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云阳留下一批带不走的人才”

齐鲁晚报 2019-12-11 05:11 大字

在云阳县人民医院,丛培阳的每天都安排的满满当当。他会借用病情探讨会、查房的每个机会,向年轻的医生们传授尽可能多的知识。丛培阳说:“一年的时间,想家的时候觉得很长,但工作起来又觉得太短,我得在这些有限的时间里把平生所学倾囊相授,才不枉来这里一趟。”他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一张截图,那是一个老大哥在他临行前给他的话——完成一项载入历史上的人类大事,深入内地考察,了解民情,也完成一生值得回味、骄傲的人生光点。

12月份,丛培阳就要返回日思夜想的威海了。他是威海卫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的副主任,40岁的他有两个孩子,父母也年事已高,而妻子也是医务工作者,平日里忙得不可开交,“家里离不开人,确实很挂念家里。”

同时,丛培阳又对云阳有着太多的不舍。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云阳县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作为威海—云阳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一部分,从去年11月份开始到云阳支医。在这里,他不仅要履行医生的职责,还要担当老师的角色,“把先进的医疗技术传递下去。”他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定期举办科室业务讲座,带领医护团队开展高精尖手术,为每一位同事的成长提供指导。

一年里,丛培阳参与各类手术400多台,更是成功完成了云阳县的首例“关节镜下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首例“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等多个第一次,填补了医院的多项技术空白,“有一些手术,患者往往要去重庆的医院才能做,但是从今以后,就可以直接在云阳治疗了。”

丛培阳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赢得了云阳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们的高度肯定。骨科医生伍磊就是丛培阳的“学生”之一,丛培阳的归期临近,他非常不舍他的这位“老师”“大哥”,“在工作上,丛教授是良师,教会了我们很多新技术;在生活上又是我的老大哥,下班后我们经常在一起吃火锅,聊了很多。真希望丛教授以后还能来云阳,跟他一起工作很开心。”

在云阳县紫金小学,来自文登区七里汤小学的教师张红丽同样在一刻不停地工作着,“我要把半年的时间当成一年来工作。”

今年9月份,张红丽来到云阳,被安排到紫金小学分管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工作没几天,她就发现两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很大差异,“虽然都是关爱孩子,但云阳的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度和关注方式还是有所欠缺。”为此,张红丽开办了“周四家长夜校”,建起了“家长微信读书群”。

家长夜校受欢迎的程度超出了张红丽的预料,“会议室坐不开,窗户外都站满了家长,有一次赶上下雨,有的家长在外面打着伞听。”来听课的不只是紫金小学的学生家长,还有附近中学的学生家长,甚至还有当地教育部门的干部,这说明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视,也让张红丽觉得自己的工作正是大家需要的,“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但是压力就是动力,我不能辜负家长们的期望。”为此,张红丽除了要做家长培训,还要给青年教师上各种培训课,开展各种教研活动。

刚到紫金小学时,学校为张红丽安排了一间宽敞的办公室,但张红丽执意让三名教师“陪”自己一起办公,“只有大家在一起,才能有效地交流学习。时间不多,更显宝贵,我得抓住每一次机会来工作。”

张红丽说:“我传授了威海的一些先进教学经验,同时这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提升,我很感谢当地老师传递给我的那种锲而不舍的教学精神,回到威海,我同样要告诉威海的同事们,云阳的教育工作者在大山里坚守的那种品行是多么的高贵。”

在云阳县的田间地头,同样有来自威海的农业专家们在不停忙碌着。“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哪天都不能闲着。”来自威海市农科院的农艺师薛玉平说,这三个月里,他不记得走了多少路,爬了多少坡,摔了多少跤,“反正每天都是一身泥。”但他记得,只要不下雨,每天必然要去各个村的果园里,手把手教当地果农管理果树,“整个盘龙街道的果园子基本都去过了。”

农业产业扶贫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威海、云阳两地农业部门,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积极开展农业品种、技术交流,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种植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形成了无花果、蟠桃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化链条,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提供了参考,贡献了力量。为了确保项目能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脱贫,威海市农业农村局农业专家组多次赶赴云阳,在田间地头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培育。

今年9月份,又有10名专家赶赴云阳,他们中有农艺师、农经师,也有兽医师、推广研究员,作为农艺师的薛玉平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威海和云阳的气候、土质、农民技术基础差异太大,如何让威海的技术适应云阳,是每个专家最为头疼的问题,但也是预料之中的问题。

薛玉平对接的是盘龙街道,他发现摆在眼前的困难超乎想象。由于盘龙街道地块窄小、坡度较大、不适合机械化作业,薛玉平不得不逐个走访果园,根据不同树种、不同长势、不同地形,传授不同的修剪管理方式。“比如说桃树,在云阳二月份就萌芽,十一月份才休眠,比咱威海多了三四个月。而且还有土质、降雨量上的差别,也就导致两地在桃树的树体培养、肥水管理、绿色防控、促花结果等技术上有很大的不同。”

盘龙街道长安社区新栽了5万棵桃树,总共近1000亩,分散在200多户果农家,由于缺少技术指导,基本属于原生状态,花果量都非常少。结果少,就意味着挣不到钱,引不起果农的积极性,当地干部也是束手无策。这时,薛玉平就成了送上门的“救星”。只要薛玉平所到的果园,都围满了前来取经的果农,不少人还纷纷索要薛玉平的电话号码和微信,以便于此后随时请教。

在云阳的三个月里,薛玉平很有成就感,“当地干部的热情和果农焦急、认真的深情,确实深深感动了我,把我捧得像个明星一样。”但是他这个“明星”,每天相伴的始终是一身泥和一个装着记录本、果树剪、手锯的挎包。

正是在田间地头的“课堂”上,一批又一批像薛玉平这样的威海农业专家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手把手传授给了云阳果农。

像丛培阳、张红丽、薛玉平这样,不问苦乐,不问得失,在云阳兢兢业业的威海人才还有很多。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威海市充分发挥起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资源优势,选定了15所中小学校、13家医院,分别与云阳县的14所学校、5家医院结成帮扶对子,先后选派40名教师赴云阳开展支教、送教活动,选派28名优秀医疗卫生专家开展支医、医疗培训工作。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上,威海与云阳建立了完善的互访机制、工作对接机制和联席会议机制,不仅全面开展党政考察、工作对接、企业交流等活动,也在教育、卫生、人社、农业、科技、商务、文旅等部门实现了精准对接,分别签订部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

近年来,威海精心选派9名干部到云阳挂职,交流专业技术人才162人次,帮助云阳培训各类干部435人次、农村致富带头人和贫困群众1076人次。今年,威海市共选派39名专业技术人才到云阳挂职,云阳选派27名专业技术人才来威海挂职交流学习。两地的“串门”,为助力云阳快速脱贫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陶相银实习生顾雯)

薛玉平在果园“授课”。

新闻推荐

清官能断家务事

自2018年3月起,威海市文登区法院转变理念、拓展渠道、创新机制,倾心注力推动家事审判改革,建立“由点及面,从上到下”的工作...

文登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文登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