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这回山东农村做了榜样 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和清运总量的减少,先行探索初见成效
荣成市八河孔家村的垃圾收集点定时开放,村民投放时,村干部在旁检查。
单县发动各村街长手把手地指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图为龙王庙镇刘土城村街长杨金义在讲解。(资料图)
荣成市楼底下村使用多年的地埋式垃圾箱被运走,地埋坑被填平。
进入7月,上海市迎来“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措施。根据相关要求,到明年底,山东省的济南、青岛、泰安3个城市也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体系,2025年其余各设区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体系。
早在3年前,山东省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垃圾分类,无论是在前端投放、中端收运,还是后端处理环节,都进行了有益探索。近日,记者走访菏泽、济宁、威海等地,梳理了各地探索农村垃圾分类的相关做法。
如何让农民
学会垃圾分类投放?
——用村民易于接受的方式
盛夏时节,巨野县董官屯镇董海村,行道树浓绿茂盛,水泥路干净平整。街旁每户门前都放着一绿一蓝两个垃圾桶,专门用于垃圾分类。
2016年初,巨野县开始在农村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当年3月,董海村成为全县第一个进行垃圾分类的试点村。当时,国内鲜有城市进行垃圾分类,对农民来说,垃圾分类更是闻所未闻。
“我们没有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而是用老百姓最容易听懂和理解的‘可沤的’和‘不可沤的’来分类。”环境学博士出身的巨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凤鸣认为,在农村探索垃圾分类,必须结合农村和农民的实际。
“可沤的就是埋在地里能烂掉的,不可沤的就是埋地里不能烂的。村干部一说,老百姓都明白。”董海村村民黄立华说。
原巨野县文明办主任李兵介绍说,可沤垃圾主要是剩菜剩饭、果皮菜叶;不可沤垃圾则是塑料制品、玻璃制品、旧衣物等。可沤垃圾被收集到村里垃圾池集中沤制发酵,就地转化成有机肥。对于不可沤垃圾,村保洁员回收时再细分,把可卖的挑出来,收入归保洁员;最后剩下不可卖的垃圾,要在村里集中收集存放后,统一运到县垃圾处理厂。
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处理,源头细分是基础。巨野县这种先由村民初次分类,再由村保洁员进行二次分类的做法,被称为“两次四分”法。
近年来,山东省很多地方都采用“两次四分”法进行垃圾分类。邹城市的农村垃圾分类也是从2016年启动。第一步也是把农村生活垃圾分为“会烂的”和“不会烂的”两类,分别投放到两个垃圾桶。然后由保洁员收运至处理站后进行第二次分类,将“会烂的”,进行资源化堆肥处理;对“不会烂的”垃圾,再分为“好卖的”“不好卖的”和“有毒有害的”三类。
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荣成市、淄博市博山区、邹城市、郓城县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今年,荣成市将在全市22个镇街全面推广垃圾分类,目前已在8个镇街全面推开。
记者在荣成市王连街道、东山街道的多个村庄采访时发现,每家每户门前都放着一绿一灰两个垃圾桶,上面分别写着“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
荣成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垃圾分类指导科科长阎志超介绍说,在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全市采用的是“一次四分法”,即把生活垃圾分为可燃、不可燃、有害和可回收四类。“可燃垃圾是最多的一类垃圾,包括菜叶、果皮、果壳、剩菜剩饭、残枝败叶等。分类后,直接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掉。”
由于农村的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量较少,荣成市在实施垃圾分类过程中,没有在每家每户单独设置收集桶,而是在村里设置固定收集点。记者在王连街道王家庄村了解到,该村设置了3处垃圾回收点,除了收集可燃和不可燃垃圾,每个点都有专门的垃圾桶存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分类之后
如何收运?
