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渭南:精准发力“拔穷根”

陕西日报 2016-06-15 18:41 大字

   本报记者 韩秀峰 屈荔鹏 通讯员 祖亮

笔直的水泥路纵横交错,新修的农家院错落有致,温室大棚整齐排列……这是记者近日在澄城县冯原镇马村看到的真实场景。然而,乡亲们告诉记者,几年前的村子还是“房屋破旧、粪土乱堆、柴草乱垛”。

如今,像马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在渭南遍地都是。渭南市扶贫办主任万双社说,这是渭南市精准发力“拔穷根”带来的变化。

定位到户找准穷根

走进华州区大明镇水渠村村委会,院内白墙张贴着5张彩绘大图:贫困人口分布图、致贫原因分析图、“六个一批”脱贫路径图、脱贫目标规划图和脱贫任务进度表,全村脱贫攻坚情况一目了然。在白水县扶贫办,点击贫困户电子台账,已精准识别到每一个家庭的信息卡,详细记录着家庭基本信息、收入来源、支出情况、致贫原因、现状照片和帮扶措施。

精准脱贫伊始,渭南就建立了“核定对象、因户施策、责任帮扶”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实现了“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县有电子档案”及动态管理。在精准识别基础上,按照贫困户致贫原因、贫困程度,将贫困户分类,因户施策,全面落实帮扶措施,确定了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脱贫、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全面兜底目标。

自2015年11月以来,渭南市先后开展两轮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按照2014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标准,市扶贫办制定了市、县、镇三级联动,扶贫、民政、残联三部门联合推进,镇工作人员、驻村工作队长、村两委班子三方联合实施的“三个三”核查机制,出台了核查方案,严格排查、逐户核实、公告公示,结果由核查组长、驻村工作队长、村支书、村主任4人签字报镇;镇一级公示后,由镇党委书记、镇长签字报县;县一级公示后,由县委书记、县长签字确认,基本做到了贫困户一户不漏。

目前,全市共识别贫困户157422户526560人。在核查中,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渭南市按照“五个一批”进行分类:需要通过发展生产脱贫70200户248057人,易地搬迁脱贫43815户160484人,教育脱贫30177户92782人,生态补偿脱贫12636户42588人,兜底保障75724户220798人。

“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找准了致贫原因,摸清了帮扶需求,明确了帮扶主体,落实了帮扶措施,实施了动态管理,切实让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提高自身素质,享有开发成果,早日脱贫致富。”市扶贫办主任万双社说。

因地制宜一户一策

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渭南市摸清贫困户家底状况,深入分析扶贫对象致贫原因,找准“病根”和“症结”,通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实施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临渭区阳郭镇移民安置点——阳光社区,新住宅整齐划一,小区内干净整洁。“从山上搬下来后,生活方便了,信息畅通了,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了。”曾居住在大山深处的樊梨村村民王志贵说,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几十年。如今,他再也不用遭那样的罪了。

2013年11月,随着阳郭镇移民安置点一期工程366套居民房的完工,王志贵老人喜迁新居。阳光社区里水、电、路全通。在窗明几净的新房里,王志贵感慨地说:“搬到这里后,孩子们都在城里打工去了,孙子上学也近,现在我也是城里人啦!”

截至2015年底,渭南市共完成321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搬迁安置群众1.99万户7.9万人。今年以来,根据新一轮建档立卡信息,渭南认真制定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以“三靠近、五依托”为原则,确立了“十三五”全市易地扶贫搬迁6.35万户24.42万人,其中,贫困户搬迁4.11万户15.5万人;新建农村新型千人社区100个,配套开发产业园、基地100个。各县(市、区)均已建立专门的投融资平台公司,与农发行衔接贷款总额30亿元,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增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是渭南市精准脱贫攻坚的一个发力点。澄城县开展***担保贴息贷款创新试点,筹措资金200万元作为担保风险金,撬动银行贷款4000万元。大荔县确立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贫困户参股、基地带动”的工作思路,鼓励引导企业参与扶贫开发,与荔民公司合作,按照“公司+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方式,投资4500多万元,建成2000亩现代农业科技产业扶贫园区,采取“参股融资、参股建园”办法,直接带动45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目前,渭南市共确立“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持项目村1100个,扶持联结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310余个,为80余万人次贫困群众进行各类技能培训,直接扶持带动贫困群众85万人,覆盖项目区农户135.5万人;投入行业扶贫资金4.32亿元,使贫困村和贫困户面貌大为改观。

未来5年,渭南市还将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项目;落实教育脱贫、医疗救助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和社保兜底脱贫工作,确保2019年前实现全市贫困县全部摘帽、88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2.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本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到2020年实现“四年脱贫攻坚、一年巩固提高”目标,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脱贫队伍不掉一人。

攻坚克难以竟全功

全省脱贫攻坚会议后,渭南在全省率先召开市级脱贫攻坚会议,率先出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及分工方案,对脱贫攻坚实行单列考核。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10余次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组织3次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和暗访活动,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贫困县、村调研,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切实做到摸清“家底”、找准“穷根”、开好“方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广大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纷纷帮联贫困户找致贫原因、找致富办法,突出抓好产业、项目、资金、保障、跟踪管理等到村到户。一个个驻村帮扶工作队,一对一的干部帮扶,搭建起一个个***脱贫的“滴灌管道”,滋润着贫困群众的心田,改变着他们的生产生活面貌。

邢亚光,是渭南市地方公路管理处路政科副科长,如今他又多了一个身份——蒲城县荆姚镇荆西村第一书记。自2014年上任之初,邢亚光就走遍了荆西村的田间地头,拉家常、摸情况、交朋友,和村干部一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分析贫困原因,研究帮扶思路,制定帮扶计划。当年10月,帮助荆西村建成存栏2万余只的“云帆”大型蛋鸭养殖场,实现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去年10月,邢亚光所属的渭南市交通系统126名党员干部,先后和荆西村126户在册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并与贫困户签订了脱贫意向并制定了帮扶计划。

据统计,去年以来,渭南强力推进以“三联三包”(市级领导联县包村、县级领导联镇包村、各级部门联村干部包户)为主要内容的驻村帮扶工作。动员和联系省市县三级800多个部门、3万多名干部,选派1288名“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共落实帮扶项目759个,去年帮扶村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00余元。

新闻推荐

2011陕西十强县 前三还是榆林的

经过省统计局和有关部门对全省83个县(市)31项指标进行综合监测和排位,2011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产生:府谷县、神木县、靖边县依旧占据榜单前三名,府谷县更是三年蝉联“十强县”榜...

大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