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追梦人】海归变身“苹果社长”

威海日报 2019-07-17 09:46 大字

宋楠(左)和果园工作人员查看苹果长势。

“叮……叮……”7月5日一大早,天还蒙蒙亮,悦多果业总经理宋楠的手机便响个不停。

点开一看,原来是各大商超发来的商品展示图片。照片中,包装精美、色泽金黄的苹果被摆放在商超“抢眼”位置,正上方的标价牌上,更是标出每个39.9元的价格。

一个小小的苹果咋能卖出这样的“天价”?用宋楠自己的话说:“只要种植模式够新、够奇、够特,提升苹果品质,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啥是“新、奇、特”?宋楠没有急着解释,反而跟记者卖起了关子:“一会到了果园,你自然就找到答案了。”

从荣成市里驱车不到半小时,便来到位于夏庄镇的悦多果业采摘园,远远望去,果园内完全不是传统果园的“老模样”,只见果树身材苗条且间距大,好似一排“篱笆墙”。

“这就是‘够新\’的宽行密植种植模式,种出来的苹果更甜、品质更高。”站在“排场”的果园前,宋楠脸上不禁漏出自豪的神情。

别看现在谈起宽行密植种植,宋楠满脸骄傲。早在2012年,当他第一次在美国接触到宽行密植种植模式时,同样被眼前景象所震撼:行距宽,能跑开大型农业机械,还可以增加光照和透气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沉淀;间距窄,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苹果产量。

“人家品质优、产量高,颠覆了国内苹果种植传统,我一下就找到了老家苹果为啥卖不上价的原因。”就这样,宋楠萌生了将宽行密植种植模式带回荣成的念头。

于是,这位海归便回到荣成当起了果农。2013年,宋楠原以为只要将外国先进的模式及技术“挪”到国内,苹果行业便会迎来大变革。但当他着手规划果园建设时,问题层出不穷,急得他直挠头。

“种苹果没有想象的简单。更何况很多人并不了解新模式。”宋楠回忆说。主攻工商管理学的他,叫不开苹果种植的“门”。焦急之间,宋楠蹦出了一个新想法:“术业有专攻,农业专家肯定懂。”

农科院、农业大学、农技站……那段时间,他犹如一个不停转的“陀螺”,但凡跟苹果种植技术搭边的,他跑了个遍,一边学习苹果种植技术,一边邀请4名农业硕士组建起技术后援队。

有了坚实的技术后盾,苹果种植提上日程:调研水文情况、抽查土壤肥力、流转周边土地……历时一个月,2000余亩的果园密密麻麻栽种上千棵果苗。

与千棵果苗一同“亮相”采摘园的,还有一个特别的景观——茂盛的草地。可别小看这些杂草,这可是宋楠“天价”苹果长成路上的第二个秘方——“奇”。

在老果农眼中,果园间的杂草是多余物质,会抢夺果树生长所需的养分,应定期进行除草。宋楠却视它如珍宝。

“果园里的杂草是天然调和剂。”宋楠介绍,行间种草能够保温蓄水,增加土壤透气性,确保干旱时期为果树生长补充水分。同时,杂草腐烂后,与土壤混合转为优质的有机肥。

前方管理,宋楠细致入微,用“新”“奇”两招扣住苹果种植的优质端口。后方保障,宋楠更是频出“硬核”实招,全方位提升苹果附加值。

走进果园,人们提到最多的技术便是“疏果”“分拣”,这也是宋楠为苹果提价的特别加持。

每年6月前后,苹果进入挂果期,果园里一片忙碌景象。相较于收获季的采摘忙,这次大家是忙着“扔”苹果。

原来,为保障苹果质量,果园每棵果树的每根枝杈上只保留5至6个苹果。通过严格控制苹果产量,让“好苹果”得到有效生长。

与此同时,宋楠还特别从法国购进了一台先进的全自动果品分选仪,给苹果照“CT”,确保每批次苹果是同等质量、同等味道。

这一系列“新、奇、特”的举措下来,苹果秒变果界“贵族”。去年每亩苹果产量再次突破万斤。

眼下,随着果园进入盛果期,宋楠又琢磨起“共富”的路子。

“考虑到周边果农散且多,销路窄。我们投资兴建了1.2万吨冷风库,帮周边果农储存苹果、销售苹果。”宋楠说,同时通过租借等方式,将果农的果园流转至悦多旗下,按照现代种植模式代为运营,年底将果园收入以分红的方式再返给果农。

“‘代运营\’的方式下,果农每年算上租金,加上年底分红,所得收入远比自己经营得到的多,也能为更多的好苹果找到‘归宿\’。”宋楠说。

这不,今年底,宋楠打算带着苹果“出走”北美,为威海苹果走向世界开创更广阔的市场。(文/记者 李文思 图/记者 刘志鹏)

荣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荣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