还是乡下农户,老百姓真的享受到了足不出户就能办事的便捷与快乐。

新闻推荐

陕西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巡礼 风追司马,太史公与古城千年对话 ——陕西省三十个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之韩城司马迁景区

本报记者杜瑶韩城司马迁景区在建设中实施了“一带两河三区四镇”战略,“两塬夹一水”,“南司马”与“北古城”遥相呼应。形态、文态、生态、业态合一,“史圣文化主题区”、“黄河大观游憩区”、“澽...

韩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韩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