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环保工作指数换百姓幸福指数 ——环保攻坚战的“澄城样本”

三秦都市报 2017-05-24 04:10 大字
  三场环保硬仗关停60万吨焦化污染生产线,取缔35家非法污染煤场,查处全省首例污染环境刑事案件!作为关中渭北旱腰带上的一颗明珠,近一年多来,澄城县通过坚持问题导向、践行党政同责、一体行刑联动、补齐生态短板等举措,蓝天保卫战成果显现。今年一季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名列渭南市前茅。

  抓一把手 一把手抓 责任落得实 压力传导好

  澄城县的环境状况曾令人堪忧,一度处于后进,群众反响很大。为破解这一难题,县委书记程军指出:治污从“头”做起,坚持用“问”解“题”,让环保工作“干”出实效来。补短板就是要让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依法履行主体责任,强化部门联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整体推进局面。

  去年以来,该县先后出台《关于明确澄城县环境保护工作职责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大气污染防治法执行主体的通知》、《澄城县27个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方案》等系列文件,让环保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在这里得到了很好体现,有力提升了环境治理能力。

  “坚持每月召开政府常务会或县长办公会研究环保工作,坚持现场一线督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有关部门一把手都立下‘军令状\’。这是澄城为改善环境质量,补齐生态短板推出的‘硬招\’。”县长白泉朝如是说。

  在落实环保责任的同时,该县还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全省第一个成功侦办非法炼铅、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的污染环境刑事案件,全市第一个执行“按日计罚”。

  精准施策 挂账销号 用足绣花功 巧治无缝隙

  “力求精准,以巧取胜,综合施策,又细又实,才能把环保工作落到实处。”澄城县环保局局长李云鹏说。

  一年来,当地环保部门协调各方力量,全面梳理查找污染源,在精准施策上用足了“绣花功”。据统计,澄城县2016年出动环保执法人员1260人次,车辆370台次,检查企业487家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53份,立案查处21家,承办群众投诉81起。

  作为“生猪养殖大县”的澄城,不科学的畜禽养殖布局导致农村面源污染和投诉不断,对此,县上全市首个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力求彻底根治规模小、治污差、乱排放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一个月内对富康养殖场1800头猪的规模化养殖场完成清栏关闭,并责令恢复了原状。对露天煤场污染、道路抛洒扬尘污染和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等3个重点领域实施综合治理,夯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群防群治取得实效。对落实扬尘管控6个100%不力的单位实行“一票停工”和“按日计罚”。

  治霾保蓝 优化发展 满意率提升 满意度提高

  在一系列既“实”又“巧”的环保措施推动下,澄城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据国家统计局渭南调查队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澄城公众对城市环保满意率达90.34%,位居全市第一。与此同时,省环保厅今年首次公布了第一季度全省122个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澄城县名列全市前茅。

  如今,从安里镇100兆瓦农光互补生态光伏产业园到龙首坝万亩农业生态公园,从尧头窑万亩油菜花到壶梯山万亩生态苹果产业园……一幅幅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美丽画卷呈现在世人面前。

  “本来是打算去延安黄龙旅游,路过澄城顺便到县城转转,没想到澄城这么美,很难看到这么蓝的天了。”不久前,来自西安的刘女士深有感触地说。和平雷军红赵越

新闻推荐

用戏曲讲述“***”故事 秦腔现代戏《家园》在富平上演

  本报富平讯(记者王能力通讯员卢孟雄李强)“罗罗面面,油馍串串。猪肉扇扇,蜂蜜罐罐。我娃是个福蛋蛋……”一首民间歌谣,展示出了干部群众的鱼水情,一段激昂悠扬的唱词,听得观众如醉如痴...

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