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摄影成为他饱含毕生激情的事业

陕西日报 2015-07-30 18:46 大字

李世居在采访中。

 本报记者 武丹

他总是跑在队伍的最前面,背着一个鼓囊囊的黑色登山包,沉重的单反相机一会儿斜挎着,一会儿挂在脖子上,体力不输年轻的小伙子。他已经64岁了,白发苍苍,心脏做了6个支架,可他总是拍着胸脯自豪地说:“这不影响我的身体,现在年轻人没几个比我身体素质好的。”

他叫李世居,大荔县财政局退休干部,他的人生中最值得让自己铭记和感动的事情就是:自学成才,成为了一名正儿八经的“摄影记者”。

1976年,李世居还是文艺宣传队的大提琴手,随宣传队下乡表演时,无意间看见别人用卡式照相机拍照,心血来潮想尝试。拉二胡的好兄弟拿来家里闲置的折叠照相机借给他把玩,没想到,心一热,他竟彻底爱上了摄影。

“那时候胶卷好几块钱一个,而我的工资一个月才二十几块钱。我硬是买了几卷胶卷,开始学着照,然后到照相馆让人家把胶卷一冲洗,时间长了照出来以后还像个样。”李世居爽朗地笑着,眼睛眯成缝,除了老人固有的慈祥,浑身散发出来的全是活力。1976年,在丈母娘的资助下,他得到了人生第一台照相机——价值123元的海鸥照相机。

工作之余,他就骑着自行车拍一拍乡土、民俗、人情,并且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断学习、钻研、总结,积攒的钱也基本上全买了胶卷。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李世据拍的题为《疏花疏果》的照片被《陕西农民报》采用,自己拍摄的照片第一次登上报纸。看着报纸上放大的照片,李世居着实意外:“那会儿像个娃一样,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觉。”

从此之后,李世居的信心大受鼓舞,陆续向陕西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投稿,并多次被采用,不知不觉地他就成了陕西日报有名的通讯员。因为这项特殊才能,李世居被从文艺宣传队直接破格调到商业局当了17年营业员,之后又调到大荔县财政局。“这照相,把我的人生轨迹都照好了,我得感谢它。”李世居摸着胸前的单反相机笑着说。

到目前为止,李世居作品已经有上万件被各大报纸使用,获得各种奖项80多次。他说:“每天晚上回去不坐到电脑前面写点东西,不整理一下照片,都睡不踏实。”

现如今,李世居已经退休离岗好几年,可是大荔县的每一项活动都少不了李世居的摄影助攻,“退了休比上班时候还忙”成了最真实的写照,他开玩笑地说:“我每天的档期都排得满满的!”

“说实话,我不在乎什么奖杯、奖品,因为摄影已不再是业余爱好,而是饱含我毕生激情的事业。”李世居说。

新闻推荐

“美丽乡村”建设让家乡变了样

8月24日黄昏,大荔县冯村镇冯村的广场热闹极了,跳舞的、唱戏的、休闲娱乐锻炼的,给傍晚带来了一丝繁华,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幸福舞台”。这是该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在采访中,冯村镇党委书记杨...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