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力争超过40% 威海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

大众日报 2020-05-22 09:49 大字

扫描二维码,通过大众日报客户端威海频道了解更多威海新闻□记 者 陶相银

通讯员 李忠蕾 报道

本报威海讯 5月18日,记者从威海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威海市将按照“一城三核、科技引领,多区布局、链式贯通,条块联动、全域覆盖”的思路,全力推进全域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在此基础上,威海力争海洋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75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40%。

威海是海洋大市,海域1.14万平方公里,14个主要海洋产业中的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海洋新经济具有明显优势和发展潜力。此外,威海还是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市、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全国唯一同时获得海洋领域四个国家级试点示范的地级市。2019年,威海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979.53亿元,同比增长9.1%,占GDP的比重达到33%。

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是目前国内唯一在建的综合性试验场,建成后将具备国内领先的海洋装备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测试服务的能力,集聚国内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构建具备多种海洋高端装备研发能力的多学科研发平台,打造“研发—测试—孵化—人才供给”完整的链条,成为全国海洋装备科学研究、成果孵化和产业转化的新引擎。

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由北部、东部和南部三个板块构成。

北部板块是以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为核心的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具体范围是指“葡萄滩—双岛湾”的沿海区域,由东到西,分别覆盖葡萄滩、金海滩、小石岛滩和双岛湾,区域岸线约70公里,适当向南北两侧延伸,向经技区和临港区拓展,是海洋科技城智慧海洋创新资源最密集的一个板块,主要发展海洋智能装备、海洋高端装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目前,葡萄滩附近海域已经布放了海洋观测浮标、锚泊式测试试验平台,具备无人船、无人机、水下潜器等海洋设备测试服务能力,下一步还要在褚岛上建设雷达站、标准气象场和卫星定标场等科研设施。此外,远遥渔港水产品交易中心、国华大厦等处的改造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高层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双招双引”工作也在同步开展。

东部板块定位为海洋生物产业引领区,以威海海洋高技术产业园为核心,具体范围是指荣成市沿海特别是东部、南部一带,向威海主城区和文登方向辐射,区域岸线近300公里,是海洋科技城生物资源、研发机构、龙头企业最密集的一个板块,主要发展绿色养殖、远洋渔业、渔港经济、海洋食品、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等产业,旨在打造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有竞争力的海洋生物产业集群。

南部板块定位为海洋新经济先导区,以蓝色碳谷为核心,具体范围自东向西,涵盖文登、南海及乳山市沿海区域,海岸线长约150公里,是海洋科技城生态环境最好、承载能力最强的一个板块,主要发展海洋碳汇、现代种业、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新经济,培育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海洋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新闻推荐

威海“双招双引”打响攻坚突破“发令枪” 聚焦七大千亿产业 开展七大招商行动

■编者按“双招双引”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实现“双招双引”工作...

荣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荣成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