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烟台市首位”意识,坚持“2231”工作思路 莱山:书写典范之区高质量发展精彩答卷
五年,奋斗的足迹,埋头苦干、稳扎稳打;五年,历史的跨越,攻坚克难、逆势而上。“十三五”这五年,莱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令人鼓舞,令人振奋。
刚刚走过的“十三五”,莱山区牢固树立“烟台市首位”意识,坚持“2231”工作思路不动摇,实施“双轮驱动”促转调、“全面双改”带城建、“三项举措”惠民生、“一个保障”抓落实,经济发展全面提质增效、“典范莱山”建设长足进步。五年来,莱山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56亿元增加到381亿元,是2015年的1.5倍,年均增长8.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7.7亿元,年均增长5.9%;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0.1亿美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40%,总量居各区市首位;投资20亿元新建山海南路南延、凤凰大街等50条道路,新增城区道路40公里,占建区以来城区新增道路里程的三分之二;累计投入6亿元完成37个老旧小区改造;累计投入137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占财政支出的82.9%,较“十二五”提高12个百分点。
对外招大引强扩增量 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决定着一个地方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回眸“十三五”,莱山区累计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6个,投资过10亿元大项目24个;新批准成立外资企业132家、达到267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0.1亿美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40%,总量居各区市首位;全区企业在境外2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41家,累计实现境外投资16.3亿美元,是“十二五”期间的6.5倍;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445亿元,年均增长5.9%;统筹各级资金9900万元引育各类人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6500名……
五年来,莱山区坚持抓招大引强扩增量,树立“招大商、引巨资”目标,紧盯中字头、国字号、三类500强企业,主动上门跟踪洽谈,大项目、好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莱山的土地上扎根成长。作为烟台市九大区片之一的高铁新区,引进总投资150亿元的绿地城际空间站,23万平方米的科创商务区拉开框架,依托整个高铁新区规划区,莱山区全面开展主题招商,引进储备了总投资1100亿元的45个重点产业项目。4万平方米的橙色云大厦建成并投入使用,橙色云工业设计平台是世界首个、规模最大的工业设计云平台,获评烟台市唯一省级四星数字经济平台,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三个钻石合作伙伴之一,近三年营收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产业园区项目用于高能辐照加速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辐射应用,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40台高能辐照加速器,市场占有率达到30%左右,延伸核产业链。
2019年9月26日,“中意(烟台)产业园”揭牌。它是莱山区重点建设的国别特色园区,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开创了莱山区“双招双引”工作的新局面。中意产业园揭牌后仅仅40余天,2019年11月12日,首届中挪产业设计创新与合作发展论坛在莱山区举行,中挪产业基金、中挪产业园和中挪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分别签约,莱山区的第二个国别园区开始从蓝图迈向现实,全区欧洲企业达到26家,总量占烟台市的1/4。
立足烟台市中心城区“核心区”的功能定位,莱山区招引实施了一批精品项目。“十三五”期间,宝龙城市广场、保利MALL、红星美凯龙高端家居体验中心等一批高端商业综合体项目投入使用。同时,总投资16亿元的烟台君悦大酒店,正在加快建设,项目将新建超五星级酒店、高档商务写字楼和多功能国际展览中心;华润万象汇项目是世界500强华润集团在烟台投资建设的首个项目,主要建设万象汇主题商业区、金融“互联网+”产业园区、木棉花品牌酒店等3个特色功能区,建成后将成为烟台最大的单体商贸中心。
对内服务企业优存量
筑牢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刚刚走过的“十三五”,莱山区在抓对外招大引强扩增量的同时,抓好对内服务企业优存量,企业规模实力由弱变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三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70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52倍;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增加21家,达到58家;纳税过千万元企业增加38家,达到77家;省级独角兽、瞪羚和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8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达到10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76%,位居各区市第一,高于烟台市24个百分点。
一个又一个中小企业实现裂变式发展,秘诀何在?莱山区给出的答案是:持续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凸显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壮大。五年来,莱山区每年筛选全区30家左右重点工业企业,分别由区级领导和部门实施包保,累计走访企业2000多次,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400多件;落实“一次办好”改革,对43项审批事项要素进行流程再造,累计精简提报材料71项、压减办结时限120个工作日,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统筹各级资金20.2亿元,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快速壮大;落实纾困资金、应急转贷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资金30亿元。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德国威巴克、意大利爱尔泰等6家企业实现产值翻番,其中,中宠集团翻了两番,杰瑞集团产值超过70亿元,再造一个新杰瑞。
一组组数据展示了五年来莱山区壮大产业根基的不懈努力,而一个个企业的裂变式发展是对莱山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诠释。杰瑞集团成长为拥有18个子公司、总资产150亿元、业务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跨国集团,2020年产值超过70亿元,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智能制造车间等,先后研制了世界首台双混合大排量超大功率固井车、世界首台7000型电驱压裂撬、中国最大的连续油管设备世界领先的石油装备,多项关键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中宠股份营业收入由6亿增长到20多亿,产值翻了两番,产能布局全球,成长为国内宠物行业的领军企业,“十三五”期间,仅在莱山区就新建5处厂房,实现了每年都布局新项目。东方威思顿成为国内市场份额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智能仪表及配用电设备企业之一,“十三五”期间,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均在40%以上。恒辉集团成为山东省“独角兽”企业,相较于2016年,2020年销售收入增长54%,净利润增长11倍;2020年2月,总投资20亿元的中核恒辉装备产业园作为烟台市重点招商项目开工建设,整个产业园全部达产后,将成为世界三大核电蒸汽再热发生器生产基地之一。
