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烦心事变成一张张舒心的笑脸 澄城县城关街道加强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综述

渭南日报 2019-12-18 00:44 大字

?县委领导调研指导人民调解工作

?调解工作现场

?城关街道多次组织开展培训

本报记者韩乐

“多亏了热心的调解员!”自己的烦心事解决以后,澄城县电厂小区居民张璞和楼下的住户见了面,总是要笑着打声招呼。

今年以来,澄城县城关街道学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举措建立人民调解员队伍,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着力打通社会综合治理和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群众的一件件烦心事变成一张张舒心的笑脸。

大家点赞的人民调解员队伍

说起张璞等居民的烦心事,还要从去年说起。

张璞的家位于澄城电厂小区。2008年,随着小区所属的电厂破产,多年来,电厂小区成了没有物业、无人管理的弃管小区。小区单元的几户人家因为排水管道的事情闹起了矛盾。2018年5月,居住在一楼的居民孙某认为二楼住户张璞家的排水管道渗漏,给自家造成了损失。协商赔偿未果,多次争吵,一气之下,孙某把从家里经过给上面4层住户供水的管道截断了,造成楼上4户居民家中断水。“我们几户都是退休或下岗的职工,出了这种事,真的不知道怎么办。”4楼居民冯红梅说。

今年年初,电厂小区的水、电等物业事项被调整到城关街道所属的阳庄堡社区代管。解决邻里矛盾,成了社区里的大事。

“邻里矛盾,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后果。”负责处理这件事的,是城关街道的人民调解员、阳庄堡调解委员会主任李文选。经过几番耐心细致的工作,事情很快有了圆满的结果——楼上几户居民平均摊钱,统一更换破旧的上下水管道,邻里之间矛盾化解、重归于好。

据介绍,根据各村(社区)实际情况,城关街道所聘请的64位调解员都是“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退休干部或者社区及村上德高望重、群众服气的人,通过有效发挥人民调解员的积极作用,全街道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据了解,今年6月人民调解员队伍建立以来,城关街道共接到矛盾纠纷23起,已圆满调解处理20起,人民调解工作成效得到涉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让每起纠纷得到公正处理

城关街道地处城区,现辖7个村7个社区,总人口11.8万人。近年来,随着澄城县城市建设的推进和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和协调推进任务加重,由此引发的矛盾问题尤为突出,有针对性地开展矛盾化解工作,是城关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

澄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关街道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县委书记王万庆,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高成文先后深入城关街道就有关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指导,并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密切联系群众,聚焦重点领域,从解决群众身边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落实“接访、下访、约访、回访”四项制度,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以往调解工作都是基于当事人申请,但这件事我们是主动介入。”城内村人民调解员、监委会主任黄忠法所说的事,是一件积累了数年的纠纷。

2014年,因为城市建设需要,城内村一片200余亩的土地被征用。村民廉某认为,对自家1.65亩土地的地面附着物的认定以及赔偿标准有争议,于是多次到各级“反映问题”。

今年7月,在城关街道安排下,黄忠法等3位人民调解员主动介入,参与调解这起纠纷。为了事情能够圆满解决,街道专门外聘的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陪审员、三桥街道人民调解员王顺虎也参与调解,多次耐心地给当事人讲政策、做工作。经过大家的努力,廉某意识到自己以往的认识偏差,数年的纠纷有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城关街道办事处主任卢西芳介绍说,为了不断规范和提升人民调解工作,今年城关街道为调解工作聘请了专门的法律顾问,并聘请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陪审员、三桥街道人民调解员王顺虎,西安市高新区丈八街办袁旗寨社区调解委员会主任张兴无担任特约调解员,确保每一起纠纷都得到依法依规处理。

确保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推进

“回去给你妈说说,不要上火,这个事肯定能解决。”本来是来调解自己女儿的婚房被地漏渗水泡损,但宝塔社区人民调解员吴忠元的第一句话,就让杨女士笑了。

今年5月,家住荣兴小区某栋楼一楼的杨女士家里的地漏往上冒水,泡坏了女儿结婚新房的地板和家具,这让杨女士十分窝火。经过检查,堵在下水管道的一条毛巾是造成地漏冒水的原因。杨女士找到物业反映,物业方面认为,一楼的排水管道独立设置,物业方面不应承担责任。双方产生了严重的矛盾纠纷。

调解工作中,宝塔社区的人民调解员、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主任吴忠元又是跑住建局、又是协调开发商,终于让纠纷有了双方满意的处理结果。荣兴小区的物业经理毛某激动地握着吴忠元的手说:“多亏了咱的调解工作,不然我们真的是没有任何办法!”

吴忠元说,做好调解工作对于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区和谐稳定至关重要。“既要合理合法公平公正,还要注意情绪疏导、语言技巧,既解决矛盾还要化解双方怨气。”他表示,调解工作其实不好搞。“磨:磨炼意志强本领,做好调解一身轻。解决方法选最佳,通情达理没遗落。托:托举公平心不慌,调解站在中立方。不能偏袒不收礼,答疑解惑找问题……”

这是在城关街道组织的一次人民调解员培训会上,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陪审员、三桥街道人民调解员王顺虎讲课的内容。培训中,王顺虎结合自身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经历,运用征地拆迁和家庭纠纷等矛盾调解的真实案例,讲述了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意义、人民调解的基本法律知识、调解的方法技巧和经验等,并分享了自己总结编写的人民调解技能打油诗、顺口溜和“磨、托、逻、拉”调解法。听了他的课,大家感慨道:“通俗易懂、贴近实际、可学可用。”

人民调解员队伍建立以来,城关街道坚持把培训作为重点,先后多次邀请法律专家、“金牌调解员”等前来培训。街道党工委书记党师龙在会上说,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要具备公心、耐心、真心,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好各项调解准备工作,提升调解能力和水平,真正把群众当家人,想方设法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同时,街道还设立了“民事民议”调解大厅,在各村、社区抽调“两代表一委员”、法律工作者、政法单位退休人员、普通群众等组成调解委员会,用“百姓事百姓议、百姓理百姓评”的方式,对群众矛盾纠纷进行调查评议听证,确保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推进。

接地气的信访机制

“科学考核,不片面看待信访数量。重点考核调处的能力、水平和效果……”保障调解工作顺利开展、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的是一整套接地气、可操作的工作机制。今年6月,城关街道印发了《城关街道信访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指出,要夯实责任,重点看信访事件是由谁引发造成的、是谁职权范围内的,不教条落实“属地管理”原则,确保既有效化解了问题,又得到干部群众的认可。要细化措施,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对当日接访、上级交办、网上投诉、矛盾登记四种渠道上访事项进行详细登记,限时办结,让群众心中清楚、看到希望、知道结果。要严格奖惩,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对信访案件的调处化解按照“一案一卷”“一案一补”的原则予以实施,筑牢信访工作的基层基础。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引导信访工作走上程序化、规范化轨道。

《实施办法》明确,要建立街道、村居、小组三级联动机制,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治安问题和各类矛盾纠纷等,建立台账积极落实化解责任,同时进行集中梳理和分析研判,超前预警,切实做到信息早知道、人员早介入、事态早控制、矛盾早化解。

今年,城关街道信访事项办理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省信访局及市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深入城关街道进行调研,并希望城关街道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完善机制建设,大力加强人民调解,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

“虽然半年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差距。我们将不断加以完善提升,真正让人民调解工作达到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党师龙说。

新闻推荐

祖孙三代“挂面”情

本报记者姜晓文/图挂面是一种细若发丝、洁白光韧,并且耐存、耐煮的手工面食。因口感好、食用方便、价格低、易于贮存,一直...

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