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8%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 “十三五”,威海交出亮眼 “成绩单”

大众日报 2020-12-11 09:33 大字

□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李忠蕾 报道

本报威海讯 记者从威海市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威海市生产总值预计今年达到3000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7:40.4:49.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41175元,年均增长7.6%。

“十三五”期间,威海市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等七大产业集群,形成了医药医疗器械和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等10条优势产业链。实施企业冲击新目标“双百工程”,96家冲击新目标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的73.3%。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加速企业智能化改造,运用5G、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为企业赋能,今年上半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4%,居全省第5位。

过去的5年,威海市靠科技创新激发新活力。打造千里海岸创新链,组建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暨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1+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扩容升级;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将达到600家以上,是2015年的3.1倍;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达到353个,较2015年末增加94个。研发投入稳步增加,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2.4%左右,专利授权持续增长,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2.8件。今年前三季度,威海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1.46%,居全省第2位,比2015年末提高了22.63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威海市拉开“东拓、西展、南延”城市发展框架,实施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入选国家“城市双修”试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获批全国首个“美丽城市”建设试点。全力化解城市“烦恼”,累计解决不动产权“办证难”14.5万套,处置完成闲置项目及“半拉子”工程172个,大力开展低效用地规划整治,启动住建领域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工作。

在改革开放方面,威海市成功获批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荣膺“2020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推动“四港联动”促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规划建设了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今年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19.4亿元,增长71.2%,占全省的46.4%。“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利用外资预计达到50.4亿美元,年均增长13.3%;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达到1403亿元,年均增长5.9%。

威海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新突破。青荣城际铁路全线通车,莱荣高铁开工建设;新机场场址获民航局批复,大水泊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年内完工;文莱高速建成通车,全市公路网总规模达到7230公里,荣成市、乳山市和文登区获批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威海港融入全省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大局,集装箱吞吐量预计达到120万标箱。石岛湾核电站建设稳妥推进,全市发电装机总容量414.9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32.4%。

威海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在“十三五”期间,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41175元,年均增长7.6%左右。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人均文化事业费77.07元,位列全省第一。推广镇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模式,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5张,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岁。

新闻推荐

全国农技中心示范推广苹果免套袋技术 让苹果回归自然风味

扫一扫阅享全文连日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山东省荣成市开展全国果树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培训,70余位各地农技推广人员...

荣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荣成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