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俗古镇建设应避免同质化

陕西日报 2017-02-14 00:00 大字
省国土资源厅 刘建强

丁酉新春,我回到久违的家乡富平县城关镇褚原村。小时候,故乡是远近闻名的穷村落,人们总是填不饱肚子,塬上老大不小的小伙子找不上媳妇,姑娘们总巴望着能嫁到有水的塬下去。

如今不同了,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苍凉的荆山塬道路宽阔,绿树成荫,一排排整齐的农家小院取代了散乱的地坑窑,打扮时尚的年轻人朝气蓬勃,老年人嘴角总挂着满足的微笑,农院里的轻声慢语糅合着从原野上飘来的或高亢或婉转的秦腔……故乡,这亘古的旱塬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风景区。你看,村道上徐徐蠕动的挂着各地牌照的汽车长龙,正是前来瞻观故乡旅游新景“中华郡”的。

中华郡于去年开园,以中华五千年文明发源地及轩辕黄帝铸鼎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富平荆山塬原生态地形地貌为基础,是集精品住宿、特色餐饮、主题文化展示和人文体验、中华文化研究、艺术家论道基地及景观农业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基地。恰逢春节,中华郡游人如织,盛况空前,人们逛庙会、赏花灯、看大戏、观民俗、品美食。深居城市的现代人体验着农村的传统新年,品味着地道的农家饭,一年的疲惫都一扫而去。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正是这样的“乡愁”,带火了“湖光山色两相和”的乡村风景,烧旺了“花样繁多风味足”的乡村味道,引爆了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韵味的乡村游,唤醒了一个个沉寂多年的特色民俗古镇和村落。

在政策支持和成功案例的引领下,民俗古镇建设在三秦大地如火如荼,不仅创新丰富了多种业态,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传统乡村正在发生着深刻巨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年轻人不断从乡村涌入城市,寻找现代化生活的快捷与便利;城里人在节假日里又从高楼林立的都市转向山清水秀的古镇村落,享受田园生活的淳朴自然。然而,当我们走进这些新建的镇街景点,无一例外看到的都是中间石板路,两边小木屋,砖房覆青瓦,叫卖声声乎。连店铺、酒肆门口招徕顾客的露布也几近相同,售卖的手工艺纪念品,或帽子或手链,在大雁塔见过,在袁家村见过,在周至水街见过,而今到了中华郡也能见到。特色美食也不外乎凉皮、酸辣粉、锅盔、油糕……大多数新建的古镇古街没有鲜明的品牌,从街道建筑到店铺商品,大同小异。千佛一面的古镇样貌,千篇一律的运作模式,令一些景点旅游成为“一次性消费”,陷入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尴尬境地。

如何建设开发好民俗古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袁家村从一个一穷二白村民吃不起饭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今天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的“明星村”,何以长盛不衰,是值得政府决策者和开发投资精英们解剖研究的。

我想,建设发展民俗古镇,应做好前期调研,找准定位。在规划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历史、风俗、农业、手工业特点,完善产业链,突出自身特色,少一些复制,多一些创新,做到一点一品牌,点点有特色,给现代都市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和体验,带动古镇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弘扬延安精神 高奏逐梦心曲 马忠义摄影巡回展举行

本报讯(记者张静)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知青网、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摄影家协会、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弘扬延安精神,高奏逐梦心曲”——马忠义摄...

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