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卫的五个千户所
图二:宁海卫周边卫所军寨位置图源自明·嘉靖《宁海州志》
图三:宁海卫衙在宁海城内的位置图源自明·嘉靖《宁海州志》
图一:金山左所遗址文物保护碑
李风海
当我们选择从史料文字中追寻真实的历史时,由于部分史料记载得不详细甚至存在错误,为后来人研究历史设置了很多障碍,加之某段历史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史料记载的往往是在某一个时点上的情况,所以要彻底弄清某段历史,就需要在众多史料里进行甄别、比对、分析,弄不好就容易陷入混乱。比如宁海卫的千户所设置问题就是这种情况。(本报“烟台街”版3月18日曾发表《寻不到的三个千户所》一文。——编者注)下面笔者就从两本较权威的史料入手,分析一下宁海卫的千户所。
明·嘉靖《筹海图编》关于宁海卫的记载有两处,“沿海卫所”中记:宁海卫(奇山所),威海卫(百尺所、金山所);“沿海墩堡”中记:宁海卫(金山所、清泉所、奇山所)。——两处记载自相矛盾,金山所属于威海卫还是宁海卫?清泉所和金山所及奇山所是一样性质?
明·嘉靖《宁海州志》记载:宁海卫下设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各设正副千户、镇抚、百户。金山备御千户所,即左所。清泉寨备御百户所,即后所,设百户四人。奇山守御千户所,在州西北四十里,洪武三十一年建,设正、副千户、百户、吏目一人,镇抚一人。——这里也有疑问,清泉寨是个百户所,怎么能是五个千户所中的后所?奇山所又是五个千户所中的哪个所?它真的是宁海卫下辖的千户所?剩余的几个千户所又在哪里?要想解决这些疑问,必须参阅其他史料,我们秉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个探讨。
一、金山所:宁海卫的备御左千户所
《筹海图编》在沿海卫所下把“金山所”纳入威海卫辖下是明显的错误,因为,现存的《威海卫志》较详细地记录了威海卫的千户所设置情况,并不包括金山左所。这一点,明·泰昌《登州府志》记述得很明确,“金山备御千户所属宁海卫”。虽然没有明确说其就是左所,但结合其他史料,金山备御千户所就是五所中的左所是可以确定的。所治位于烟台牟平区姜格庄镇金山上寨村,目前所城墙北侧和西侧的遗址还有遗存,年长的村民对所城的记忆还较清晰,也有大量的千户后裔居住在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见图一)。
这里还有个疑问,金山所治位于金山上寨村,附近还有个金山下寨村,为何地名会出现“寨”的传承,而不是叫金山所?
“寨”这个名称在明代之前就已经广泛使用,明代实行卫所军制以后,“寨”通常用于百户所或巡检司的命名中,比如:清泉寨、解宋寨、刘家汪寨等备御百户所,乳山寨、行村寨、柴胡寨巡检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宁海卫设置了五总寨和若干小寨,这些“寨”到洪武三十一年(1398)“七卫四所”增设后是如何处理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结合目前发现的遗址和传承下来的地名等情况分析,裁撤或逐渐消失了一部分,比如马山寨、貉子寨和北头军寨;保留了一部分,比如上面提到的以“寨”命名的百户所;还有个别的升格为千户所,比如,据传海阳所的前身曾叫沙沟寨。
在明代,从未有金山寨备御左千户所或金山寨所的称谓,这一点希望引起文物部门的关注,把金山左所城遗址命名为金山寨城遗址是值得商榷的。
二、清泉所:宁海卫的备御后千户所分设的百户所
《宁海州志》说清泉寨备御百户所就是五个千户所中的后所,显然是不准确的,后所是个千户所,而清泉寨只是个百户所。
至于清泉寨和后所的关系,明·泰昌《登州府志》记述得很明确,“清泉寨备御百户所系后千户所分设”。这说明清泉寨备御百户所是后所设在清泉寨的一个百户所,并不是后所本身。(见图二)
卫所中“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两个层次,一个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我们通常说的“所”指的是千户所。有的所前面又加了与卫不同的地名,说明这个所不在卫城之内,属于卫的派出机构,有自己独立的防区和所城,清泉所、金山所就属于这种情况。
清泉所全称为清泉寨备御百户所,是宁海卫下设五个千户所中的后所下设的一个百户所。所治位于烟台莱山区清泉寨村(社区),虽然寨城遗址现已不存,但寨城遗址相关资料和数据被记录了下来。
关于清泉所,目前还有一种说法,洪武十年(1377),朝廷设宁海卫,清泉寨为宁海卫后所,即大寨千户所。洪武三十一年(1398),倭寇进犯宁海,被宁海卫指挥使陶铎率兵击退。此后,增设奇山守御千户所,大寨千户所改为清泉寨备御百户所。这种说法看似合理,但笔者还未找到史料支撑。
