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乡野文化拯救者
向群众讲述石碑记载的历史
记者 屈荔鹏 武丹 通讯员 崔正博 文/图
在渭北高原的合阳县文化史志界,69岁的李志斌之所以被尊称为“李老”,是与他对乡野文化的痴迷和坚守分不开的。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李老在工作之余喜欢上了藏书。在收藏过程中,他开始接触到合阳丰富的历史文化,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这是光绪二十八年的碑文拓片,这是老版的二十四史,这是人民公社时的土地清册……”在李老的家中,记者见到了众多的古书以及石碑拓片等。他小心翼翼地指着这些“宝贝”说:“这些都是研究合阳历史必不可少的东西,通过这些也才能逐渐理清脉络,做调查一定要有根有据。”
多年来,李老奔走于合阳乡村的角角落落,寻找、记录、收藏、整理遗留乡野的文化印记。
2008年,李老退休后,先后当选县政协第六、第七届委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渭南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并受聘洽川风景名胜区文化顾问及合阳县档案局文化顾问等职。他的多篇论文入选中国民俗学会年会并在会议交流,数十篇文章刊发于《收藏》《文化艺术报》《渭南日报》,编著《合阳文史资料——佛教文化专辑》《合阳南知堡槐院李氏简史》《洽川风景区导游词》等。
2015年8月下旬,合阳县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合阳抗战史料巡展活动举行,引起社会关注,很多人甚至提出疑问:合阳也有抗战?
关于合阳抗战这段历史,李老翻遍新中国成立后合阳县历年编纂的县志,但对这段历史并没有专门的记录。这对李老触动很大,他也愈发坚定地认为,发掘历史资料,还原历史事实,为合阳抗战地位正名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长期详细的海量调查,结果显示:1937年11月,太原沦陷后黄河沿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其中以合阳为中心的大荔县、蒲城、潼关成为抗日最前线,仅合阳一个县累计驻军就超过十万之众。在越来越多的史料征集、战争亲历者的走访、抗战遗迹调查支撑下,合阳人民抗战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逐渐清晰起来,并展现在人们面前。
当谈及地方文化史志的发掘、保护及传承等现状时,老人却显得忧心忡忡。李老说,喜欢这项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出现了明显的断层现象。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完善一套科学的机制、搭建一个平台,倡导并营造一个年轻人积极参与其中的氛围。当然,自己最终也会将多年来搜集的史料和实物,毫不保留地捐赠给博物馆或文化馆,让它们有个合适的归宿。
李老动情地告诉记者:自己所做的一切,皆源于对家乡历史的热爱,如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将是余生最大的祈愿。
新闻推荐
5月6日,民警将非法种植的罂粟全部铲除华商报讯(记者边飞通讯员刘海滨李晓艳)大荔县苏村镇一村3户村民听闻罂粟花能治腰腿疼痛、能当调料,在家中后院共非法种植740株。民警闻讯后立即查处。5月5日...
大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