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渭南实践: 粮食产量“十四连丰” 当三秦“菜篮子果盘子”
8月20日,陕西省举办“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五场新闻发布会,渭南市委书记魏建锋,渭南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杨武民在会上介绍了“乡村振兴的渭南实践”。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78年的97倍
2018年渭南全市生产总值1767.7亿元,是1949年的1186倍,人均GDP是1949年的434倍。
渭南人口560万,是全省第二大人口城市,农村人口305万,占总人口的54%。201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526.6亿元,是1949年的525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55元,是1978年的97倍;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由2015年的14.1%降到现在的1.8%。
粮食年产占全省总产五分之一
在乡村振兴之路上,渭南主要坚持以下方针。
端好饭碗。渭南自古以来就是“关中粮仓”,大荔的丰图义仓,见证了渭南人种粮、爱粮、惜粮的深厚情怀。渭南把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70万亩,产量实现“十四连丰”,每年总产稳定在220万吨左右,占到全省粮食总产的五分之一。
管好果园。渭南是多种北方水果的优生区。渭南大力发展现代果业,水果面积达到390万亩,总产量达到 460万吨,产值达到160亿元;以“卖得好”倒逼“种得好”,有机认证果园达到7万亩,绿色食品认证果园达到105万亩;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果业“金字招牌”,白水苹果荣获金砖厦门会晤全球唯一中标苹果,大荔冬枣成为G20杭州峰会专供水果。
建好菜篮。2008年全省提出建设“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经过11年努力,渭南设施蔬菜面积已超过百万亩,达到124万亩,占到全省总面积的41%。华州山药、赤水大葱等享誉国内外。在主产区,农民收入的80%来自于蔬菜产业。
累计培训农村技能人才3万多名
渭南坚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突出位置,激励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实施“头雁”提升和“雏雁”培养工程,317名村支部书记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培养致富带头人4316名,1153名致富带头人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村两委致富带头人占比超过50%。优化乡镇人才结构,配备407名有现代农业、村镇规划等专业特长的乡镇干部。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建立省级实训基地22个,培育认定职业农民7314人,其中高级职业农民180人。累计培训农村技能人才3万多名。
人才引进方面,采取“外引内培”思路,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陆续建成白水苹果、蒲城酥梨、临渭葡萄等八个省级果业试验站,成功开发推广了瑞阳、瑞雪等一系列知名、优质品种,培养带动了当地一批农民“土专家”“田博士”。
返乡创业方面,完善相关制度,打“乡情牌”念“招才经”,设法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等难题,最大可能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华商报记者 任婷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蒋华实习生张瑜)陕西地电认真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将主题教育与企业生产相融合,鼓干劲、提...
大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