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 深度一桌酒席不得超300元 大荔一镇婚丧新规不惧争议
陕西省大荔县许庄镇,过去一年执行“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度”。谁家有红白喜事,村小组组长就拿着“告示牌”挂到事主家门口公示标准。“听说黄晓明结婚花了几个亿,如果在我们村办,想张(陕西方言)也张不起来”,有人说;但移风易俗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有人觉得标准太苛刻,甚至跑到邻村设宴席。
10月21日,大荔县许庄镇中汉村五组组长胡赵锁,在家里翻找那块《中汉村红白理事会通告》牌,最后,在家里一间闲置房子内找到了。通告中规定,谁家结婚或老人去世,每桌饭不能超过多少钱,每盒烟不能超过多少钱,每瓶酒不能超过多少钱等等。
胡赵锁说,这些内容已执行一年多,全村30多次婚丧都办了,绝大部分人已经将此烂熟于心,这块《通告》牌似乎用处已经不大了。
红白喜事简办
镇干部提议村红白理事会定“新规”
今年51岁的王林,是大荔县许庄镇中汉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开创执行了红白理事会制度。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全村30多次红白喜事的具体情况。
在关中,一般将结婚称为“红事”,将人去世称为“白事”。大荔县,从古至今,这里农作物发达,吃穿不愁,由于历史传统,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日益严重。
去年7月份,许庄镇纪委书记刘新中找到王林说,能否找来一些村两委会干部以及村里的“乡翁”(红白事的执事),“一起来商量些事情”。
刘新中“要商量的事情”,是打算在各村开展移风易俗,简办红白喜事。“有些家办事铺张,搞得村里其他人遇到红白喜事压力很大”。
为了征求大家的意见,村里印了330份传单,送到每户家里,结果大部分人都支持。于是,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就成立了,理事长是村党支部书记王林,副理事长以及成员均是一些村两委会干部。
2014年8月5日,制定的新规开始实施。实施原则还比较详细:比如摆宴席,一席七个凉菜,热菜一品一盘,饭席(主食菜)四菜一汤;还规定烟不能超过5元一盒,酒不能超过30元一瓶;红事不能向亲属索要财物,新人进门挡车挡门只能索要水果糖;红白事不得放烟花,不得请商业演出等。
“不是事主抠门”
谁家摆酒席通告牌挂谁家门口
新规矩实施没几天,王林的堂弟王孝宏的儿子考上大学,要请客。
前一天晚上,王林不放心,专门到堂弟家交代,一定不要“犯规矩”。但第二天宴席还是发生了一点点摩擦。本来一席是7个凉菜2个热菜,但上热菜时,王林发现上了5个热菜。“这不是明显破坏规矩吗,况且还是第一次执行新规,虽然乡亲们不说,但谁心里都清楚怎么一回事”,王林说。
王林最后硬是要求将多加的3个热菜退下去。一席人面面相觑,看着弟兄俩顶牛。堂弟觉得很没面子,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搭理这位堂兄。
事后王林觉得,这种改革还需要一个过程。于是让每个村里的小组长制了通告牌,谁家有事宴请亲朋好友,就让小组长将牌子挂在谁家门口。华商报记者看到,村里的通告牌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目的是告诉事主的亲朋好友,不是事主家吝啬抠门,而是乡规村约难违”。
万事开头难。王孝宏按照规矩办事,接下来就较顺利,多数人都按照约定饭菜、烟酒标准执行。
“有些有经济实力的人,不太赞同这种近乎苛刻的标准。一辈子就一次的事情,大家都想办的漂亮一点”,一些乡翁说。
规矩不能破
有人过事想加俩菜 只好到外村摆酒席
今年8月初,村里“乡翁”胡建平给儿子结婚,申请摆宴席。只有一个要求,加两个大菜。
10月25日,胡建平告诉华商报记者,儿媳妇娘家不是本地人,“才结的新亲,村里规定每桌席不能超过240元钱,7凉2热哪像结婚,端出来让人家娘家人笑话”。
“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再加上两个大菜,也就是两个好一点的热菜”,胡某说。但村上强调不能“坏规矩”,如果非要加菜,就不能在村里摆席。
