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澄城刘家洼村发现周代封国采邑

陕西日报 2017-12-13 06:20 大字

本报讯(记者 沙莎 郭青)12月12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澄城县刘家洼村发现周代封国采邑。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刘家洼墓地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春秋时期周系墓葬。

刘家洼墓地位于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的鲁家河东岸塬边,北距黄龙山约10公里。该墓地是去年底因被盗而发现的。根据追缴文物判断,这是一处等级较高的春秋时期的墓地。

经钻探,考古队确认墓地范围南北长约110米,东西宽约70米,总面积约77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56座,车马坑2座,马坑1座。该墓地确认发现2座带有两条墓道的“中”字型大墓。专家表示,这两座大墓规模宏大,颇有王者之势。其墓室比同时期同类形制的曲沃晋侯墓、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大很多,仅次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也比在洛阳发现的被认为可能是周平王墓的“亚”字型大墓墓室大。据此推断,刘家洼大墓墓主人身份也当为诸侯国国君与夫人级别。

截至目前,刘家洼墓地已经完成了19座中小型墓的清理工作。其中,4座遭到盗扰,15座保存完好。此次发掘共出土铜、金、铁、石、玉、陶、料珠、漆木等各类材质的文物300余件(组)。其中,青铜器占大宗,主要包括青铜礼器、车马器、兵器三大类;礼器有食器鼎、簋、甗,水器盘、匜,及酒器方壶;器物风格无论是形制,还是纹饰,都具有典型周系特点,而与秦式铜器有别;礼器组合以鼎为核心的重食组合特点也非常鲜明。

在刘家洼村周围的相关调查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夯土墙、陶范、陶窑、板瓦建材等与墓地相匹配的居址遗存,并初步认定这里是关中东部又一处周代封国或高级贵族采邑。

专家表示,刘家洼墓地的发现与发掘,是继华县东阳、澄城段家河、韩城梁带村之后,关中东部乃至陕西、全国周代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为认识一个不见于文献记载的封国或采邑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机遇。(相关报道见14版)

新闻推荐

澄城多措并举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本报澄城讯(通讯员雷泉记者冯战武)为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冬季生活问题,近期,澄城县在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方面出实招、办实事,着力改善民生,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城乡困难群众安全过冬。积极对因病、因...

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