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瓶新酒” 分外醇 威海市文登区乡村老建筑变形记

大众日报 2020-10-09 09:56 大字

□ 本报记者 陶相银

本报通讯员 王海政

威海市文登区利用乡村闲置废弃的老建筑,因地制宜量身改造,既保留了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又赋予其新的功能和内涵。

“老瓶新酒”分外醇,修缮、重整之后的老建筑摇身一变,成为人才交流的中心、文化传播的乐土、产业发展的载体,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活力。

人才带动,旧粮库聚起“新村民”

在文登区大水泊镇驻地,一排排被粉刷的雪白的房子,蓝瓦覆顶,门窗样式新颖;屋内陈设更是洋气,喝咖啡、读书、小憩均可。之前,这里是废旧的库房,如今是人才济济的小镇中心。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文登区于2017年在大水泊镇试行了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以“新村民”带动老村发展。三年来,小镇会聚了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李久太、知名学者张晗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退休教授张海英等16名博士、教授级“首席专家”,更有4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人才以“新村民”的身份“落户”村庄。

怎样改变镇域生活休闲场所匮乏现状,满足人才业余生活需求?废置了近半个世纪的粮管库房进入镇党委的视野。“镇党委、政府主导,建筑专家设计,打造人才交流活动的俱乐部。”大水泊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鞠传鹏介绍,全部建成后,废旧库房将变身为小镇中心,为各类人才提供集生活居住、创新创业、政策咨询和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8月29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山东文登站就在这里落成。

文创开路,贫困村变身“漫画村”

大水泊镇瓦屋庄村,曾经的贫困村一年多时间变身“中国漫画村”。资源少、底子薄的瓦屋庄是怎样实现逆袭的?文登从乡村文化振兴中独辟蹊径,瓦屋庄村废旧的仓库经过设计改造摇身变为毕克官美术馆。“中国漫画村”项目发起人闫传明说,以美术馆为中心,村里将常年开展高质量的漫画展览、论坛和培训活动,并创作“六水炁”瓦屋庄村主题漫画,提升乡村文创核心价值。

老建筑点“文”成金。在大水泊镇初家村,30多栋旧民房经过设计改造成为建筑设计样板,初家村成为设计师聚集的“初心家园”;在界石镇梧桐庵村,部队营房改造成昆嵛山红军纪念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张家产镇顾家村,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地瓜窖,被重整改造成一处乡村图书酒吧,成为中国西洋参小镇旅游打卡地……在文登,乡村老房文创萌芽正茁壮成长,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文化能量。

生态宜人,老石房成了“新民宿”

刚刚获得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的高村镇慈口观村,最吸引人的就是这里原生态的绿色自然之美。慈口观村通过吸引社会投资,流转20套民宿,在保留原有的石头外墙的基础上进行装修,海草房顶、青石板路,大红灯笼和青翠的竹林相映成趣,原生态的乡村“旧时味道”吸引人们纷纷打卡。郁竹园田园综合体项目经理王伟杰说,村子每年客流量可达到两三万人;游客所带来的收入又将有一部分回归村集体,形成生态引领的经济良性循环。

在青山绿水掩映中的界石镇六度寺村,沉寂多年的500多间大小各异的部队营房焕发了新活力。油画家毕可锦利用村子自然资源,打造集写生、民宿、游览、休闲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每年客流量5000多人次。

文登区围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将老建筑作为产业发展的新平台。乡村里一处处老建筑被唤醒,新项目纷纷落地,莲花城田园综合体项目、界石春分小镇项目等一批与中农国发、新农创等中字号、国字号企业合作的项目在乡村开花。

新闻推荐

5天拿到500万元贷款 威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企业“资金活水”

□记者杨润勤通讯员贾文娟肖建忠报道本报威海讯“天上真的‘掉馅饼’啦!”日前,威海宝牧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

文登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文登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