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威海记忆】文登草柳编 柳上枝 手中艺

威海晚报 2019-07-01 09:45 大字

【威海记忆档案】

类别 老技艺

名称 文登草柳编制作技艺

特点 朴而不俗,真而不拙

?草柳编笸箩。??草柳编篮子。

笸箩、柳条箱、饭篮、菜篮、笊篱……草柳编对于年岁稍长的威海人来说,是儿时的记忆,是曾经最常见的生活用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草柳编制品多被塑料、不锈钢制品取代,这门费时费力的手艺面临着传承的窘境。

2013年初,文登区草柳编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产品造型多样、生态环保,具有“朴而不俗,真而不拙”的艺术特点,深受当地百姓喜爱。文登区高村镇二甲村周培林、周建顺等,是少数还掌握这门老技艺的威海人。

?
二甲村杞柳种植地。

传承四百余年 以杞柳为原料

“编柳条为之,缘以竹片。小者曰笆斗,亦曰三笆,又有四升斗,搀箕蒲篓……”这是清代古文中对柳编的记载。草柳编是中国民间最为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是旧时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器具。

据1996年版《文登市志》等史料记载,文登草柳编在当地有上千年的历史,并于清朝中期至上世纪初达到鼎盛。当时,文登几乎人人都会草柳编,加之不少草柳编艺人不断探索研究,使得近代文登草柳编技术达到较高水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草柳编曾作为重要的手工业在文登推广普及,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登区高村镇二甲村的草柳编制作技艺。该村草柳编独具一格,久负盛名。解放后,文登曾成立“聚生百条社”,召集高村二甲村及周围村庄近百人进行集体手工编织。20世纪90年代由于机械化生产及合成材料的冲击,文登草柳编逐渐退出市场。

“至今我们村还在坚持制作草柳编的老手艺人已不足10人。”二甲村村委会主任周建顺说,草柳编在二甲村兴起于明末清初,“我们村靠着河,特别适合杞柳的生长,而杞柳是草柳编最主要的原料之一。”

据介绍,杞柳和普通的柳树不同,枝条细长。其中,春杞柳表面光亮,质地柔软、韧性强,剥皮容易,颜色发白,最适合做手工编织。

?草柳编工具。

工序复杂 巧夺天工

穿、缉、拧、系、编、织、缠、绞……6月11日,与新中国同龄的周培林如同过往50年的时光一样,蹲坐在家中大门前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潮湿阴暗的屋子里,熟练地编制着。

其貌不扬的白色杞柳条在周培林的手里上下翻飞,慢慢地变成了笸箩、簸箕、抬箱、笊篱等柳编制品。

“虽然现在人们大都使用塑料、不锈钢制品,但草柳编编制的生活器具依然拥有自身优势,它更加环保、耐用,我也实在割舍不掉这门手艺。”周培林感慨道。

周培林说,草柳编制作工艺技术难度大、习艺周期长,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很多老艺人或者去世,或者不再愿意继续这门手艺,“现在村里还在长期做草柳编的人已不足10人。”

据介绍,文登草柳编的工艺流程大体分为备料、浸泡、去皮、编织、熏蒸、晾晒等环节,全部采用手工制作。

将柳条割回家后,需要放入水中浸泡三天左右,用剥皮夹子将表皮剥净后储存,使用之前放入水中浸泡一夜,第二天再使用,经过处理的柳条柔软有弹性,便于编结,不易断裂。

制作时需要用线绳做经,以柳条作纬,柳条相互交错穿于线绳间,编出器形。共分编底、编身、缠边、安编板、打磨、整形、晾晒等步骤。编成的器具,需先用砂纸将编板打磨直至光滑;再用硫磺熏蒸两小时左右,确保造型美观、色泽白净,然后将其放至阴凉通风处晾干即可。

草柳编使用的工具非常繁杂,有剥皮夹子、小镰、剪刀、刨子、锥子、模具、斗锤、线锤、线刀、开子、刮板、木槌等。

草柳编对制作环境的要求也非常高,必须在潮湿密闭的房间才可以,以便保持柳条的潮湿与柔韧性。室内高度一般一人高左右,在旁边开小窗,让室内光线不至于太暗,南面朝阳方位开门,高度约为1.2米左右,门口的宽度以一人进入时畅通为准。

?周建顺制作草柳编。

转型精致工艺品 草柳编焕发新活力

57岁的周建顺是二甲村还在坚持从事草柳编的最年轻的手艺人之一,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二甲村村委会主任。

青年时的周建顺曾随父辈学习过三年草柳编,因为当兵等种种原因,此后30年没再接触这门手艺,直到2011年他当选村委会主任,找到村内草柳编老艺人,重新拾起这门传统手艺。经过8年的不断学习,他的草柳编制作技艺已非常成熟。

前些年,面对草柳编销售难的问题,周建顺积极与相关厂家、商贩联系,帮助老艺人销售,如今村里的草柳编已不愁卖出去。

但周建顺并不满足,他正在探索将草柳编制品发展成为精致的手工艺品,除了制作簸箕、柳条箱、笸箩等生活器具外,还制作美丽的花篮、精致的相框、憨态可掬的动物等精致的手工艺品,颇受社会各界的欢迎。他的草柳编工艺品曾受邀前往韩国等地进行展示,还获得过中韩(威海)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的优秀展品奖。

为了草柳编技艺更好地传承,周建和文登当地许多学校合作,是文登环山小学“民间艺术进校园”的辅导老师。

周建顺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草柳编这一优秀民间工艺一定可以永远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威海晚报记者 沈道远 文 王晓 图)

新闻推荐

水墨漫笔蕴古风

作者简介乔旸,1977年生于吉林通化。祖籍山东文登。自幼随父乔国俍先生习画。先后修学于北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

文登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文登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