三、宁海卫的另外四个千户所
宁海卫下设的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中,左所被派到卫城外金山寨驻防,后所派出一个百户所在卫城外的清泉寨驻防,那其右、中、前、后四个千户所都设在哪儿?这一点史料里均未有明确说明,但我们还是能够通过其他史料寻找到答案的。
明·泰昌《登州府志》记:宁海卫指挥18员,经历1员,镇抚2员。右、中、前、后四所,正、副千户12员,百户40员,所镇抚1员。这里只记载了四个千户所,是否遗漏了左所?不是,因为后面单独记载了金山左所,既然被派出驻防的左所是单独记载,剩余的四个所没有独立记载的,就应该是驻防在宁海卫城里。——对于这个推断,需要寻找其他的史料支撑。
明·嘉靖《宁海州志》在对州治、公署以及属治记载时,对于房屋、如何布局描述得都很详细,比如:布政分司,在州治西,正厅四楹,左右厢各四楹,仪门四楹,大门二楹。唯独没有记宁海卫衙及其下属机构。在该书绘制的宁海州城地图上还是标注出卫衙的坐落(见图三)。对于这一点也比较好理解,虽然卫衙和州治同处一城(作者注:本文中的宁海卫城和宁海州城均指同一座城),但相互没有隶属关系,甚至卫衙的等级(指挥使正三品)要高于州治衙门(知州从五品)。一个武官衙门一个文官衙门,一个军方一个地方,一个管理军户一个管理民户,宁海州还得为宁海卫提供钱粮等后勤保障,两家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和积怨,《宁海州志》是宁海州编写的,在多处“控诉”了宁海卫在修筑城池等方面的不作为,所以不记其管辖范围外的卫衙状况也属正常。
史料里没记宁海卫这四个所在卫城的情况,我们还可以参照相邻卫所的设置情况。比如威海卫,下辖左、右、后三个千户所,后所被派驻到百尺崖,称百尺崖备御后千户所,那左、右二所在哪驻防呢?由于威海卫是单独设置卫城,不和地方政府共用同一座城池,康熙《威海卫志》对卫衙的记载就更详细些:旧制建卫指挥使司衙门一座……左所厅三间,在卫堂东,右所厅三间,在卫堂西……由此可见,威海卫的左、右二所就设在威海卫城内。
参照威海卫的千户所设置情况,我们可以设想,宁海卫的右、中、前、后四个千户所也都可能设在宁海卫城内。
其实这一点从现在遗留下来的千户所遗迹也能得到证实。所有被派驻在外的卫辖备御千户所都有明显的遗址和记录,比如:威海卫的百尺崖后所,成山卫的寻山后所,大嵩卫的大山前所等等。宁海卫的右、中、前、后四个千户所既然没有找到遗址和记录,那他们就很可能是驻防在卫城内。
另外从百户配置上看,明代山东海防各卫所人员设置有个规律,高级武官如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以及千户都严重超编,但低级武官百户都是按编制标准配置的,这一规律在其他记载较详细的卫所中都得以证实。我们看宁海卫城内有百户40员,这正是四个千户所的配置。据此也可推断出,宁海卫的右、中、前、后四个千户所应是都驻防卫城内。
四、奇山所:直隶与都司的守御千户所
按照明制,卫所中的千户所分为备御千户所和守御千户所。备御千户所,通常名字中还含有“左、右、中、前、后”等方位词,是卫下属的所,称“卫辖所”。守御千户所,与附近的卫无管辖关系,称“直隶所”,和卫一样,直接归都司管辖。
奇山所全称为奇山守御千户所,明代奇山所和宁海卫均归山东都司直隶,他们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清顺治十二年裁奇山所入宁海卫,清顺治十六年,宁海卫也被裁撤,归入宁海州。对于这一点,嘉靖《宁海州志》与《筹海图编》在记载时把奇山所列在宁海卫下是不准确的。可参见嘉靖《山东通志》和泰昌《登州府志》等史料中的排列顺序。
通过史料的梳理和对比威海卫千户所的设置情况,宁海卫下设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其中,左所被派驻在卫城外,驻防在金山寨,全称金山备御左千户所,简称应为金山左所;后所派出一个百户所在卫城外,驻防在清泉寨,全称清泉寨备御百户所,简称应为清泉寨所或清泉寨;另外右、中、前、后四个千户所都驻防在宁海卫城内。奇山所,全称奇山守御千户所,明代与宁海所同样隶属于都司,与宁海卫没有隶属关系,也不是宁海卫五所之一。
新闻推荐
为增强广大师生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促使育人成效进一步提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人文环境,乳山市...
乳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乳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