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事 乡亲管
□彭辉报道文登区侯家镇东廒村将传统文化上墙引导村风焕然一新。□本报记者彭辉
本报通讯员王海政
村容整、村风正、村业兴。进入4月,在威海市文登区乡村走走看看,顿觉新风扑面。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文登区将乡村治理作为重要抓手,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群众自觉参与、自觉约束、自觉监督,从而实现自我治理、有效治理。
记工账本清了零
又是一张空白页!高村镇下夼村村务支出公开栏中张贴着刚刚公布的3月份支出情况,在“村民义务工登记”这一项下面没有任何支出项目。“现在村民出工时兴不记工分,变成了真正的出‘义务工\’。”下夼村会计王书见说,以前工分登记最少的月份也有两页多,每年支出6万多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村子风气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人。”下夼村党支部书记王振威说,从他自己开始,发动村里党员带头,凡属村级事务出零工的不记工计分,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党员干在前,俺也不能落后。”村民孙晓珍说。群众观念有转变,支部趁热再加把劲,实行党员包户,23名党员分包150户群众,逢事找群众商量,做群众工作,争取群众支持。在今年3月份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工作中,村里群众全员出工,顺利通过头一批检查验收。
为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文登区每年组织全区683个农村的两委成员和党员干部开展两轮“大学习”,引导他们成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46条村规管全村
“只要下雪,我们村肯定清理得最快。”张家产镇董家店村支部书记王海涛说。今年头两个月降雪较多,董家店村街道总是能保证随下随清。
保持这样的好风气缘于村规民约起了作用。翻开董家店村的村规民约小册子,包括社会治安、土地山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共9章46条。“下雪天,18岁至69周岁的村民义务清扫街道积雪。”是村规民约第八章第一条。许多人天不亮就出门扫雪,年纪最大的有80多岁。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作用明显,文登区结合新一轮农村“两委”换届选举,让在农村不成文的规定固定下来,成为村民们自觉遵守、自我约束的“明文规定”。“乡村的事还是乡亲说了算,村规民约的主体内容由各村视实际情况而定。”张家产镇党委书记刘新伟说。根据镇党委统一的村规民约5章32条,董家店村根据村情增加了土地山林和环境维护等内容,逐一征求群众意见,并根据群众意见进行修改,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通过,46条村规变成村里的小法典。
喜宴大厅排上队
3月20日,泽库镇尹家村村民王喜春家的喜事在村里的喜宴大厅热热闹闹举行。儿子媳妇都在城里工作,为啥喜事要在村里办?王喜春说:“现在操办红白事不比讲排场,在村里操办既省钱又省心。”老王仔细一算,宴请8桌客人,总共才花了4800元。
“以前村里人办红白事讲究摆阔气、爱攀比,总担心在村里办得不够隆重丢了面子。”尹家村党支部书记侯成合说。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村里的红白事制定了统一的章程,大家按照一个标准来,谁家有了红白事,理事会的成员和邻里乡亲都互相帮忙张罗,看似简办的喜事显得更加热闹了。去年,尹家村8对新人全部在村里喜宴大厅办了婚礼,今年有5对新人已经预约了喜宴大厅的好日子,其中包括一对邻村的新人。
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文登将农村道德建设作为乡村治理一项重要内容。区里开展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用身边好的典型感染带动村民,还把他们的事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进一步放大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
新闻推荐
焦瑜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文登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今年,文登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在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发展优...
文登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文登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