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岳永红
通讯员 刘庆民 本报记者 郭军
滔滔渭河流经八百里秦川,在大荔和潼关接壤处汇入黄河。黄河,千百年来给两岸人民带来无数欢乐,也带来无尽的泪水。
在渭河综合治理中,作为县域流长84公里的大荔县,冲在了治渭的最前沿。县水务局副局长岳永红,肩负起了治渭重任。
岳永红永远忘不了,上世纪中后期,因渭河洪水和三门峡工程倒灌,迫使朝邑县撤县,十几万人整体搬迁,给大荔人留下几十年的伤痛和记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两岸人民告别水患,过上幸福生活。”
2011年3月16日,渭河综合整治战役打响,岳永红便日日夜夜吃住在工地上……
大荔县渭河堤防长47公里,大堤堤身单薄,防洪能力差,每遇洪水,必出险情。仅2003年8月,渭河洪水就淹没大荔境内10多万亩,造成经济损失1.93亿元。2005年洪水又大面积淹没渭河沿岸,张家、官池、韦林等沿渭乡村饱受水患。
2011年9月,正当渭河综合治理勘测设计进入关键时刻,5260立方米每秒流量的洪水,又咆哮横流至大坝脚下,并成为自1981年以来最大洪水。当时,滩外水深达到1米,勘测工作无法进行。岳永红二话不说,穿上雨裤,手持标杆,硬是站在水中,继续进行测量。几天下来,他人整整瘦了10斤,脸晒得像个“非洲人”。那段时间,他白天带领大家测量,晚上组织设计人员一起讨论方案,大家都称他是不知疲倦的“拼命三郎”。
渭河防洪大堤,原来宽仅6-8米,加上年久失修,给大堤安全造成不少隐患。现在要将大堤加宽至20米,增高至7米,浆砌石巡堤通道47公里,工程量大,时间紧,任务重。在修建拜家段堤防时,当地土质上层是沙、下层胶泥,1.5米以下就是地下水,取土只能到3公里外的韦林镇拉运。
为此,岳永红吃住在迪村、仁东、仁西村,与干部一起做群众工作。当时,不少村民说,不是不让取土,关键是地里都种着庄稼呢,加上韦林镇防汛任务也很重,堤坝垮了咋个办?2个月里,岳永红和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多少个夜晚通宵达旦,终于感动了当地群众,解决了取土问题。仁西村80岁的李老汉夸赞岳永红说,“你这个娃娃是真心为治水患出力流汗的人,大家信你!”
援建渭河综治的部队,是军民共建的先进集体。永红吃住在工地,时时为部队战士排忧解难,为战士送去消暑降温用品。部队工程有200余车辆,他自己会操作,经常替班,被战士称为部队的一员。施工车辆在沙土路上飞驰,永红脸上满是泥汗,衣服上全是汗渍。
2012年11月,渭河综合治理进入攻坚阶段。按要求,堤顶路全长47公里全部用沥青铺设。岳永红组建了现场工程质量监督小组,每天不停地在大堤上巡视。在堤顶路修筑中,有一段灰土路基平整度不够,且夹杂有未消解的生石灰。岳永红发现后,立即责令300米路段全部返工。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岳局长,你每天这样辛苦,还恁认真,图啥呢?”他嘿嘿一笑:“渭河综合治理是大事,马虎不得。从我手里过,我就要负这个责。”
如今,渭河静静地流淌在关中平原,两岸大堤像一条长龙巍然屹立。初冬时节,岳永红又和同事奔波在渭河滩地,忙碌着百万株绿荫林带建设。一个“水清堤固岸绿”的新渭河,即将展现在人们眼前。
新闻推荐
1月2日,在大荔县黄河华原段湿地,大群的白鹭、苍鹭、白天鹅以及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鸨等上万只候鸟,陆续来此觅食过冬。该县黄河湿地是陕西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63624公顷,属暖温带大陆性半...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