旧村和老旧小区“全面双改”
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一座城市的魅力如何展现?答案无疑是生态、宜居、幸福、文明。从低洼的平房到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短短的5年时间里,孙家滩从2017年开始改造,2020年底交房。高铁新区起步区的曲家庄仅用17天完成整村征迁,创造了征地拆迁的“莱山速度”……“十三五”期间,莱山区坚持政府主导推进旧村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双改”,24个村居启动改造,其中17个基本完成拆迁,安置房开工98万平方米、交付20万平方米,6000户居民住上了新房好房;累计投入6亿元完成37个老旧小区改造,直接受益群众2.2万户,本来计划2024年完成的33个老旧小区,也将提前到2021年底全部完成改造。
道路是城市交通网络建设的基础和动脉。五年来,莱山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20亿元新建山海南路南延、凤凰大街等50条道路,打通虎山东路、长宁路等26条断头路,澳柯玛大街完成拓宽改造, 新增城区道路40公里,占建区以来城区新增道路里程的三分之二,建成中心城区“八横六纵”主干路网。“十三五”期间建设的凤凰大街,是一条在发展中壮大的东西大动脉。时间回到2016年,那时从迎春大街往西走,才不足200米的道路,周边的居民出行很不方便。2016年到2018年修建凤凰西路到观海路段;凤凰西路往西便从2019年开始建设;2020年7月9日,凤凰大街中铁逸都西侧规划路至凤凰西路段验收通过……5510米、8车道的“东西大动脉”凤凰大街全线贯通。凤凰大街的建成,不仅拓宽了莱山区的“路网”,也充分带动道路周边河东村、河西村、大郝家等村居的旧村改造项目。
这五年,每个住在莱山区的人都会由衷地感叹,路更宽了、楼更高了、景更美了。“十三五”期间,莱山区通过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先后完成青烟威荣铁路沿线、观海路等重要城市带和芳华园市场、烟大市场、海岸带等重要区域综合整治。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新增更新垃圾压缩站、中转站38台,建设城市公厕13座,在烟台市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成烟台市首个规模化规范化劳务市场。实施山海南路、港城东大街和轸格庄立交周边等重点区域绿化提升工程,建设“口袋”公园8处,完成大南山景区一期改造,新增造林3900亩,城区绿化覆盖率和全区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4.8%和43%。
“三项举措”绘就民生“画卷”
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五年来,莱山区坚持“三项举措”惠民生,以最高标准兑现民生保障政策,实现教育医疗“双突破”,增强群众致富能力,描绘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多彩民生“画卷”。“十三五”期间,莱山区累计投入137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占财政支出的82.9%,较“十二五”提高12个百分点。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87元和588元,城乡特困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3224元和9888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8万元和2.6万元,年均分别增长6.7%和7.7%,总量、增幅保持烟台市领先。展开这幅民生“画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所所拥有现代化教育设施的美丽校园和一张张充满朝气的笑脸。“十三五”期间,莱山区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投资12亿元,新建扩建区第二实验小学、解甲庄中学等12所学校,新增中小学学位11620个,在烟台市率先一次性消除了学校大班额问题。累计招聘教师403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27%,新招聘的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217人,占招聘人数的54%,比十二五末增长60%,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同时,莱山区实施“名校带新校”“名校帮弱校”工程,新建学校投入使用后,从烟大附中、实验小学等学校中抽调业务骨干补充到新建学校,实现高点起步、快速发展。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共培养市级名校长6人、名班主任10人、名师12人,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攀升,2020年全区教育满意度跃居烟台市前列。对于莱山区的居民来说,一出门就有医疗完善、水平领先的“三甲”医院,心里感觉很踏实。“十三五”期间,总投资40亿元的三所三甲医院在莱山拔地而起,山东文登整骨烟台医院、烟台山医院莱山新院全面启用,烟台国际肿瘤医学中心即将投入使用,结束了莱山区没有三甲医院的历史,其中,2019年8月,规划床位1500张的山东文登整骨烟台医院正式投入使用,医院按三级标准、大专科小综合模式建设,主要设置骨关节科、脊柱脊髓科、创伤整复科、手骨显微外科等专业科室,依靠顶尖人才、顶尖技术和顶尖设备为患者提供最优的医疗服务。2019年12月,拥有1500张床位的烟台山医院莱山新院开始试运行,2020年8月,医院全面启用,建设了高标准的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手术室,拥有烟台市首台GE Revolution 256排超高端螺旋CT,让患者享受到治疗用心、服务贴心、环境舒心的就医服务。此外,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建成,打造市级以上示范村卫生室14所,初步形成“15分钟医疗圈”。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根本,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十三五”期间,莱山区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推行乡村振兴“六种模式”,每年安排2000万元区财政奖补资金,引导村居发展致富项目带动共同富裕,全区114个村居年集体收入过50万元村居达到64个,过百万元村居达到45个。其中,南水桃林村于2017年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烟台市桃源农业专业合作社”,五年来先后建起了桃源基地、温室大棚四季采摘园、溪谷小镇、桃林书院、“三同”党性教育基地等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3000多万元,吸引社会资本2000多万元,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全省首家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心于2019年6月在郑家庄村揭牌成立,整合起高校、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三方资源,先后成功培育了羊肚菌、大球盖菇、平菇、玉皇菇等稀有菌菇品种,并在烟台市率先开展草菇培植工作,将郑家庄村打造成食用菌种植样板示范村,以产业项目带动群众增收,让广大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
YMG全媒体记者 徐睿
通讯员 康圣洋 于丰源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了确保您和亲属及家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区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
文登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文登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