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可喜变化在身边 银幕里的记忆

陕西日报 2018-08-21 07:22 大字

本报记者 马黎 见习记者 甘泉 实习生 刘文娟 刘霖凯

“妈妈,同学们都说《西虹市首富》这部电影特别搞笑……”8月13日,正在电影院自动取票机前取票的张雪凝对妈妈李洋说。这已经是李洋在暑假期间第3次带孩子来电影院了,她说:“只要有新的电影上映,孩子就吵着要来电影院看。一张电影票也就三四十元钱,我想可以让她趁着假期好好放松一下。”

从露天电影到院线电影,从一片难求到佳片不断,从排队购票到手机下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看电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它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小时候在父母的带领下看电影,长大了带着孩子看电影;恋爱的时候和恋人看一场甜蜜的爱情电影;孤独的时候从电影里寻找心灵的放松和寄托……关于电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

 村庄里的一束光亮

年近60岁的杨平产最初的观影体验,是和露天电影联系在一起的。他说:“从小到大看过无数次电影,早已记不起第一次看电影是在什么时候了,但一定是在某个夜晚,一家人带着椅子或者小板凳,沿着乡村小路,赶到某个大广场上去观看露天电影。”

说起曾经红极一时的电影,杨平产如数家珍:“《小花》《庐山恋》《红高粱》……这些经典电影曾给无数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虽然当时的电影没有现在这么好的特效,但带给人们的震撼却不比现在小。”

在20世纪80年代的村庄里,只有寥寥可数的几户人家拥有电视机,对广大群众而言,电影绝对是个激动人心的玩意儿。“只要放映员带着装设备的大铁盒经过,某村要放电影的消息就会被大伙儿奔走相告。”杨平产告诉记者,“那时候,露天电影一般都是在村子的大广场里放映。白色的幕布被绑在两棵树或者两根电线杆之间,大喇叭也被挂在高处,电影放映机则被安置在场地中央的一张桌子上。现场往往人声鼎沸,卖甘蔗或者米花棒的人吆喝着,观众们激动地叫喊着。村干部也经常趁着群众比较集中,简短地讲些发展生产、邻里和谐的事情,然后电影就开始放映了。”

一块白色幕布、一部放映机、一个高音喇叭、两名放映员、一场好电影、星空下观影的男女老少……村庄里的那一束光亮,成为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深受群众欢迎的放映员

今年76岁的李应禄是渭南市临渭区人,他曾是一名露天电影放映员。“打开放映机,放映泡的亮光就会把胶片上的图像投放到银幕上了。”李应禄捏着一个放映泡告诉记者,“现在给我一台放映机,我还能放出电影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电影是晚上屈指可数的集体娱乐活动。而电影放映员就是那个“送宝”的人,深受群众欢迎。

“每个月电影公司都会给我一张表格,表格上有当月供应影片的名称,我的工作就是根据这些影片排出一个月的放映计划表。受欢迎的影片一般会安排放映四五天,有时会延长到六七天。”李应禄回忆说。

那时,李应禄骑着自行车,带着他的放映设备走过了无数个村庄。“有时候天气不好,电影放到一半就开始下雨,可大家的兴致却丝毫不减,喊着要把电影放完。有时还会遇上停电,突然间幕布一片漆黑,可大家都不愿离去,我就启用自带的柴油发电机,这种发电机需要人工发动,往往折腾很久才能使银幕再次亮起来。”李应禄说。

那时候的李应禄不会想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放映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他使用的放映设备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激光投影机,后者光源寿命更长、亮度更高、色域更广;银幕上的画面分辨率已达到2K的水平,并逐步向4K发展;那些给无数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2D电影已被3D、4D电影所取代……科学技术将电影带入新的发展时代。

 光影之间的时代印记

“题材越来越丰富、画面越来越精美、技术越来越先进。”大荔县电影公司副经理张亚林说,电影是艺术与科技的结晶,也是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记录,电影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文化艺术生活的不断追求。电影人在银幕上留下了一部部令人难忘的作品、一个个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一帧帧美丽动人的画面、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使电影成为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见证。

多年以前,抓一把麦草、搬一块砖头就可以坐着看完整部电影的经历,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历史。当电影从露天进入影院,当高音喇叭变成有环绕立体声的音响,当银幕上的画面分辨率越来越高,大广场、白色幕布以及村干部在电影放映前的讲话被永久地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

在观影环境上,20世纪90年代前单厅、单体的第一代影院,已经发展成为今天以影城为主体,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第四代影院。在观影体验上,先进的3D、4D技术不仅通过立体画面呈现出震撼的视觉效果,还将喷水、烟雾、气泡、布景和人物表演等效果模拟引入观影过程中,给人以身在其中如临其境的真实感。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人们对电影文化的永恒追求;技术在变,不变的是电影带给人们的美好体验。电影迎来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观影人,而这些观影人也见证了电影的发展与变化。这一切,都是时代发展留下的清晰印记。

新闻推荐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软环境提升发展硬实力 ——全省公安机关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韩岩通讯员阮仕喜7月中旬,渭南市大荔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冬枣市场秩序管理中队挂牌成立。这一举措着实让大荔县的冬...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