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致富路 ——白水残疾青年张小龙靠养鸡脱贫

三秦都市报 2018-06-29 05:17 大字

盛夏时节,白水县杜康镇张家塬村骄阳似火。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小龙家,凉爽了许多,正和邻居聊天的张小龙坐在炕上。今年32岁的张小龙十几年前因摔伤导致下肢残疾。哥哥和父亲相继去世后,母亲也离开了家,只剩下他一个人生活。

“前年我去张小龙家时,镇、村干部帮助他建了新房,家里面的老窑洞还保留着。”一位曾帮扶过张家塬村的部门干部回忆,当时张小龙主要依靠政府补助生活。

2016年,张小龙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没有想发展点啥?”白水县住建局的包联干部上门征求张小龙的意见。“想养些鸡。”张小龙很明确。

在包联单位帮助下,建鸡舍,买玉米、粉碎料……一群小鸡成了张小龙家的“新成员”,曾经安静的家热闹起来,张小龙也变得忙碌起来,每天定时投食、喂水、收鸡蛋……

张小龙决定在养鸡的同时办个商店。“养鸡每天只需喂食一两次,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看店”。于是,在张小龙居住的屋子里,一个小小的商店开张了。紧挨着炕边的货架上,纸巾、蚊香、调味品等数十种生活日用品摆放着,顾客可以很方便的自己选择。

虽然货品并不多,但张小龙的商店还是为邻居带来了很多方便。有些商品供货商会送货上门。有时,张小龙也会根据村民们的需要去镇上进货,经常迈出家门的张小龙也比以前开朗了很多。

得到帮助的同时,张小龙也以自己的方式回报乡亲们。家中窗下的桌子上,一台电脑是他平时上网用的。更多时候,这台电脑也是附近邻居们的“公用”电脑。邻居们经常会来看新闻、查地址、搜种养信息。

“小龙还给我村一些人理发呢,大部分是老人。”正和张小龙聊天的邻居介绍,张小龙还买了电推子和剪子,为村里的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村民理发。“经常都是免费理的,给钱的不多,小龙也不太要。”

夕阳西下,张小龙家的院子里,鸡群三三两两啄食,新盖起的一间砖混房已经代替了几年前的老窑洞。“到七八月,我准备再逮些肉鸡养上,到过年时候就可以卖肉鸡了。”对于发展产业,张小龙满怀信心。

杨娟本报记者杨晶


新闻推荐

白水县卫计局“特色主题党日”活动精彩纷呈

  本报讯(通讯员杨晓文)6月20日,白水县卫计局机关党支部走进包联村杜康镇义会村,开展“庆七一党建促脱贫联谊...

白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