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聚焦 看“陕鱼”走进千家万户 ——陕西渔业蓬勃发展纪实

陕西日报 2018-06-28 08:35 大字

  本报记者 齐卉 通讯员 付军峰

  每逢节假日,约上三两好友在河边垂钓,是很多市民的最爱。陕西省渔业的蓬勃发展为大家休闲游乐提供了更多可能。而不为大多数市民所知道的是,在全国23处国家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里,陕西就占5处;外省的人工饲养大鲵成活率是20%,而陕西省仿生态繁育技术将其成活率提高到80%,是其他省份的4倍;白对虾养殖也早已不是南美洲的专利,陕西省人工养殖白对虾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吃咱陕西的白对虾已成为现实。

  如今,以沿渭河、汉丹江生态渔业产业带为重点的大水面增殖养殖、池塘健康养殖等商品鱼基地;以库坝群为主的陕北生态渔业、城市郊区为重点的休闲渔业;以秦巴山区为中心的仿生态大鲵人工养殖示范区已经形成,一个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的现代渔业生产体系在陕西省基本确立。2017年,陕西省水产品产量达18.49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70.11亿元,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万元。

  增殖放流 保护陕西水生态

  6月6日,在“全国放鱼日”当天,陕西省多地举行增殖放流活动,共投放鲢鱼等鱼苗45万尾。据悉,从6月6日至10月中旬,陕西省将在嘉陵江、汉江、丹江、黄河等8条流域和贫困地区江河湖库主要水系进行增殖放流活动。全省计划放流鲫鱼、鲢鱼、鳙鱼、草鱼等550万尾,放流濒危物种大鲵、秦岭细鳞鲑2.7万尾。

  近年来,陕西省在重点水域累计放流经济鱼类1亿余尾、珍稀濒危物种14.9万尾,使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这些硕果累累的成绩,是陕西渔业人对全省水系生态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增殖放流只是保持水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方面。而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则让陕西成为名副其实的保护区大省:10处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2处、市县级3处;建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8处,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768.98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一。同时,国家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研究取得突破,川陕哲罗鲑等物种人工繁育取得重大进展,这对扎实推进水域生态环境改善和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 养护渔业资源

  按照全省渔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目标,陕西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调整产业结构、养殖结构、品种结构。

  “在关中地区,陕西省以黄河、渭河为资源,大力发展池塘节水、循环水等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充分利用秦岭北麓、渭北高原冷水资源发展工厂化、微流水养殖。陕南地区,充分利用汉江、丹江、湖库等大水面和秦巴山区冷水资源及稻田,大力发展工厂化微流水、稻田种植养殖相结合等绿色养殖。陕北地区,充分利用库坝群、黄河、无定河等资源大力发展池塘养殖、大水面增殖养殖等生态养殖。”6月26日,省渔业局副巡视员倪德强告诉记者,目前,全省大鲵、中华绒鳌蟹、南美白对虾、小龙虾等一大批新、特、优品种养殖初具规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渔业园区等达到300多家,大鲵、鳟、鲟等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425万立方米,围栏养殖达到260万平方米,全省涉渔农家乐、渔家乐、休闲山庄、垂钓园有2000余家,大鲵养殖数量超过1000万尾,年繁育大鲵幼苗800多万尾。

  陕西省还加强保护区管理,加大巡查执法力度,组织开展涉渔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渔业水域水质和病害监测,在重要水域设置72个水质监测点,对28个渔业重点养殖区域设置疫病监测点,并向社会预报预警。养殖大鲵标识化管理全面推进,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取得重大进展,资源养护工作扎实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大鲵熟食包装产品、安康富硒鱼加工产品等水产品粗、深加工产品走进了超市,以农村电商、直销、农超对接等为代表的冷链物流业,让生态、绿色、高端水产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产业链得到延伸。

   让千家万户吃上放心“陕鱼”

  现在,从黄河沿线的几个水产养殖县,晚上装车,水产品2个小时就可抵达西安。第二天一大早,西安市民们就可买到最新鲜的活鱼活虾。鱼作为人类餐桌上的美味,安全问题一直被大家关注。

  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在大荔县,水产站从源头上对水产养殖进行全程监管,制定水产养殖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水产品质量抽检计划,开展了水产养殖投入品专项整治活动,先后投资20余万元建成水产品检验室、配备检疫药品、运行鱼病远程诊断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常态化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渔业病害测报制度。

  “这是我正在安装的新式供氧机,两个池子铺管道下来近万元,以后蟹的成活率就会更高。”6月23日,在大荔县范家镇华原村,水产养殖户王晓春告诉记者,在水产站的技术指导下,他在1200多亩的池塘里尝试“荷塘套蟹”以及纯生态养鱼技术,不但养的螃蟹打开了市场,远近闻名,就连吃着玉米和小麦长大的鱼类,价格也高出市场价格三四倍。

  “全县所有的水产养殖户的情况我们都很熟悉,哪种鱼虾什么时候用什么药,我们都一清二楚。”大荔县水产站工作人员胥俊平告诉记者,她和同事们每周都要巡查三四次,渔民们早把他们当作自家人,除了聊聊家常,更关心的是有没有养殖新品种或者新技术。胥俊平告诉记者:“现在渔民们也认识到养殖不能贪一时之利,一旦检测出来违禁药品,渔民们一池子鱼价值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就打了水漂,几年算白干了,最终害人害己。”

  大荔县在不断提升无公害水产品管理水平的同时,还加快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步伐,无公害水产品产量、产值逐年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大荔县园区养殖面积达到1.9万亩,现年产南美白对虾等特种水产品2400余吨,生产常规鱼类1万余吨,年产值达2.5亿元。

  在陕西省,与养鱼有关的气象、水质、养殖、销售全产业链各个环节,陕西省渔业局都进行了立体化的布局——渔业病害测报、预警、防治体系,提升全省病防检测实验室检测能力,建成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28个,鱼病检测系统信息平台3个,对7个主养品种、35种病害进行监测,建设鱼病远程辅助诊断系统终端24个。目前,陕西省共认定无公害产地74个、认证水产品178个,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达10.34万亩,累计有196个产品通过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万顷碧水凭鱼跃,陕西省正努力建设标准生产体系、设施装备体系、质量监管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综合服务体系、经营组织体系、资源养护体系、渔政管理体系等现代渔业八大体系,为现代渔业稳步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新闻推荐

左冯翊—冯翊: 从官名兼政区名到纯粹政区名的演变

  严安政  “冯翊”或“左冯翊”为大荔县之古称,但对其具体所指,则有不同说法。  ...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