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敏:用爱和坚持为孩子插上逐梦翅膀
王亚敏
王亚敏,女,1976年3月生,文登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从1996年毕业至今,她已从事特殊教育24年,其中22年担任班主任,像妈妈一样照顾着残疾孩子。同时,她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寓教育于生活,提高了残疾儿童的自理能力,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赞誉。
铁打的班主任
王亚敏工作24年,当班主任的时间竟长达22年,这让师生都称呼她是“铁打的班主任”。懂教育的人都知道班主任的工作既繁又累,但她从不叫苦叫累,所带班级都管理得有声有色,在特校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她曾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还获得了“文登区优秀班主任”“文登区名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王亚敏的班里曾出现过一个患有癫痫病的孩子,父母均务农。入学时,王亚敏知道这个家住在农村的孩子是要住宿的,工作任务会格外繁重。但望着家长无奈的表情和孩子渴望入学的眼神,王亚敏决定接纳孩子。这个孩子入学后,王亚敏精心照顾,每天早饭后督促服药,还留心观察她的一举一动。这个孩子有时会大小便失禁,王亚敏总是毫不犹豫地帮助她换洗,像妈妈一样照顾她。王亚敏知道,照顾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最终的教育目标就是让特教孩子最大程度地融入社会,使之适应社会,于是她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学会自理。对此,家长称她是比妈妈还亲的老师。
?有创新的教学
王亚敏任教语文多年,在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概括起来说就是“生活中有语文,语文中有生活”。在讲解《碗 勺 筷子》一课时,她指导学生认读“勺”,她发现小宇最后的口型是张开的,没有合拢,就引导孩子先发“ao”这个音,并辅以手势帮助(先五指张开,随着口型的变化,五指也慢慢并拢),然后由“sh”慢慢地滑向“ao”,经过十多次的练习,小宇的发音终于准确了。
七八岁的孩子天性活泼,反复读写枯燥无味,她便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练习:学习使用小勺,指导学生用小勺喝稀饭,伴着童趣儿歌“三个手指捏小勺,轻轻舀,慢慢送。”学生这下感兴趣了,便模仿她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着小勺,舀起稀饭,送到嘴边。一堂课下来,中度残疾的孩子识字能力、说句子的能力都提高了;重度残疾的孩子,学习使用小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贴心上门送教
近几年,根据上级的要求,学校增加了送教上门的工作,王亚敏被学校选聘为上门送教的老师。
几年来,王亚敏风里来雨里去,给十几个重度残疾的孩子送去了帮助,让他们不出门就获得了专业的康复训练。她说,从事特殊教育这一行不能有太执着于获得的心态,要分外重视过程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和重度残疾的孩子在一起,来不得一点浮躁、半点马虎,做事必须踏踏实实。她的工作方法是首先帮助孩子量身制定康复训练计划,然后走近他们身边,开启孩子的心门。
这些孩子多数由于残疾程度过重,没有办法进行语言交流。她就尝试播放儿歌、带各种玩具或食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争取跟他们建立友好关系。训练中,她注重因材施教,有的从简单绘画、涂色教起,运用游戏形式,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建立学习意识树立信心。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送教上门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王亚敏将动作分解,每一个动作都重复多次,帮助孩子熟知。经过不懈努力,一些孩子进步很大,从最初的面无表情到现在看见她就露出微笑,有时还主动伸手拿她手里的玩具,也有了简单的眼神交流。她每周至少两次送教,风雨无阻、从未间断,用爱心来抚慰特殊孩童的心灵,让残疾儿童在智力、肢体活动能力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市文明办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杜文景彭辉威海市文登城区东20公里文登营镇,天福山峰峦连绵、林木茂盛。山路两旁高耸的虎皮松、...
文登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文登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