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环卫工医生交警公交司机 他们是好爸爸 他们是榜样 父亲的手是力量也是陪伴

三秦都市报 2020-06-21 00:48 大字

赵四本在清理垃圾张冬子在手术中翁甲根与妻儿丁荣军在岗位上父亲的手是厚实有力的,为我们遮风挡雨撑起一片蓝天;父亲的手也是细腻温暖的,陪伴我们走过人生大大小小的坎坷。

又是一年父亲节,我们记录了4双父亲的“手”,愿这些把握四季的“手”都能被温柔相待。

与垃圾打交道的他给了弃婴一个家

黝黑、粗糙,掌纹间还夹杂着大大小小的伤口。这是环卫工赵四本的手。这双手不漂亮,却给了弃婴囡囡(化名)一个遮风避雨的家。

50岁的赵四本是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办的一名环卫工,从一开始的扫马路,到现如今的拉垃圾,瘦小的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20多年。

“那是2004年10月19日早上5时许,同样干保洁的我妹去扫马路,在东大街上发现了一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孩子。”那时候,赵四本和妻子结婚5年,一直没有孩子,妹妹把孩子抱回了赵四本的家。

在包着孩子的被子里,赵四本找到了一张“希望好心人收养她”的纸条,觉得自己跟这个孩子有缘份,他当下就决定要将她养大,随后带着孩子去派出所办理了领养手续,又去医院做了体检。结果这一检查,赵四本心头多了块缠绕他十几年的心病,这个女婴患有脑膜膨出。

“当时亲戚朋友都劝我赶紧把娃送到福利院去。但我就是舍不得,这一养就是16年。”

16年,襁褓里的小婴儿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赵四本却累弯了腰,一双手印满风霜。

女儿今年上了高中,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他这个“后勤保障部部长”几乎有些力不从心。“娃的日常生活要保证,还要攒钱等着给她做手术,说不累那是假的——”说到此处,他话锋一转,“但我心里是甜的。”

赵四本说,孩子一天天长大,也一天比一天懂得心疼他,他不记得父亲节是哪一天,孩子却记的牢牢的,早早就跟他说了父亲节快乐。这让他觉得,自己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每天跟垃圾打交道是又脏又累,但我也没别的本事,只能靠着这身力气赚钱。我身体还行,还能再干上几年。等娃大学毕业了,我就能歇歇了……”

忙着治病救人的他对孩子满是亏欠

细腻、灵巧,这是西安大兴医院神经外科主任,40岁的医生爸爸张冬子的手。

张冬子从医20余年,擅长脑血管介入手术,全麻下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溶栓、机械取栓,支架成形术等,已独立完成局麻下全脑血管造影术1000余例。

神经外科治疗的大脑和脊髓部分,是人体中最复杂、最精细、最关键的部位。在狭小的脑部空间内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就像是在“针尖上跳舞”。把控这场“舞蹈”的,就是这双灵巧的手。这双手给一个又一个家庭带来生的希望,却缺席了自己家里的许多重要时刻。

“我儿子今年12岁,面临‘小升初’,说起来很惭愧,工作几乎占据了我90%的精力,对于他的很多事情,我都不得不‘袖手旁观’。”昨日,张冬子向记者说,每天早出晚归,遇上重大手术可能还回不了家,如今见上儿子一面都是难事,更不用提参与到他的学习、生活当中。

张冬子说,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很理解他的工作,不曾为此跟他闹别扭,还常常提醒他要注意身体。这几年的父亲节,他总能收到来自儿子的爱心卡片,这让他每次想起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今年父亲节正好赶上我休息,我计划带儿子回老家,也去看看我的父亲。”记者了解到,张冬子的父亲是一名乡村医生,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他从小就有了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仍在延续。“这几年我治病救人得到一些认可,这些都被孩子看在眼里,他跟我说他一定会好好学习,以后也要用自己的双手来帮助更多的人。”

这双手能指挥交通也能陪孩子做手工

工作中,西安市交警支队新城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翁甲根的双手往往指挥着道路上的“千军万马”,回家脱掉警服,他的双手则“变身”孩子们的“好帮手”,帮儿子一同完成手工作业,给两个女儿扎小辫子……他是硬汉,也是慈父。

天生的热心肠、繁忙细碎的工作,大大压缩了他回家陪伴妻儿的时间,但没有减少他对儿女的爱与关心。

翁甲根有3个孩子,8岁的儿子龙龙是老大,二胎是一对双胞胎女儿。每周唯一的一天休息时间,他都会用来陪伴孩子。“陪伴的形式比较多样,有时候是带他们出去玩,有时候是陪着他们在家里做作业,有时候是教他们一些生活中的小技能。”面对孩子,身高1米8的硬汉翁甲根往往会柔软起来,学校要求孩子做手工,他就帮着一起做,一双指挥起交通来似有雷霆之力的大手瞬间变得灵巧温柔,一张大公鸡剪纸剪得栩栩如生。

“除了剪纸,我爸爸还给我做过竹蜻蜓呢,能飞起来的那种。”提及自己爸爸的这双手,儿子龙龙十分骄傲。他说,指挥交通的爸爸很酷,帮妹妹扎小辫的爸爸也很酷,父亲节到了,他最大心愿就是爸爸能够休息一下,不要太累。

他操控着方向盘也引领着孩子的人生路

丁荣军是渭南澄城人,做了几十年司机的他,靠着一双操控方向盘的大手吃饭,跟“英语”两个字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为了更好地服务乘客,他硬是拾起高中时就撇下的英语,一个词一个词重头学起,用一口“国际范儿”的人工双语报站赢得了众多粉丝。

丁荣军的儿子今年30岁,打小,父亲就是他的榜样。

“我教育孩子不喜欢生硬的要求他一件事怎么做,而是喜欢引导他,给他分析,让他自己明白要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丁荣军说,孩子长大后跟他沟通,多次肯定了他的这一教育方法。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他都愿意当一个“领路人”,去给孩子做一个示范。

成为一名公交司机后,丁荣军觉得这是一个展示西安形象的窗口,萌生了用英语报站的想法,但最初因为遭到嘲笑并没有坚持下去。2017年,他再度萌生了这个念头。这次,他没有再惧怕那些嘲笑的目光。他的努力感动了乘客,得到了认可,也深深触动了他的儿子。

“那个时候,儿子正为自己的工作迷茫,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坚持本专业,他的同班同学很多人都放弃转行了。我那种只要一有空闲,就对着镜子练发音的劲头感染了他,他最终选择了坚持,也一天比一天拼,最终升任小领导。”丁荣军说,自己的老伴常常说,他操控着方向盘,也引领着孩子前进的方向。他希望,自己这个“领路人”能够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文/图本报记者张晴悦实习生李瀚盛

新闻推荐

健康中国暖心童行 中华慈善总会澄城站捐赠仪式在澄城中学举行

本报讯(通讯员吴荣)6月5日上午,中华慈善总会关爱青少年健康援助活动全国首站——澄城站捐赠仪式在澄城中学举行。活动中,中华...

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澄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