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一声娘,泪如雨下 6名七旬乳儿重返乳山,为乳娘扫墓
本报记者陶相银通讯员姜俏俏
4月3日、4日,胶东育儿所的乳儿司晓星、宋玉芳、宋玉芝、李丽惠、刘云明、吴云光等一行6人,从聊城、青岛等各地赶来乳山看望在世乳娘、祭拜乳娘,并在胶东育儿所所在的崖子镇田家村种下了一片敬母林,以表哀思。
“娘,我们来看您了!”
“娘,我们来看您了……”4月4日,在乳娘姜明真墓碑前,六名乳儿含泪跪拜,嘶哑的诉说着思念。当天清早,乳儿们就一同出发前往乳娘姜明真的墓地祭拜。通往墓地的山路坡度大、石子多,可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的6位乳儿却坚持走着上山祭拜。
跪在墓碑前,6个乳儿为姜明真送上了鲜花表达敬意与谢意。“昨天一宿没睡着,想了您一晚上,我心里很愧疚,没早点找到您,也没您跟前尽一点孝,哪怕是端一碗水、做一顿饭也好。您真的是最好的乳娘啊!”姜明真哺育过的司晓星在同伴的搀扶下,一路蹒跚,每一步都伴着一声撕心裂肺的“娘”。
祭拜过后,乳儿们站在墓前,向姜明真深深地鞠了三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下山路上,乳儿们还不住地回望着她们的“乳娘”。
当天,六位乳儿还来到位于崖子镇田家村的胶东育儿所红色教育基地,在这里重温童年时光。当看到墙上一张张旧照片时,大家纷纷从中找到了自己的身影。回想着在育儿所的快乐时光,宋玉芳带头,跟大家一起哼唱起了儿时的歌谣。“弟弟疲倦了,眼睛笑,眼睛笑,要睡觉;妈妈坐在摇篮边,把摇篮摇……”唱着唱着,大家都不住哽咽了起来,泪水再一次打湿了衣衫。随后,乳儿们在森林消防员的帮助下,在胶东育儿所所在的田家村水库边种下了一片杨柳树,取名敬母林,希望将乳娘的精神传递下去,让革命的种子长成森林。
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决定在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取了300多名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自1942年至1952年的十年间,胶东育儿所先后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多次的日军“扫荡”和迁徙中乳儿们无一伤亡。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乳娘们视乳儿如己出,哺育并保护了这些幼小的生命,有的乳娘在生死关头,甚至不得不舍弃了亲生骨肉。
“我想政文啊,想孩子们呐”
“王阿姨,我们都是当年的乳儿,来看您了。”4月3日下午,乳儿司晓星、刘云明、吴云光、李丽惠前往崖子镇姜家村看望在世乳娘王葵敏。乳儿还未到,王葵敏就已早早地在门口等候。
一下车,乳儿们就围在了王葵敏身边,紧紧握住了乳娘王葵敏的手。亲切地拉着乳儿们进屋上炕,王葵敏慈爱地看着眼前的一个个面庞,仿佛在寻找着自己当年抚育过的“政文”的影子。
70多年前,王葵敏出生7个月的女儿刚刚夭折,村长给她抱来了一个出生不到两个月的小娃娃——政文。孩子的父母为了革命而奔波,没时间照料。于是,王葵敏成了政文的乳娘。刚来家里时,政文瘦得皮包骨头,看着快没气了,王葵敏当时的条件反射就是赶紧给孩子喂几口奶,出于本能,小家伙慢慢用小手抓住她,小嘴巴开始动了吮吸了两口,慢慢睁开眼睛。出于母亲的天性,王葵敏再也放不下这个婴儿。
政文患有“惊风”,每天蔫儿蔫儿的,抱着他上街,有人对王葵敏说:“这怕又是个活不成的孩子。”王葵敏听了气的回家大哭一场,下定决心要精心照料。
为了给孩子治病,她把家里仅有的20斤小米拿去换药;为了能让孩子睡得踏实,她几乎从早抱到晚,满街溜达着哄孩子睡。一个多月后,原本枯瘦如柴的小家伙慢慢脸泛红润,身上也肉嘟嘟的,而王葵敏自己却瘦了10多斤。为了集中精力喂养好政文,王葵敏坚持不要自己的孩子。
就这样照料了政文一年半左右,政文已经能在炕上扶着窗台踉跄走路时,家人来接他了。王葵敏心中百般不舍,看着政文离开,她的心好像空了一块。政文走了,王葵敏日日想,夜夜盼,却再也没能见着政文。后来,她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政文,寄托相思。
“看到王阿姨,就好像看到了我自己的母亲一样……”一直紧握着王葵敏的手不松开的吴云光几度哽咽,泪流满面。对于面前的几个乳儿,92岁的王葵敏仔细端量着,她说:“我想政文啊,想孩子们呐。”
在抗战年代,王葵敏这样的乳娘有300多人。
在日军大扫荡中,裹着小脚且体弱的乳娘肖国英抱不动两个孩子,她把亲生女儿藏进了草垛,却抱着乳儿小远落藏进了深山。
乳娘姜明真和婆婆抱着乳儿福星和亲生孩子跑到山上,为保护福星,她的孩子在敌机轰炸中被埋在山洞里,随后不幸夭折。那几年,姜明真先后收养过4个八路军子女无一伤亡,而她自己6个亲生骨肉却先后夭折了4个。
为了躲日寇,乳娘宫元花和保育员李玉华一起抱着刚满周岁的乳儿福勇躲在山上两昼夜,宫元花让福勇的脸紧贴着自己的胸口,并与李玉华对面而坐,用两人的身体温暖着福勇,仅有的一块玉米饼子被宫元花嚼碎了,一口一口喂给了福勇。
乳娘初典英为了把乳汁给乳儿八一吃,先用芋头把自己的孩子喂饱再给八一喂奶;乳娘邓素云在抚养乳儿小正子到4岁后病逝,孩子又交给了妹妹邓素珍继续抚养;乳娘矫曰志哺育乳儿生儿四年,十几次为生儿献血,以命保命……
乳山保护传承红色文化
