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古村落保护 抓住最后那一抹乡愁

各界导报 2016-04-29 21:07 大字

旗淑凤老人和身后陪伴了她半个多世纪的老房子

□记者 原登荣 文/图

村头年久失修的照壁、岁月浸染打磨过的石碾石磨以及光滑的青石板路……共同塑造出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从元曲大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到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再到余光中的《乡愁》,似乎乡愁总能让人们念想起一段往事或那时候的某个故人。

一间明清老屋见证老人半个世纪

什么是乡愁?它可能是家乡的一间老屋、一棵老树,或是小时候外婆给你做的一碗臊子面。

57年了,79岁的大荔县朝邑镇大寨村村民旗淑凤依然住在这个明清时期的关中四合院内。

细究这所院子的修建年代到底是明还是清,旗淑凤老人也说不清。她只知道,这座院子经过好几位主人之手,后来经过多次修复,并辗转住进来十家人,“十家院"也因此而得名。

如今,这“十家院"只剩下旗淑凤一个人,虽然三个儿子都在外地买了房或在村子边盖起了大瓦房,可她还是愿意住在这里,一个饱含记忆、曲径通幽的自然之地。

虽然采光不如大瓦房亮堂、设施没有城市公寓齐全,可每日养花种菜,却也能让这位即将跨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乐在其中。

“人老后就特别怀念过去,住在这儿,我似乎能看到自己刚嫁过来时的情景,以及儿子们小时候都历历在目。"这一切,让旗淑凤已离不开这间“百年老屋"。

多年来,儿子每到盛夏都从城里回老屋来避暑,这多少让旗淑凤老人为这些老房子燃起几分骄傲。

“金窝银窝就是不如自家的老窝"。乡愁,似有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吸引着这些城市人流连于故乡。

像旗淑凤儿子一样的城市人,他们渴望并庆幸抓住了这最后一抹乡愁。

“拾起乡愁"人会变得有担当

谈起乡愁,著名作家和谷的《远行人独语》等作品不免被提及。作为本次省政协文史委“陕西古村落保护利用情况"调研的专家组成员,和谷不禁感慨:人生如四季,青春不再,老之将至,自然让人想到少小离家老大回。

在和谷看来,乡愁不仅仅是旧时的窑洞瓦屋、乡间的碌碡油灯,或牛圈猪栏唱挽歌,更是一种今人居于水泥森林间的思考。

留住乡愁,就是要留住这些“物质的依据",这是当代人情绪、感情的寄托。而通过传统古村落,又能看到自己30或50年前,甚至是100多年前祖先的生活场景,这种不可名状的情感忘不掉、剪不断。

和谷说,保护传统古村落意义重大,作为一个人,你应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把握,为人们提供了生命之源。拾起乡愁,人们会变得有担当,会通过古村落等实物诠释理性概念。

在城市人眼中,古村落是新鲜的,而流连于古村落,则印证了对过去乡村文明的崇敬,最终才能从乡间的一砖一瓦间,寻回生命的本真。

只有先“活起来"才能“活下去"

而如何挽留并抓住这最后的乡愁,也成了调研组专家近日来最专注的话题。

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赵静认为,古民居民宅保护只是对古村落的浅层次保护,只有想方设法吸引更多人参观旅游,让古村落“活起来",才能让它们“活下去"。“合理的开发利用,才是一种保护。"

但赵静同时坦言,文物修复讲究“修旧如旧",恢复原始风貌,但村庄是活态的,不应局限于一成不变。

在省政协委员马致远看来,山不能被高楼喧宾夺主,一泓清水不被工业污染,这才是人们记忆中的“乡愁",这样漫步山水间,才有画面感。

通过几天的调研,马致远不禁担忧起来:老一辈故去后,这些古村落和老房子又将何去何从?

马致远认为,美丽乡村固然好,但不能因为新农村建设而埋没了古村落,这些乡愁概念的古建筑需要政府去抢救保护。“保护古村落,不是古物件的简单收留或摆设,应尽可能保证它们的原始用途,‘破立结合’,留住原始特色。"

曾经,一句“记得住乡愁",勾起多少人的故园记忆。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待每一个古村落,呵护好先人留给我们的每一处“江山胜迹",不只是为安顿过去,更是为赢得未来。

新闻推荐

终于走到末路 两天内两名外省逃犯大荔落网

本报讯(朱博武记者刘晓林通讯员刘海滨惠锐敏)大荔县公安局西关派出所在最近开展的“秦风”战役追逃行动中,两天时间里连续协助甘肃和四川警方抓获两名逃犯。9月14日下午,西关派出所接到甘肃陇南警方...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