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重数量更要做优品质 ——陕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报道(3)

陕西日报 2017-02-14 00:00 大字
多旋翼无人直升机在喷洒农药。陕西省高效植保器械的推广使用,大幅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

榆阳区鱼河镇圆梦家庭农场场主常四娃在察看水稻长势。通讯员王德鹏摄

陕西省大面积实施秸秆还田,增肥地力。

本报记者 吴莎莎 文/图

腊月二十八,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鱼河村农民常四娃,盘点过2016年的收支账后,他十分满意地说,去年他一改单一种植玉米的老习惯,将新承包的70亩地改种水稻。收获时,玉米亩产达800多公斤,水稻达700公斤,加上养殖猪,他的家庭农场实现纯收入近60万元。种了10多年地的“老把式”,常四娃切身尝到了农产品“量变到质变”给自己带来的甜头。

  1、调结构,发展绿色农业

“需求出题,供给求解。”作为家庭农场主,有胆有识的常四娃说,过去是不看市场盲目生产,黑着头追求产量,不注重质量,生产的很多产品不对路数,要么积压卖不出,要么贱卖赚不到钱。后来,他采取以需求倒逼生产,紧盯市场变化和消费趋势,确立了“为需求而生产,为消费而生产”的理念。同时,着重在农产品质量上下工夫,积极主动由普通消费向中高端消费、中高端与普通结合转型,适应和满足市场多元消费需求,不断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关键是要顺应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确保产得出来、卖得出去,并争取卖个好价钱。

“啥能赚钱咱就种啥”,提起将70亩地改为水稻田的初衷,常四娃说,“玉米价格从前年起就很低,我们这里一年一料玉米,亩产800公斤已经算高的了,就这样一年一亩地纯收入才400多块钱。既然种玉米赚不了大钱,那我就改种水稻。为了提高水稻的品质,我还养了100头猪,提供充足的农家有机肥,使我的家庭农场土地越种越肥沃。加上农业部门又经常送技术到农场,我种出的水稻穗长粒满,是纯绿色农业。如今,我的富硒大米已进入超市、门市等销售市场,不仅价格卖得好,更是供不应求。”

据了解,陕西农业供给侧改革,坚持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发力,坚持有调有保,有扩有压,向主要口粮、紧缺品种、特色产品方面调整。全省计划5年内减种玉米300万亩,由1700多万亩减少到1400万亩左右。其中,2016年在陕北风沙区调减玉米60万亩,减出的耕地,全部用于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2、做加法,提高比较效益

澄城县庄头镇郭家庄村果农李忠贤,种植了20亩露地樱桃和3亩大棚樱桃。这位有着16年种植经验的农民,发现以前种出的樱桃不管品相如何,都能卖出去,而这两年,只有那种品相好、又大又甜的樱桃才能卖得动。

于是,李忠贤琢磨着如何给传统的种植方式“加点料”。通过参观学习,老李发现以前种樱桃,舍不得剪枝,生怕剪了枝影响产量。但这样种出的樱桃果个太小,平均只有8到10克,虽然量多但是卖不上价。如今,通过有效剪枝后,虽然果子数量变少了,但个头增大了,每亩产量仍在1250多公斤,前后并没有大的变化。同时,樱桃品质提升了,甜度增加了,着色更好了。以前每公斤16元的樱桃,如今品相提高后,竟卖到40元一公斤,乐得老李成天合不上嘴。

“农产品只有品质上去了才会有出路。”尝到甜头后,老李更是千方百计在作物管理上下工夫。以前施肥使用土粪加化肥,每棵树大概需要25公斤,如今只用15公斤有机肥料就够了。同时,老李使用农药也更加理性,果树能不打药就不打药。目前,全村4000多亩樱桃,已全部实现统一管理,定期请农业专家进园服务。如今,全村樱桃以平均每公斤高于市场6-10元的价格销往四川、上海、新疆、青海等地,且供不应求。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为了更好地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全省统一的追溯信息平台已建成并日趋完善,集监管、追溯、查询、宣传推介为一体,可实现全省同步开展质量追溯,平台建设的前瞻性、兼容性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16年底,该平台已纳入管理追溯体系建设的企业600余家,示范基地面积超100万亩,追溯数据库中录入350余万条生产信息,生成数百万条追溯码,发放追溯标签1200万枚以上。

  3、做减法,少施药保品质

如今,绿色、有机发展理念,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不二选择。

富县吉子现镇西屯么村农民李小平,家有3亩果园,往年苹果品质不高,果面不好,上色较差,卖不上好价钱。按照以往的处理方式,他施用加大浓度的杀菌剂,但并没有解决问题。在请教专家之后,才知不光是病害问题,还需要科学管理。

专家建议他“做减法”,减少农药使用量,增加苹果膨大期的营养,特别是钾的含量。经过精细务作和营养调节,结果让他喜出望外,产出的果子色泽红润,个头均匀,相好味美,前来采购的果商抢着要。去年3亩果园的收入比上年提高了4000多元。李小平感慨地说,“以前遇到问题总是一味地考虑用农药,现在必须要改变生产方式了。只有提升品质,才能拥有市场。”

有效减少农作物施用农药和化肥用量,已经成为大趋势。为确保到2020年农药化肥实现零增长,陕西省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大面积实施秸秆还田等方式,有效减缓了农作物化肥使用量的增速。2016年陕西省在14个县(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28万亩。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化肥零增长行动,全省减少不合理施肥约7.5万吨,节约成本2.25亿元。

近年来,陕西省绿色防控范围从苹果、蔬菜逐渐向小麦、玉米、猕猴桃、樱桃、茶树等方面拓展。经过实践探索,粮食作物以“抗药性治理、高活性农药与新型助剂使用、植保新器械应用”为重点,降低单位面积农药施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果树、蔬菜等农药使用频率高、使用量大的作物,以新型高效植保器械应用为首要措施,推广绿色防控、精准使用农药技术,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农药利用率,实现农药施用量的稳步减少。

针对设施蔬菜,以物理防治和基数控制为基础,生物农药和高效植保器械使用为重点,大幅度减少农药施用量。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建立了农机农艺融合、减量控害技术和全生育期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点120多个,示范面积37.4万亩,辐射带动200多万亩。数据显示,2016年陕西省农药使用量5361吨,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58个百分点。

年前,在乾县关头社区的南沟里,一群散养的黑猪正在悠闲地散步、找食,养殖户葛鹏辉感慨道,“过去以产量取胜,如今以品质赢人。质量兴农才是硬道理。”为保证产品品质,葛鹏辉的黑猪全部放养,每天让猪出去找食、散步,行走数公里,促使猪肉脂肪含量达标,以健康的养殖理念保障猪肉品质。目前,他养殖的黑猪,每公斤平均卖到80元,远高于普通白条猪肉价格,且生意十分红火,往往需要提前预订才可以买到。

新闻推荐

澄城两名民警办案返回途中遭遇交通事故抢救无效殉职

阳光讯(实习记者杨泽星)11月22日,渭南市普降大雪。当天11点40分,澄城县公安局交道派出所民警姚华成驾驶警车带领警辅罗小刚办案返回途中,沿106省道由北向南行至交道北社村口与相向行驶的一辆水泥罐车...

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