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产业托起群众“致富梦”
本报记者 王能力 通讯员 王腊梅
“在村里的养殖场打工,一天七八十(元),挣钱顾家两不误!”面对如今的生活新方式,富平县刘集镇十字村贫困户张六五笑得满脸都是褶儿。
刘集镇十字村位于富平县城东南20公里处,下辖12个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4户51人。该村因地势低洼,每逢大雨来袭,地面积水成滩。又因土地盐碱含量较高,当地人称为“盐碱滩”,粮食产量极低。
作为十字村帮扶单位的富平县审计局针对该村实际,抓住该县实施的“两个全覆盖”帮扶举措,为8户贫困户送去奶山羊,引导贫困群众“发羊财”。协助村上众筹资金11.4万元,建起了扶贫养殖场,为9名贫困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前面提到的张六五就是扶贫养殖场的一名“员工”。
如何让“盐碱滩”变成“金沙滩”?他们决定根据“盐碱滩”的特点种植适应盐碱地生长的油葵。目前已建成400亩油葵种植示范基地和两个反季节蔬菜种植温室大棚,200亩的柿子产业园项目也已着手实施。
“油葵亩产500斤上下,根据目前市场行情,一亩地可望收入1000元左右。400亩等于40万元……”说起种植油葵的效益,驻村第一书记宋晓兵扳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越算越兴奋。
“富平柿饼名气在外,市场前景广阔。我们引导贫困群众广泛参与村上的柿子产业园项目,保障贫困群众有持续收入,让他们的日子像柿子那样红似火、甜如蜜。”说起该村的发展,村支部书记俱智荣自信地说。
同时,县审计局积极协助村上争取项目,建成了410平方米的新村部,25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新村部成为党员干部集中学习、集中充电的阵地。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干群连心的场所。
“十字村有这么一门子好亲戚,何愁过不上好日子!”村民们如是说。
新闻推荐
柯喜堂富平古称频阳县。自秦厉共公二十一年(前456),始在频山之南频水之北建立县治,历250年至西汉初年(前206),另于县境置怀德县(...
富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