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杆火技艺传千年

渭南日报 2020-06-19 00:58 大字

刘雨晓

蒲城杆火历史久远,现有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唐朝元宵节为皇家宫廷燃放“庭燎”(就是用竹竿制作成的火炬,用火点燃竹竿,竹节里的空气受热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啪、噼啪的爆裂声,闪烁出火花时,炼丹的老道偶然将自己炼的丹药撒在有响声的竹筒上,奇妙地绽放出了瞬间异彩),蒲城人把这一发现与老道理论异彩的来由,并把蒲城发现的硫磺作为主要火花原料,运用到宫廷燃放“庭燎”爆竹之中,产生了既具有爆竹声响,又有五颜花开的光彩,后来人们称之为“宫廷焰火”。

随着社会发展,蒲城人将盛产的矿物质硫磺、芒硝、木炭等原料,结合精湛的纸花结扎造型和密不可告人的火线布局,并与竖立的造型木杆架串联,充分发挥火药的个性,按照科学原理,配置数量,绽放出不同的火花。睿智的蒲城人起名称文武杆火,相互配置,相互结合,把所发出的声、光、色组成各种自然山川田园美景图案、传奇人物故事、飞禽走兽等造型,展示晶莹璀璨的火花憧憬,在那一瞬间,让人们感受到火花在时空的美丽。

据有关史料记述:蒲城杆火起先根植于蒲城、白水、澄城三县交界的硫磺矿石沟底(今三眼桥附近),人们用土法垒窑炼制出粗糙的硫磺,在劳作空隙,或者寒冷的冬天不能炼制硫磺的时候,利用炼矿的残渣配置出瞬间易放出的硫星火花。后经改良,在春节时燃放,产生各种效果。至此,独特的杆火艺术脱颖而出,占据了节日夜晚的空间,一时间成为当地的主要产业,在关中东北方的黄土高原上像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辐射全国甚至走出国门。

由于制作成套杆火需要大量的麻纸原料和包装成品运输,很快有头脑的商贾将其杆火术制造引入丁字坊(现在的兴镇)造纸业附近,一来远离易燃矿石的高危险区,二来生产后销往各地,缩小成本,获取最大利润。特别是都城长安(今西安市)宫廷遇节日和重大事项,都要燃放高规格的杆火和礼花,皇家逐步请来制作技师,在丁字坊圈地建厂,引来了全国各地客商,使蒲城西府以丁字坊为中心,北至坡头,西至苏坊、富平的宫里,南至寨子、彭村、荆姚等地域,形成了杆火、爆竹、后来的鞭炮礼花市场。

杆火起源于盛唐,拖架型杆火创制于金元时期,兴盛于明清。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由最初的单色发展到五颜六色,由低空繁衍成顺地的盘火到整体与杆火相互链接,由较少的民间自然图案发展到几百种飞禽走兽的立体造型,逐步形成了蒲城杆火的独有特色,誉满中华。据说如今南方的烟火制作术,就是从蒲城丁字坊传承过去的。特别是湖南醴陵的杆火技艺,是在蒲城杆火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蒲城人把当地出产的硫磺、木炭、芒硝合成一体,引起燃烧和爆炸,使爆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按照北宋时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述:“内藏药线连接,一发百余响声不绝”,此时已出现百子头爆仗(现在人们称为鞭炮),而来源于关中东部,其后有了百子头、千子头、万子头鞭炮。后来又把鞭炮与杆火结合,借百鸟之鸣与五颜六色火花异彩,使杆火形成独特风韵。

蒲城杆火,不同于其他烟花爆竹。是目前我国唯一传承下来的一种低空由母体传送空间并迅速引燃各处燃放的焰火,它集成了多种燃放图案,由一个指挥系统链接,可贯通成百上千的木杆联动绽放的火花,一瞬间引动各种美景在木杆上的焰火中显现。

1949年后,蒲城焰火曾七次到北京为国家重大节日活动进行技艺表演,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1987年蒲城焰火艺术团应邀赴法国巴黎表演,受到巴黎人民的欢迎和赞赏。1992年,中国蒲城焰火艺术团应邀去日本盐川盯技艺表演,焰火燃放之地观众掌声雷动,特别是奇妙的杆火“百鸟朝凤”等图案,令现场观众啧啧称奇。1993年,蒲城焰火艺术团应邀为亚洲运动会作开幕式表演,焰火艺术家特意设置了70米宽、15米高的黄河壶口大瀑布焰火图案,它凌空泄下,巨浪奔腾,浪花四溢,气吞山河,非常壮观,使全场人如身临黄河壶口瀑布的境况。1994年,在第四界中国艺术节的开幕式上,蒲城焰火艺术团的两条50米长金黄色巨型龙图,赢得万众喝彩,被人们称赞为“中华一绝”,为中国艺术节锦上添花。

蒲城焰火跨出了国门,走向了海外,在亚洲表演,用精湛的焰火艺术,向世界传播友谊。曾多次参加国家级大型庆典活动和影视表演,被中央电视台拍摄选入《中华一绝》系列片。

荆姚镇雷坊村李民家族,将蒲城杆火的主要制作工艺保留传承至今,使蒲城杆火有了较大的发展,被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今后将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省高速集团澄城管理所开展防汛抢险应急演练

本报讯(通讯员甘甜王婧)6月10日,陕西高速集团西禹高速公司澄城管理所开展防汛演练活动。演练模拟西禹高速公司澄城县管理所...

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