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荔土布 纯朴简约的千年技艺

华商报 2016-04-29 15:17 大字

土布制作现场 大荔县文化馆供图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南宋诗人范成大将男耕女织的生活场景描述得栩栩如生。在旧时的关中平原,男耕女织的场景十分普遍。汉子们头上扎的白毛巾,穿的或白或黑的褂子,腰间系的腰裤,都是由土布缝制的。

将棉花脱籽弹松、搓捻子、纺穗子、拐线、浆线、结线、上机织成……一连串繁琐的土布制作步骤在历史年轮中传承。土布制作技艺,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大荔县的土布制作技艺也有一千多年历史,土布记录着过去年代的艰辛和冷暖,也为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柔软与舒适。

2008年,大荔县土布制作技艺被列入渭南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土布绿色环保 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理念

古人为了衣食住行,不得不从各种原料中提取各种物质,用来制作所需物品。土布也是来源于这种需要,它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大约在三千多年前,人们已开始利用棉纤维制作服饰。那时制作出的服饰,堪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典范。

土布,又叫粗布,是一种手工织布工艺,绿色环保,是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的绝佳产品,含棉量度100%,原料选用全优质棉花,采用不上桨工艺,没有人为的污染,纯手工制作,用脚踏木制斜梁织布机加工而成。

大荔县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称作“天府”的地方,历史文献《禹贡》描述它“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自古以来,大荔县就是富庶安居的天下粮仓和兵家争衡的战略重地。

同时,大荔县是全国著名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对于土布的制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荔土布制作技艺以纯棉为原料,用原始的纺车,木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这种方法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制作程序复杂 要手脚并用

大荔县土布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孟囡介绍,土布制作的过程大体分为六个步骤:先把带籽棉花脱籽然后弹松、弹松的棉花用竹棍搓成捻子、用纺车把捻子纺成繀(suì)子,后拐成团线、把团线进行浆洗,线变得结实有硬度、把浆好的线相互配合结成线辊(gǔn)子。

将线辊子装在织布机上后,把各种育线放进小梭内,来回交换纺织,即可织就成品。土布制作时所用的工具有弹花机、竹棍、纺车、织布机等。

“一开始学习土布制作时,感觉很繁琐,细节太多了。必须耐下性子来学习,慢慢摸出套路就上手了。”今年34岁的王孟囡学习土布制作技艺近11年,她刚开始学习时,跟随长辈们,从年龄稍大的织布能手处获取土布制作经验。

“专心做这件事,才能从织布过程中体验到其中乐趣。”王孟囡总结,土布制作属于手脚并用,更重要的是心静。她和大多数土布制作者一样,大都一般选择在农闲时织布。这时,大家一起探讨织布,用什么花色,怎样的织法能够更美丽,也成为农家一幅和谐的画面。

王孟囡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有人制作土布时,会省去给棉花脱籽弹松、搓捻子等工序,购买机器纺好的成品线,把买来的成品线辊子放置在织布机上,然后把各种育线放进小梭内,来回交换纺织。“这样省事了很多,除了利用科技制成成品线,剩下的步骤还是人工制作,如果一天坚持下来,可以织出一张床单”。

从一开始的技艺生疏,到如今的熟能生巧,不管是豆腐块、狼尾巴、板凳腿、六朵梅,还是九朵梅、十二朵梅等二十余种花色,王孟囡都可以轻松织出。

土布纯朴简约 接触肌肤柔软舒适

从种植到手织布制品,土布的整个制作过程,实现了民间传统工艺,与自然原料相结合的千年畅想。土布加工成的纯棉床单、床罩、窗帘、衬衣、短袖、睡衣、饰品和日用品,也深受人们喜爱。“土布用的是纯棉,和皮肤接触很柔软。”土布制作技艺传承人雷改琴介绍,土布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汗、冬暖夏凉、不起静电、抗辐射的作用,与肌肤亲和力极强。穿在身上凉爽,铺在床上平整无折,美观大方。

此外,土布线条粗、纹理深、平整不起皱、不卷边,整个布面形成无数个自然按摩点,对人体皮肤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保健美肤作用,对皮肤无刺激,防螨止痒,调节新陈代谢,还能有效防御紫外线。

雷改琴介绍,彩棉系列的土布用途更多,能够改善人体的微循环,调节神经系统,疏通经络,能改善睡眠。再加之土布花色独特,雅观大方,手感厚实,是制作床单和服装的首选面料,具有收藏和使用双重价值。

现代工艺的土布,在原有手工老粗布的基础上创新,抛去了刻意的华丽装饰,散发着纯朴和简约,犹如一汩汩流淌的田园小诗,令人身体健康、心旷神怡。

年轻人不乐意学习 面临传承困难

大荔县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大荔土布制作技艺在传承的基础上开发新品种,组织包装统一管理,已发展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打开了一条农民致富的新路子。

“土布制作现在主要依靠合作社,散户将织好的布给合作社,合作社制作成床单、衣服等物品。”这名工作人员说,对于有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土布的前景不错,从事的人数也较多。该县高明镇、安仁镇等镇的土布发展情况相对较好。

但是,“大多年轻人很难静下心来学习织布。”王孟囡和雷改琴同样谈到这一问题,她们开始学土布制作技艺是出于好奇心,越来越喜欢。令她们担忧的是,如今学习织布的人群集中在30至60岁之间,年轻人对此并不热衷,使这一极具魅力的民间传统工艺在继承与发展上面临传承困难。华商报记者 边飞 

新闻推荐

追踪 临渭一人大代表资格被暂停拒不履行生效判决 被司法拘留10日

华商报讯(记者杨托)因买卖合同纠纷打官司败诉,临渭区一人大代表拒不执行被暂停人大代表资格。此事经《华商报·今日渭南》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日,该人大代表还被临渭区法院依法司法拘留。...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