胡建平说,“我是跑运输的,虽辛苦,但收入能好一点。一辈子就这一回大事情”,可是“大家说不行,我也没办法”。
最后胡建平不得不到邻村摆席。“在邻村摆席也就是菜好了点,烟酒还是按规矩上的,为这事给亲家解释了多次”。
对此,“乡翁”胡仁厚说,一些村民对村里的这个新规矩不能完全理解,“这种制度有点一刀切了”。胡仁厚是今年才从其他村合并到中汉村的。原来他们村叫八岔口村,合并到中汉村叫中汉村第六组。他说,现在大肉价格卖到15块钱,而一桌饭菜240块钱,“应根据物价上涨而上调”;其次现在农村人行礼比过去“行情涨了”,每人行礼都是50元、100元,一桌席面连烟酒才300元钱,“让客人觉得不划算”,特别是外地的客人,“感觉这里风俗抠门”。
镇政府调研
多数村民认为“能规范一下也行,大家都差不多最好”
刘新中说,“我们搞这个红白喜事新规矩,就是想倡导一种风气,不管是在外面干多大的事,只要在村里办红白事,都必须按照村里规定办”。该镇统计一年中全镇红白喜事支出1200万元,至少能省三分之一。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几百字的《红白理事会程序》,当地镇政府出台前,做了大量调研,形成相关的材料就有三大本。
该镇一份《农村人情消费攀比奢靡之风的思考》提到: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不断收高,一些人开始了攀比的人情关系消费,父母大寿、新生儿满月、升学、参军、盖房上楼板、乔迁、订婚、结婚等,都随份子帮忙,许多人不胜其烦,“遇到办事家家头疼,办小了怕人笑话,大办又劳民伤财”。
镇政府为此专门组织进村入户调查,一张《农村人情关系消费(门户、随礼)调查表》,不仅登记被调查家庭的一年收入,也登记一年的人情消费。有一家年收入5.2万元,而当年的人情消费就达9700元,近乎占1/5,大部分家庭在1/7到1/10。只有一户村民年收入15万元,人情消费7100元。
另一份《农村红白事花费调查表》,对村民过事的饭菜、烟酒、租车、锣鼓等统计,显示大部分家庭婚礼宴席及相关开支,一般2万元左右。
在白事中,除过酒席不算,丧乐和打墓的开销就在4000元左右。
村民对这些开支的看法,一般认为“是风俗,随礼也是表示关系远近,人情世道”、“礼尚往来,这次你给我随份子,下次我再还回去”。
但是,被调查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几年花销越来越大,成了负担”。大部分人觉得“能规范一下也行,大家都差不多最好”。
镇政府发文
酒席、车辆、场所、鞭炮等红白喜事咋办都有规定
2014年9月26日,许庄镇政府下发【2014】46号文件,这份以镇党委和镇政府下发的文件叫《关于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移风易俗操办农村婚丧喜庆事宜的实施方案》,文件将红白事从“程序控制”“酒席控制”“车辆控制”“场所控制”“鞭炮控制”“乐队控制”等都做了一一规定。
比如在程序控制上就提到:减少“拦挡婚车”、“压轿”、“闯门”等讨要红包的开支;淡化“请女婿”、“回门”等旧习俗,提倡发短信、打电话等新风气。
在“酒席控制”中规定:每包烟10元以下,每瓶酒30元钱以内,每桌饭席240元以内。
“车辆控制”要求:不租赁豪华车辆,迎亲车辆不得炫耀绕远路、严禁封路扰民,提倡同村婚嫁不使用车队。
“场所控制”提到,提倡露天举行宴宾和典礼,严禁阻碍交通、扩大规模和豪华布置,使用彩虹门不得超过2个。
“鞭炮控制”要求,当天放鞭炮控制在100元钱以内,婚车进村严禁放超100响的鞭炮和大威力炮,提倡音乐鞭炮。
“乐队控制”中,限制乐队人数8人以下,严禁乐队表演低俗节目,严禁噪音扰民。
在白事上,规定一律取消事前宴请村“两委会”干部、红白事理事会理事和办事人员吃席饮酒,改成茶果、简餐招待,提倡5天内安葬;提倡按照辈分集体统一祭奠,甚至对送花圈都定位“小型纸质”花圈。
刘新中说,政府制定的是宏观的政策,各个村按照自己的经济收入和实情,制定具体标准。记者发现,有的村经济条件较好,就定位每盒烟不超10元,差一些的村,就规定5元钱一盒。
同时,该文件还提到,因为物价上涨等原因,标准可以3-5年调整一次。
村民调侃
“黄晓明结婚,如在我们村办,想张也张不起来”
过去谁家过喜事,新娘接回来了,村里人就在村间道路上拉起一道道红毛线,一条红毛线一道关,“水果糖已经打发不下,至少要几十元红包”。有的二三十条毛线,打包下来就要一两千块钱,主人家也没办法。
