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益区培育职业农民助推脱贫攻坚

商洛日报 2017-07-07 07:45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 鲁小闯)今年王益区把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列入脱贫攻坚重要内容,一大批有产业、能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脱颖而出,成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领头雁”。同时将产业脱贫户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精心实施,通过“扶智”让农民拥有“造血”功能,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单纯的给物质救助,不能帮助贫困户真正脱贫,最好的帮扶就是学到产业发展新技术、推广新品种,依靠产业脱贫,树立脱贫致富的志气。”这是黄堡镇文明塬村村民梁银行在职业农民培育课上的发言。三年前梁银行还是村里的残疾贫困户。两年前,他成立了志强农业有限公司,收购、加工、销售村上的花椒,淘到了第一桶金。随后流转了600亩荒坡栽植公司的花椒基地,今年他积极推行“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与18户残疾人贫困户签订了花椒树管理和帮扶协议,实行建档立卡,从种植、管理、回收销售上提供一条龙服务,免费为残疾人贫困户发放树苗5万株、化肥8吨。

2016年以来,王益区农林局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遴选条件、培训方式印发到乡镇,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惠民政策,明确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必须达到“本人有申请、乡村有推荐、产业有规模、当地有影响、从业有恒心”6条标准。通过宣传发动,全区300多名学员踊跃报名,区农林局择优确定了150名生产经营户作为培育对象。累计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14名,中级11名,申报高级4名。

在课程安排前,先深入8个培训地点,先后走访100多名培训对象,征集了40多条需求意见,形成培训需求菜单。区农林局根据学员需求统一购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用技术综合读本,培训内容涵盖了干鲜果栽植、设施蔬菜、中药材种植等技术“大餐”,同时聘请了市蔬菜站、园艺站、果业局、核桃研究所等师资库专家为学员讲课,确保了教学内容丰富、本地适用,既接地气,又解疑惑。

为有效解决培训期间干部、学员农事农活忙、***忙、教师授课忙的实际问题,确保学员参训座无虚席、教师授课到位到点。该区农技中心与学员充分讨论,确定采取错时开班、分段培训的办法,将培训地点优先选定在产业优势村及贫困村。通过采取错时开班的措施,有力保证了每个班开办之时参训人数,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听课取经。

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点放在更新观念开阔视野上,把参观学习的着眼点定位在农旅结合上,区农技中心先后组织鲜果班、干杂果班、蔬菜中药材班学员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白水县兴华果蔬有限责任公司、白水县仙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陕西渭北现代核桃产业试验示范基地,铜川上林源葡萄庄园、陕西上和新农业中药材基地、铜川海升现代农业园区等省内、国内知名农业企业现场感受现代农业科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亲身感受外地现代农业气息和发展理念,亲眼目睹外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亲耳聆听外地企业市场营销策略,通过参观考察让所有学员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区农技中心在培训开班后,由班主任组织学员推选班委会,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学员相互交流经验、互为合作伙伴,同时利用信息网络相互传播。通过农技中心搭建交流平台,学员之间建立深厚友谊,成为了合作伙伴,扩大了市场半径,为王益区特色农产品销售插上了翅膀。

新闻推荐

白水集中销毁假劣过期食品

根据省市食安办统一安排部署,渭南市白水县食安办组织成员单位在县苹果广场开展了“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时间为6月20日至7月4日。目的是进一步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宣传新修订《食品安...

白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