——村民自送和上门收集相结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地通过巡回宣讲、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方式指导农民进行垃圾分类。在已经实施垃圾分类的地区,农民基本都掌握了分类方法。
让农民掌握垃圾分类方法,只是第一步。垃圾分类,不是村民们的“独角戏”,而是需要中端的清运环节和末端处理环节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哪个环节不配套,垃圾分类都是“白忙活”。
今年53岁的乔兰香是巨野县董海村的保洁员。每天早晨,她都骑着电动三轮车,挨家挨户收集垃圾。每户的垃圾,都需要分两遍收集。第一遍,先把塑料袋、旧衣服等不可沤的收集起来。这些垃圾比较干燥,不会把车斗弄脏。收完之后,再重新把西瓜皮、菜叶子等可沤垃圾收起来。
荣成市则采用主动上门收集和村民自送相结合的方式。从7月初,东山街道楼底下村开始垃圾分类,村里专门购置垃圾收集车,每天早晨六点至八点,由村保洁员挨家挨户上门收集。
王连街道王家庄村,则在村里设置了3个垃圾回收点,每个收集点都有固定的可燃、不可燃、有毒有害和可回收四种垃圾桶,村民随时可以把家中相应垃圾倒进去。
东山街道八河孔家村则是采取了严格的定时投放。村里的垃圾收集点只在早晨五点到六点半开放。在这个时段内,村民要把自家分好类的垃圾,送到收集点。收集点每天都有一名村干部值班,负责检查村民们的垃圾分类是否合理。
垃圾最终如何处理?
——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2016年初,巨野县董海村在村东面,建设了2个垃圾池。“菜叶子等经过这么一沤,基本就烂没了。3年下来,2个垃圾池还没填满。”董海村党支部书记董峰说。
董峰认为,垃圾分类之后,一个比较直观的变化,就是垃圾清运车来的次数越来越少。“垃圾没分类前,垃圾清运车一周要来两三次;分类后,一个月只来一两次。现在出村垃圾至少减少了八成。”
目前邹城市在13个镇规划建设30座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站,日处理农村可堆肥垃圾约15吨,年均消减农村生活垃圾量达5000吨,转化成有机肥约1000吨。
2015年起,荣成市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投入运营。荣成市农村垃圾分类也是从本地实际出发,把不能燃烧的玻璃、陶瓷、海鲜贝壳、煤灰炉渣等单独分出来。通过实施垃圾分类之后,大大提高了垃圾焚烧质量。
据荣成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在最早实现垃圾分类的3个镇街,6月份收共运垃圾2941.5吨,其中可燃垃圾2205吨,占总数的75%。
跟城市垃圾相比,农村还有一类特殊的垃圾,就是废弃农药瓶、农药袋。如果被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安全隐患。荣成市在垃圾分类过程中,专门设置有害垃圾回收点,并由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负责收运处理。同时,安排专项资金,鼓励村民回收有害垃圾。如在楼底下村,村民每上交1斤有害垃圾,可获得3元奖励。
如何巩固
垃圾分类效果?
——精细化管理,配合激励机制
为了让村民尽快适应垃圾分类,荣成市八河孔家村专门制作了垃圾分类检查表。每家每天的垃圾分类情况,都会按照好、一般、差三个等级来划定。“我们把垃圾分类效果跟每户的信用分结合,如果三次以上评为‘差’,就会扣掉相应的信用分。”村党支部书记王浩说。
在荣成市王家庄村,每家每户门前都挂着一个垃圾分类星级牌。村党支部书记王学岐介绍说,每个月,都会由村干部、志愿者组成的考核小组,挨家挨户检查垃圾分类,超过3次发现分类不合理的,就会扣掉一颗星。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单县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银行”,根据每户的垃圾分类情况,为村民发放“文明实践钞票”,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每季度评选“红旗文明实践户”,并在年底评选“文明富豪”。
巨野县柳林镇榆园村,今年60岁的老党员王衍存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来村民门口,看看“可沤的”“不可沤的”两个垃圾桶是否名副其实——合格,就发给户主一张合格劵。集齐10张后,村民就可到村委会兑换一块香皂或一袋洗衣液。
柳林镇镇长徐巨转表示,“两次四分”法让农民一学就会,同时,发动老党员、老干部来当志愿者,“网格化管理”抓监督,村民分得好了有物质和精神奖励,在农村推广垃圾分类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
新闻推荐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丁春贵王健通讯员李荣新刘祥兵报道)楼顶楼体广告拆除露出城市最美天际线,“整容”后的老旧小区、背...
荣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荣成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