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澄城面花
面花俗称花馍,是澄城县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手工艺术,可追溯到汉朝初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展示出人类生死繁衍、代代相传的传统,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热爱。2009年,澄城面花被列入第二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时八节、婚丧祝寿需送面花
澄城面花借助针、梳、刀、剪等工具,靠捏、剪、修,缀成将面做出各种图案造型。据有关资料分析,民间面花是由古代图腾金石礼器演化的产物,最初面花是用来祭祀神庙、祭奠祖先的礼品。随着人们生活的发展,面花从最初单一的祭品形式发展到现在的四时八节、婚丧嫁娶、生子庆寿的馈赠佳品。
祝寿的时候,一般都蒸两个寿桃。孩子满月一般亲戚拿一对大馄饨,娘家去拿一对花鸡或者“鱼变娃”的大花馍,还有小鸡、小鸟、小老虎等小花馍百十个。拜年的时候,晚辈给长辈拜年,拿一个约三斤灰面做成的包包馍。正月十五,大人给小孩送鹣(jiān)鹣馍。古历九月九,娘家给女儿送糕。八月十五,家家户户蒸蒸饼,做得像圆圆的月亮,一层一层叠起来,放上五香调料,既好看又好吃,在亲朋、邻里之间也相互馈赠。
丧葬的时候,一般亲戚只拿单色奠馍,而死者的娘家、女儿、外甥等要蒸一对直径长50厘米左右的大奠馍,上面插有各种花、鸟、虫、龙、凤、戏剧人物等五颜六色的面花(俗称插花馍),还有一个高近一尺的立虎或狮子和两个立鸡,共五个大馍。
“现在的人们婚丧祝寿、孩子满月和各种节日都要送花馍。”澄城面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巧爱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也喜欢过节过事送花馍了,经常有外地人到她家来买面花,每年暑假都有大学生来她家学习参观。2010年,她还去上海世博会展示表演了面花及制作工艺,受到中外游客的好评。曾经有一对母女向她学习面花制作技术,现在已在国外开店卖面花,听她们反馈,外国人更喜欢面花。
造型和染色全寄托祝愿
澄城面花从造型、颜色上不拘一格,面花的造型和颜色搭配都是制作者自己琢磨、设计的。“和面、捏造型、染颜色、插花型、蒸馍是澄城面花的精髓。”王巧爱说,和的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面和好了才能捏出栩栩如生的造型,做好造型还要给各个造型染颜色,用毛笔将颜色描画上去,各种颜色还要搭配得当,让人感觉到美。做好各种造型后,还要思考将这些造型在馍上如何插。
这些都没有模本,只能靠制作者自己想象、设计、搭配。花馍既是观赏的艺术品,又是食用的面制品,所以花馍是一定要蒸熟的,因为澄城的花馍体积都比较大,要将馍蒸熟也有一定的技巧和功力。
面花造型可分为花、鸟、虫、鱼,戏剧人物等,每一个造型都与当地的民俗紧密结合,展示出人类生死繁衍,代代相传,体现着劳动人民纯朴意愿,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热爱。白事的时候,人们穿白戴孝,用的所有东西都是白的,以白示孝,但蒸的花馍却是花花绿绿,色彩鲜艳,实际上是祈祷死者到天堂后生活美好,花馍上的戏剧人物也有陪葬的意思。面花的造型人物大都是一些传统的人物故事,像李彦贵卖水、王祥卧冰,安安送米、西游记等人物故事。
不同面花的寓意各不相同,“鱼变娃”是生殖繁衍的象征,“鱼变娃”是娃娃头,鱼身,鱼身上贴有各种动物或花草,用五颜六色的颜料染得花花绿绿。红白喜事多用大花鸡,表示吉祥如意。古历九月九,娘家给女儿送糕,“糕”与“高”同音,有生活节节高的意思。而结婚第一年,娘家给女儿做的枣糕,有早生贵子的意思。大人给小孩送鹣鹣馍,鹣鹣是传说中的一种漂亮动物,传说鹣鹣做得越漂亮,孩子就长得漂亮,因此鹣鹣馍的眼睛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蒸鹣鹣馍中间要包点油拌馍渣、葱花,以示空心,希望孩子长大聪明。
“澄城面花造型生动,色彩对比鲜明,像澄城人粗犷、豪爽、实在的性格。澄城丧葬的花奠馍可以说全国第一大,奠馍的直径约五六十厘米,女儿纳粮蒸的包包馍,一个人可吃三到四天,一般花馍都是大红大绿,给人一种红红火火、生机勃勃的感觉。”澄城文化馆民俗股股长段红颉说,澄城人就是这样,用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面花艺术,展示生活,装扮生活,也反映了澄城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热爱。
传承+经营是面花发展方向
段红颉介绍,面花作为农村最具实用性的艺术品,现在仍然是婚丧嫁娶、生子、庆寿、节日时来亲戚、串邻里、访朋友的馈赠佳品。因为还有实用性,所以它目前还不会失传,但是随着民间艺人的生老病死,如果没有年轻的艺人加入学习,那么这一传统技艺将濒临失传。
目前,澄城县文化馆对民间面花制作的艺人登记建立艺人档案,对面花的制作技艺,制作了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加以保护,每年会举办多次面花展示,并已建立了两个面花传承培训基地,通过传承人对面花爱好者教授,培养了近千位面花制作人才。
据了解,澄城县共有11名面花传承人,其中省级传承人1名,市级传承人4名,县级传承人6名。对于传承一门技艺来说,仅仅11位艺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的人,尤其是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对这一门技艺进行传承。
“澄城面花目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文化馆试图引导艺人们走一条传承+经营的路子发展保护澄城面花。”段红颉说,艺人们需要生活,但目前财政对艺人们的补助比较少,像省级传承人每年仅补助5000元,市级传承人每年仅500元补助,而县级传承人没有任何补助。既然面花有需求,就应该抓住这个市场机遇,指导面花艺人们成立面花作坊,通过销售增加艺人们的收入,提高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扩大了澄城面花的影响。面花制作有了经济效益,必然调动一些面花爱好者从事此职业,就能吸引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澄城面花的学习和传承中来。
华商报记者康菲
新闻推荐
华商报渭南讯(记者杨托实习生韩琳)民警巡逻路遇一可疑男子,抓住后发现对方涉嫌盗窃,但他拒不交代真实身份。民警历时4个月终于查清,男子18年前伙同他人入室抢劫,曾致一家四口身亡。今年3月14日,澄城...
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