中汉村《红白理事程序》规定:今后只能拿些水果糖,来解红毛线过关,不能再索取其他财物,“热闹热闹就行了,要钱就不对了”。
一村民说,“听说黄晓明结婚花了几个亿,若在我们村办,他一桌连烟酒也不敢超过300块,想张也张不起来”。
在大荔当地,“夜奠”宴席是一种很大的开支。有老人去世,如果第二天出殡,头一天晚上要“夜奠”。“夜奠”就是所有亲朋好友都来祭拜,然后到晚上9点左右开席。
有的家一晚上就要摆四五十桌,仅这项开支几乎占到丧事的1/3。根据该村红白事理事统计,新规矩“夜奠”宴席取消,一家就能够节约上万元。
“乡翁”胡改孝说,过去“夜奠”时不少年轻人喝多酒后半夜打打闹闹的,有时还打架动家伙,“好事最后都办成坏事,取消了也好,事主省时省钱,帮忙的也不受累”。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新规规定:谁家过事晚上不能放烟花,不得请商业演出,乐人不得超过8人;每天给乐队一条烟、一瓶酒,事完不再谢;白事中给老人打墓的人,由原来的每晌每人一瓶酒、一盒烟,改为每人每天一盒烟,每天打墓人总共一瓶酒。
规定很细
“亲友身上的烟都比这好,实在拿不出手”
“目前全镇80%以上的村执行的都不错”,刘新中说。
在许庄镇其他村里,华商报记者了解到,村里也有镇上的类似规定,但执行起来就没有那么严格。
一位村干部说,一般谁家过事,他们都会通知到,饭菜烟酒的标准,但是主家听不听他们没办法。“听说中汉村规定很严,谁家不听规定就会断水断电”。
中汉村红白理事会会长王林说,也没有那么严重,一般村民都会理解。“但是,谁家要真的叫来商业演出,不按规定办事。他在台上配着音乐拿着麦克风,我们就可以断电,让他唱不出来”。
华商报记者采访中,一些村民提到:过去村里办红白事,一些干部、执事和“乡翁”“主家都不敢得罪,可能会花很多冤枉钱,比如管烟酒采买的,拿出去的烟酒对不上号,自己拿、乱送人,主家也不敢问。现在省事多了”。
一位村民说,有次他们家过事,“管库房的干部喝醉酒摔了一跤,兜里装的烟撒了一地,起码有七八盒”。
有村民说,婚丧嫁娶本来是家事,镇政府发文、村上挂“通告牌”,搞得有点过了。“比如现在5块钱的烟哪里有好的。钱倒是省了,乡党亲友身上装的烟都比这好,实在拿不出手”。
也有村民说,“过去过个事,筹钱呀拉账呀,现在大家都一样,谁也甭想在村里显摆,其实大部分人都不宽裕,娃们上学、老人看病都要花钱,把钱省下来,花到正地方,有啥不好”。
大荔全县推广
有地方仍按传统习俗办 实施起来难度不小
2014年9月27日,大荔县县委和县政府发文,在全县推广许庄镇《红白理事会》实施方案。其它地方实施得如何呢?2015年10月21日,华商报记者在大荔县埝桥镇某村看到,这家人给儿子结婚,邀请的是县城的司仪和歌手。
婚礼现场有一个环节,是司仪和乡翁同时主持,让亲属给新郎“搭红”。这是个当地传统礼仪,就是一些亲属将红被面披在新郎身上,意思是认可和祝福新人,但是披红的过程中,乡翁向每位亲属要“红包”,每个亲属都拿出50-100元不等。
一些村民说,这些钱最后让“乡翁”和其他帮忙的人分了。有时“乡翁”过一次事能分几百元。同时,一些帮厨的妇女也拉住事主家的亲戚,讨红包,一些亲戚迫于面子最后都拿出百元大钞一张了事。
而在新娘进入洞房前,一些年轻人就将房门反锁,最后要了两条“芙蓉王”香烟。而拉红线、脱新媳妇的鞋子等讨红包的陋习一个都没少。这位事主说,儿子结婚前,没有村干部通知他。
一位王姓村民说,现在经济条件好了,花的自己的钱,村民又不是党员干部也不吃皇粮,政府管不了。
这位平时爱看电视新闻的村民认为,红白理事会管得太严,“国家不是在刺激消费吗,这样消费也能拉动内需呀”。同时他也承认,一些饭菜吃不完后,冬天还好,能将饭菜放在第二天吃,夏天很多饭菜都被村民拿回家喂狗了,“看着确实可惜”。
一位村干部说,经济较好的家庭,宁愿浪费也不愿意让村民说三道四,毕竟很多事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事情。
该村干部说,他们一直在等一个条件较差的家庭过红白事,从这个家庭开始立规矩比较容易。
新闻推荐
抽烟引燃醒酒室床垫 醉酒男子被烧伤大荔县交警大队3名民警被责令检查
华商报渭南讯(记者王培民)大荔县一男子因涉嫌酒驾肇事,被民警带回交警大队强制醒酒,孰料在醒酒过程中醒酒室着火,男子浑身20%被烧伤。酒后骑摩托肇事被强制醒酒11月8日下午4时许,大荔县埝...
大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