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脱贫奔小康 ——白水县***二三事
白水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去年以来,白水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挂图作战,瞄准对象,齐心协力推进***、精准脱贫。
白水县扶贫办主任许刘保说,全县紧抓产业扶贫这一关键,因地制宜、深度调研,精准定位、精准发力,开展“1336”产业扶贫工作。“1”是以发展苹果主导产业为核心;“33”简称“三扶三带”,即“观念扶、技术带,结对扶、模式带,产业扶、金融带”;“6”是6种产业扶贫模式。近日,记者走访了两处产业扶贫点,贫困户谈了自身的感受。
花椒红了山坡坡
“今年,我家的5亩花椒粒大饱满,收成特别好,卖了近4万元,多亏加入了花椒合作社,每亩能多增加两三千元,而且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合作社的花椒示范园就可以务工,既务了果园、照看了家里,短短几个月我也有了1万多元的收入。”说起这些,白水县西固镇东固村西党组贫困户党明堂高兴得合不拢嘴,他打算把自己种植其他作物的6亩沟坡地也整理出来,栽上花椒树。
党明堂丧偶多年,家中有86岁老母亲,儿子30多岁了还未婚娶。他们全家有12亩责任田,早年为妻子看病欠下外债5万余元。自从加入花椒合作社后,花椒园净增1万多元,他在示范园务工,施肥20天,锄地30天,摘花椒77天,每天有100元务工费,务工就收入了12700元,还给合作社供应树苗500余株,价值2000元,对于他们一家来说,这样的光景是不曾有过的。“外债两三年就能还完了,心里再不用惦记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领着,合作社现在带着,我这好日子不远了。”党明堂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西固镇地处采煤沉陷区,土地贫瘠,收成差,农民不愿意耕种,长年撂荒。如今农户把这些荒地入股到合作社,种上了耐旱的花椒树,产量高,价格优,经济效益好,曾经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如今变成了绿树成荫的经济林。今年在搞好花椒管理的基础上,他们还探索在新建花椒空行内套种短平快增收产业、养殖业,多渠道帮助农民增收。
西固镇兴秦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员200多户,辐射带动周边多个乡镇22个行政村600多户农户参与,花椒种植面积达2895亩。有这样的优势,***也就有了载体。合作社优先支持贫困户入股,在党员内部开展“2+1”帮扶活动,实行“五统一”运行机制,统一技术标准与技术培训、统一采购与供应农药肥料、统一花椒收购价格、统一加工与销售、统一盈余分配,分户种植,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运行模式。解决了花椒种植业主与农户在品种选择、种植技术、花椒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具体问题,降低了种植风险。
“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我们免去500元的入会费,签订帮扶合同,并免费向贫困户提供种苗、物资和种植技术,贫困户只负责种植和日常管护就可以了。花椒种子也是从韩城引进,然后由合作社进行培育,再将种苗发给农户。在收购上,我们对贫困户高于市场价格进行收购,大大降低了农户发展种植的风险性。”兴秦花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书明说。
变沟坡地为“聚宝盆”,从分散经营到规模种植,西固镇兴秦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着众多农户闯出了一条加快花椒产业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的路子。
“鸡司令”的笑声
尧禾镇五峰村整体搬迁后,村民离耕地太远,只能告别传统的耕作模式。考虑到原五峰村地处洛河岸边,沟多林密,非常适合林下养鸡和散养鸡。镇党委立即请西农专家实地考察,并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如今,该村已有20余户群众参与该项目,还成立了养鸡专业合作社和白水县五兴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有贫困户13户。
一片片翠绿的山林和农田之间,一个个长方形的大棚映入眼帘,五峰村村主任刘俊锋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养鸡棚。目前,他们村13户贫困户养鸡专业户,每户每批最少养鸡6000只以上,最大规模的每批养鸡达到1万只。按照一年养四批鸡计算,整个村的年养鸡总量在30万只以上。养鸡已经成为当地一个特色产业,不少农民通过养鸡脱贫致富。
今年40岁的贫困户刘高勤,是村里养鸡的新手,他刚刚卖掉了第一批6200只鸡,每只鸡的收购价是1元,他的“第一桶金”就淘了6200元。
为什么一只鸡只卖一元而且全部能装到腰包里?原来,刘高勤与五兴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合约,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形式进行养殖,鸡苗由该公司统一配送,饲料、打疫苗等费用都由公司统筹,鸡养成可以上市后,再由公司统一收购。假如其间发生疫情导致损失,公司还会补偿农户当年的投入成本。
十几亩地的林下绿地,有个占地230多平方米的蓝色大棚鸡舍,就是刘高勤管理的养鸡场。养鸡场里设施完善,有一套全自动供水系统,保证鸡的饮水。目前,他的第二批上万只鸡正在成长。刘高勤说,饲养的鸡一年可以出栏四批,从鸡苗到成品,一般只需要3个月。照料得当的话,有95%以上的成活率。这样计算的话,在不改变规模,不遇到变故的情况下,他一年的纯收入有望达到近5万元。
每隔10天,刘高勤还要在鸡棚里清理鸡粪,“鸡粪可是臭得很!清理鸡粪既脏又累!”刘高勤笑着说。鸡粪越臭越抢手,经常会有农民或者肥料公司过来收购,每吨能卖到200元,供不应求。
目前,白水按照计划因地制宜发展各类产业,达到了“镇有基地、村有合作社,贫困户有产业、人人是股东”的目标,激发了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和扶贫产业发展的热潮。
记者石俊荣 通讯员杜敏茹 郭榕
新闻推荐
本报白水讯(记者陈志敬通讯员奚江江许多草)寒冬来临,为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安全过冬,维护社会稳定,近日,白水县开展冬春困难群众生活大排查活动,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全覆盖。他们按照包联镇工作制度...
白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