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牵头 抱团扶贫大王庄镇扶贫用上PPP模式
□本报记者 杜娜
6月12日,雪野旅游区大王庄镇小下河村村民李登永准时出门,这位69岁的老农民,如今也像城里的工人一样,有了定点的工作岗位和固定的工资收入。“多亏了俺这几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共同出资建了这个种植基地。我就看看家,不累,一天还能挣40元钱。”李登永说。
李登永说的基地,就是位于大下河村1号水库湖畔的宝葫芦种植基地,占地近30亩。扶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各个村都依靠上级政策制定了扶贫措施。可李登永告诉记者,这片承担着大下河、小下河、前卞庄和后卞庄4个村70户贫困户脱贫希望的基地,却没有依靠任何国家政策。
原来,这片基地是大下河、小下河、前卞庄和后卞庄4个村党支部书记集资打造的。大下河村支书赵茂忠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全市PPP模式学习培训班,这给了我启发,扶贫也可以用上PPP模式,给贫困户额外增加一份收入,让贫困户生活多一份保障。”
大下河、小下河、前卞庄和后卞庄4个村地理位置接近,赵茂忠向其他几个村的书记提出这个建议后,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作为村里的一把手,作为一名党员,让村里的贫困户尽快实现全部脱贫,都过上好日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小下河村党支部书记李登玉说。经过商议,4个村的村支书决定一起出资,利用大下河1号水库湖畔的30亩闲置土地发展宝葫芦种植,在土地资源、生产资源上“抱成一团”,实现资源共享互补。“截至目前,宝葫芦种植基地在苗子、化肥、机械等方面已经投入17万余元,全部由我们4人个人出资,计划分3年收回成本,其余利润全部分给4个村的贫困户,让他们在现有的养殖、种植项目基础上能够多一份收入。”赵茂忠说。
在宝葫芦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葫芦秧已经爬了2米多高,技术人员也在查看生长状况。赵茂忠向记者透露,基地雇的管理人员都是来自4个村的贫困户和残疾人,给予每人每天40—60元的工资。
李登永的老伴患病多年,需要长期服药,老两口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自从基地建设以来,除了庭院里依靠政府扶贫政策建起的蘑菇大棚,他们又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老两口心里十分满足。“一个月多这1200元钱,过日子再也不用发愁了。”李登永笑着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宇)6月5日,在本届丝博会暨西洽会西安市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经开区6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引进产业投资611亿元,其中,经开区与陕西省铁路集团签约的西安至韩城城际铁路项目备受关注。据悉,陕西...
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