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 ——记澄城县冯原镇贺家桥村第一书记张轩河
本报记者冯战武通讯员张建军
每天清早,老张第一件事就是习惯地翻开工作日志,看看昨天所办得事和今天要办得事。东家入、西家出,在村里熟的如同走亲戚一样,群众说他一点都不像银行来的干部。
50岁的老张名叫张轩河,是澄城县建行的业务部门经理,中省市建设银行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2016年12月,澄城县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他自告奋勇担任冯原镇贺家桥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贺家桥村位于澄城县城西北35公里,与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镇接壤,辖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610户2980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到了全村总人数的23%。张轩河经过一个月的走访了解,发现这个村子信息闭塞、土地贫瘠、基础设施差,但民风淳朴。他决定在自己驻村期间一定要为村民办些实事儿。
“扶贫先扶志,改变必须从群众思想开始。”为了将扶贫政策宣传到位,他在村上开展脱贫标兵评选活功,逐步引导群众养成勤劳致富的好习惯,不断激发群众在脱贫中的内生动力。
家住贺家桥村一组的贫困户贺会敏是三级残疾,妻子文盲且轻微智障,女儿正上小学,父亲年事已高又长期患病,全家生活仅靠种点粮食来维持。针对他家的现状,张轩河把贺会敏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多次上门谈心,鼓励其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脱贫。
“说实话,要不是张书记督促得紧,我根本不会发展这些产业。他帮助我申请了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制定精准脱贫计划,养了20头猪,裁植了苹果、花椒,又套种了玉米等短效农作物。短短的一年时间,我家的收入实现翻番,还被评为全县双扶双创脱贫之星。”贺会敏高兴地说。
“张书记真是个好干部。”七组五保户张小友见了记者就夸。张小友下肢无法行走,日常生活靠其二弟照顾。张轩河得知其二弟、三弟一直没有参加合疗,在了解原因后,及时协调镇合疗办,为两人补办了合疗。
“我今年新栽6亩苹果、10亩花椒,经常找张书记了解产业政策,或是咨询发家致富的途径。我现在对发展产业脱贫攻坚充满了信心。”老上访户魏某在他的鼓励下,一心一意勤劳致富。
去年张轩河生病住院期间,因为他认为“扶贫工作越来越关键,很多事都要及时干,拖不得”,所以白天依然忙碌在村上,晚上才回医院打吊针。村监委会主任桂忠民夸奖说:“张书记是个工作狂,经常连轴转,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今年县建行决定增加驻村帮扶力量,出资招聘一名工作队员。村干部了解到张轩河的女儿参加完高考,都劝他:孩子高考你没有请假陪伴,填报志愿又没在孩子身边,现在就让孩子来吧。他却说,咱们村贫困户还有好几个孩子高考完后在家没事。在他的坚持下,最后确定了一名贫困户子女应聘。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无论是在产业补助,还是其他涉及利益分配的事情上,没有一起优亲厚友的事情发生。
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群众赞扬:“这样的帮扶干部,我们服。”
张轩河的付出,获得群众认可,组织肯定。2018年2月张轩河被冯原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3月又被澄城县委、县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七一”建党节前夕,被澄城县委评为“扶贫帮困先锋党员”。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同时,渭南市继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坚持一村一品和全产业链开发,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种植业、养殖业、特色...
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