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和抗日根据地,乳山红色资源丰富,这里既有轰轰烈烈的五大抗战英雄群体之一、舍身相救上千名群众的马石山十勇士,也有默默无闻用乳汁哺育1223名革命后代的乳娘和保育员,还有从踊跃支前的兵工研发制造、被服生产到冒死救治伤病员的诸多后方医院、制药厂,以及为胶东乃至全国抗战解放事业的经济稳定做出重要贡献的北海银行印钞厂等红色遗址。
秉承着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的理念,近年来,乳山深入挖掘红色史料,抢救性保护红色文化,深入实施以“乳娘”为核心的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打造了以胶东育儿所、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沿线,融合许世友战时指挥所、胶东兵工厂、印钞厂、胶东公学、医院、被服厂等红色资源和红色遗址,让历史说话,成为乳山红色文化展示和各级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
由于当年乳娘们都是秘密抚育乳儿,因此关于胶东育儿所留下的资料线索少之又少。本着敬畏历史的责任感,上世纪80年代,乳山市就组织相关部门对乳娘进行查访,对胶东育儿所这段珍贵的历史进行抢救性保护。数年来,乳山市40多个乡镇、部门的500余名干部走访了149个行政村、20多个城市,采访了30多名人物,征集了769件文物资料,编写了《关于胶东育儿所的历史材料》。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乳娘精神,乳山利用胶东育儿所原址民房,修缮了胶东育儿所基地,以文物陈列、照片展示、影像播放、展室复原等方式,展现胶东育儿所历史,让群众、党员干部重新了解乳娘感人事迹、感受乳娘精神。胶东育儿所修复时,田家村17个老屋住户不到3天时间,就完成了置换搬迁;70多岁的老党员沙典仁主动让出了自家的房屋,全家搬到苹果大棚居住;胶东育儿所开放之后,已过花甲之年的乳娘子女、亲属们自发担当起义务讲解员,一遍遍地为参观者讲解乳娘事迹。
乳山还通过创新红色文艺精品、守护红色文化阵地、加强红色教育传承,以舞剧、吕剧、歌唱比赛等多种形式,让红色经典“上舞台”、“进荧屏”,创作了电影《马石山十勇士》、红色吕剧《乳娘》、情景剧《红色乳娘》、大型专题片《红色的爱》、长篇报告文学《胶东乳娘》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作品,让红色文化可读可学,直抵人心。
今年2月份、3月份,大型红色民族舞剧《乳娘》接连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山东省会大剧院演出,同时,乳山市还启动了“小远落——你在哪里?”寻访乳儿活动,公布了首批查访的42条胶东育儿所乳儿线索和线索收集平台,也不断收到热心读者提供的乳娘、乳儿相关线索。
在红色精神滋养下,乳山先后涌现出了全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先进典型邵本道、“齐鲁时代楷模”王伟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红色基因成为党员干部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据了解,每年有超过10万人次来马石山、胶东育儿所等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遗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他们当中既有党员干部、机关工作人员,也有企业家、学生、海外归国人才等社会各界人士。
随着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逐渐深化,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乳山红色旅游悄然兴起并带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乳山对“红色沿线”46个村的历史文化、红色资源、古迹旧址实施保护性开发,聘请专家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重点对下石硼、东尚山、井乔家、青山4个村实施“红色改造”,将红色文化、风土民俗融入绿水青山,打造一批饱含红色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形成了一条百余公里的环形红色旅游线路。借助“红色之旅”拉动作用,今年以来,乳山市接待游客数量增长8%,旅游总收入增长10%,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4月4日,乳儿司晓星(左3)和吴云光(左1)在山东省乳山市崖子镇东凤凰崖村祭奠乳娘姜明真。
4月3日,乳儿司晓星(左2)在山东省乳山市崖子镇姜家村与92岁健在的乳娘王葵敏(左1)紧紧拥抱。
“这就是当年的娘和我们。”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陶相银通讯员王嘉姜俏俏大型红色舞剧《乳娘》是2018年山东省重点打造的4部红色文化题材作品之一,是...
乳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乳山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