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发展渭南书写走向繁荣动人画卷
□记者 樊星 实习记者 周君娜
“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渭南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在渭水河畔、华山脚下,书写了一幅幅从落后走向繁荣、从贫穷走向富足的动人画卷。”8月20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陕西省“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渭南市委书记魏建锋介绍了乡村振兴渭南生动实践。
据介绍,2018年渭南农业总产值达到526.6亿元,是1949年的525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55元,是1978年的97倍;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由2015年的14.1%降到现在的1.8%,农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基本小康、正在迈入全面小康的新跨越。
◎粮食产量实现“十四连丰”
陕西农业看关中,关中农业看渭南。多年来,渭南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由注重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
渭南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70万亩,产量实现“十四连丰”,每年总产稳定在220万吨左右,占到全省粮食总产的五分之一;水果面积达到390万亩,总产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160亿元,其中绿色食品认证果园达到105万亩。白水苹果是金砖厦门会晤全球唯一中标苹果,大荔冬枣成为G20杭州峰会专供水果。
经过11年耕耘,渭南“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卓有成效。设施蔬菜面积124万亩,占到全省总面积的41%,华州山药、赤水大葱等享誉国内外。在主产区,农民收入的80%来自于蔬菜产业,由此延伸出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已成规模,渭南有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家,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3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000多个,家庭农场2000多家。
近年来,渭南培育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立省级实训基地22个,培育认定职业农民7314人,其中高级职业农民180人。把课堂设在产业基地,把科学知识送到田间地头,累计培训农村技能人才3万多名;317名村支部书记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培养致富带头人4316名,1153名致富带头人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
依托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渭南实施“一揽子”创业政策,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鼓励回乡人员创业就业。今年以来,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2.8万人,创办企业或经济实体2.7万个。
◎生态美带来了群众富
渭南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传承文化根脉和红色基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6年起,渭南开展“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从司马迁、杨震、王鼎等渭南先贤和一些革命先辈、英雄人物的家训故事中传承文化根脉,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开展“身边好人”、“十大孝子”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2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组织评选“渭南标杆”,乡村医生刘永生43年矢志从医、一心为民,乡村教师詹小翠坚守深山27年、关爱留守儿童,他们的感人事迹鼓舞和感召着渭南人民;推动移风易俗,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红白理事会实现全覆盖,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展现出优秀乡风文化的新魅力、新风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渭南市编制出台《乡村空间布局建设规划》,推动乡村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更可持续;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已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197个,20个村入选全国首批“绿色村庄”,数量位居全省第一,93.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41%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7.9%;打造美丽经济,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17个,带动农民就业1.42万人,生态美带来了群众富。
“70年来,渭南农业农村发展有了巨大变化,这是贯彻落实党的重农强农富农政策的具体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魏建锋表示,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渭南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不懈奋斗。
新闻推荐
推介会现场本报渭南讯(李世居刘康记者杨晶)8月10日,由大荔县委、县政府主办的“美丽大荔·枣想约你,‘一带一路’·果...
大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