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出的脱贫路 本报记者刘雪妮

渭南日报 2019-12-04 01:28 大字

核心提示:

白水县雷牙镇许家村有个股份制集体经济组织——雷牙镇许家村旺福兴豆制坊,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的不是什么大企业、大老板,而是许家村曾经的贫困群众张耀军。

张耀军干过管理,见过世面,有过积累,也爱“折腾”,当年,他雄心勃勃回家乡创业却遭遇“滑铁卢”,加上孩子突患重病等原因消耗殆尽,不得不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

然而,张耀军靠着不服输的闯劲和韧劲,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建起了旺福兴豆制坊,还吸收了7名贫困群众到厂子工作,带着他们一起“折腾”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许家村三面环沟,张耀军家就在沟边,几孔破旧的窑洞就是他家的所有“资产”。

迫于生计,张耀军19岁就出门打工了,在南方某企业做管理工作多年,脑子活嘴巴巧。

2013年,在外闯荡多年有了一定积累的张耀军回到许家村,投资42万元在村上建起了养鸡场,想在家乡干一番事业。

第一年,靠着勤劳的双手和多年跑市场的经验,养鸡场实现盈利5万余元。这下,张耀军对养殖业更有信心了,立刻扩大规模,加盖鸡舍,购买了6000多只鸡苗。

可这一个养殖年度,鸡蛋市场一直低迷,每斤价格只有2.5元左右,张耀军一下子赔了10万余元。

第三年,由于鸡生病等原因,张耀军又赔进去17万余元。

雄心万丈的张耀军一下子被搞懵了,可更让他备受打击的事情还在后面。2016年,唯一的儿子突然身患重病,张耀军带着孩子西安、北京到处跑,不但欠了一屁股债,鸡场关了门,媳妇还和他离了婚。

“心里难受得无法用语言形容!”直到现在,张耀军回忆起那段日子依然表情落寞,语气沉重。

那时,张耀军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咱也是闯过干过的,有手有脚靠政府生活,心里真不自在。”张耀军强迫自己赶紧振作起来,安顿好孩子后,他就去县城一家豆制品厂打工,工作的同时默默学习豆制品加工技术,一边学业务一边耐心做市场调研,发现豆制品市场需求特别大。

哪里跌倒还得从哪里爬起来!不服输的张耀军又开始折腾了。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白水县 人工费索要无果 法官悉心化纠纷

本报讯(通讯员白晨阳)干了活,却没有拿到全部的人工费,多次催要无果后,施工方一纸诉状将发包方起诉到法院。近日,这起拖欠人工费...

白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