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风光好 “美丽经济”更芬芳

大众网·海报新闻 2019-08-01 09:08 大字

走进荣成市东墩村,平整硬化的村路、古朴井然的海草房和错落有致的绿化,仿佛进入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屋顶上的海草,浅褐色中透着点点灰白,仿佛在诉说着小村庄的古朴韵味。

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事体验、红色教育、生态休闲等功能融合一体,对东墩、渠隔、苏家和留村等百年文明古村落连片挖掘,形成了以“古风古韵古村落、古宅古巷古人家”为主要特色,文化底蕴浓郁的“十里古乡”。

?古村改造 打造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是一幅山水长卷,在十里古乡,每个村庄都能入画。东墩村、留村等饱经几百年的风霜,但全然没有断壁横垣、杂草丛生的破败感,村路是硬化平整的水泥路,实木打造的桥栏、绿树装点的岸堤、河水自北向南缓缓流淌。

在留村,随处都能见到石头做的建筑,民居院墙用石块砌得整整齐齐,乡间小路也是用石头铺成的,保留着传统村落的建筑文化;两条小溪缓缓流经留村,配上周边种植的花草绿植,群山怀抱、小河环绕。这只是十里古乡中的缩影。

荣成市依托优越的地理优势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实行系统规划,通过项目带动、整体打造等多种模式,将宁津片区整合“十里古乡”,连线布局,延伸传统文化体验链条。围绕更好地推动富民强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从资源整合、富民增收、特色打造等方面入手,完成了元代石墓仿古复原、巷道铺设、生态采摘大棚、河道栈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建设高端精致民宿。

?

十里古乡俯瞰图

文化先行 追寻红色印记

走进留村,随处可见的海草房,按照“修旧如旧、保护开发”的原则,留村祠堂、村子里的老房子进行保护性开发,保持原貌。

东墩村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保护传统村落相结合,对村庄周边的海草房进行修缮保护工作,挖掘民俗文化、儒学文化等红色资源,建设石岛民俗馆、孔子学堂、六艺馆等展馆。为缅怀谷牧的光辉业绩,石岛管理区谷牧旧居进行了整体修缮,北院复原了谷牧少年时代读书和生活的场景,南院则设立了谷牧生平事迹展览室,展示了谷牧各个历史时期的光辉业绩。东墩村将依托谷牧旧居,建设“思源广场”,在东墩村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基地,弘扬革命精神和传统文化。

在十里古乡打造中,荣成市坚持把各种优秀历史文化元素融合和注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品质,深入挖掘区域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历史人文资源,形成了不可复制的文化样本。打造了谷牧旧居党员教育基地,挖掘了留村元代古墓群、海草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了宁津海草房民宿、十里古乡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正是把民俗文化这醉人的乡情,演绎成让乡村看得见的乡愁,把民俗文化元素变成新文化符号,使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成为石岛美丽乡村建设的软实力和新动能。

?旅游辅助 带动经济发展

初夏时节,一个又一个千人旅游团,涌进美丽的石岛湾,来为美景而“消费”。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随着特色乡村旅游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村民将自家院子改造成了民宿、咖啡厅、农家乐等。走在小巷中,用手机扫一扫民宿门上张贴的二维码,就能看到民宿内的装修风格和空间布局,游客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这些创新将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民居的相结合,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留村传统建筑的途径,更为十里古乡旅游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美丽乡村的发展与旅游、民宿、电商等产业有机结合,推进旅游、民宿、餐饮、特产美食等衍生产业发展壮大,这些都保障了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2018年宁津“十里古乡”美丽乡村威海示范片区,接待游客数量达到3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五代拥军船,乘风破浪60年 荣成这个渔村,人人拥军,代代拥军,专人专船无偿拥军

7月22日下午,第五代拥军船首航,为苏山岛官兵送来给养物资。“嗨哟,嗨嗨……”7月22日,在荣成市人和镇院夼村的码...

荣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荣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