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岛刘家村信用管理加分项目减少了,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却多了 村规民约薄下来 传统美德“厚”起来
关注乡风民俗□本报记者彭辉
本报通讯员李钟芸
初夏时节,在荣成市王连街道东岛刘家村,只见条条村路干净平坦,家家户户门外一尘不染,就连犄角旮旯里也种上了花花草草。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么一个干净的村庄,竟然没有保洁员。“以前村里的环境卫生主要靠4名保洁员来维护,现在我们发动村里32名志愿者来分片管理。村子不仅没变得脏乱差,反而更干净了,一年还省下来4万元的保洁费用。”东岛刘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俊军说。
东岛刘家村的变化,还要从这个村的《村规民约》说起。《村规民约》从短变长,又从长变短的过程,见证着这个村子由乱到治,民心由散到齐。
由于地理区位等原因,东岛刘家村发展相对落后,一度村情比较糟糕。原先村里也有老版的《村规民约》,但由于条款比较笼统,再加上没有奖惩手段配套,没有什么约束力。“为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我们决定从《村规民约》入手。”刘俊军说,“我们结合荣成开展的信用建设,召集村民一起商议,把《村规民约》具体化,做了哪些好事加多少分,违反了哪些规定扣多少分,每一条每一款都写得清清楚楚。”
根据新版的《村规民约》,村民每参加4小时志愿服务,可得到信用加分1分,人均信用得分超过5分可以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根据每户信用积分多少,村里把各家各户评为不同的信用等级。户均信用等级在“A+”以上的村民享有免收闭路电视费,免费收种小麦、玉米等服务;对当年患大病和考上大学的学生,还提高补助和奖励水平。
《村规民约》变厚了,村里人心变齐了。“从第一次志愿服务只有20多人参加到第二次的60多人,后来最多一天有263人参加。在我们村,从10岁的孩子到80岁的老人,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在争着做好事。”刘俊军说。
随着志愿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村里也出现了“甜蜜的烦恼”:一是活少人多,大家扎堆参加一项志愿服务,造成人力浪费;二是加分项目比较多,区分度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村里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规划整合,参加志愿活动划分片区,限定人数,大家轮流来干。目前,东岛刘家村成立了7支志愿服务分队,涵盖村庄治理、群众需求的各个领域。为了让孤寡老人吃上热乎饭,村里还开办了“暖心食堂”。“我们从没有发动村民捐款捐物,但捐款捐物从来没断过;一周7天,有6天是由村民自发组成的6支志愿服务队轮流做饭,另外一天由村干部自愿出工。”刘俊军介绍。
在引导村民有序参加志愿服务的同时,村里还取消了一些加分项目。以前下雪村内主干路的积雪无人清扫,从去年以来,一下雪家家户户都出来参与扫雪,村内大小十几条巷道很快就被清扫得一干二净。以前扫雪属于志愿服务活动,需要加分,现在成了村民的自觉行为,经村民讨论,直接取消了扫雪这项加分项。“我们村里留守老人多,孩子在外面给父母寄了东西,老人要走好几里地到快递点去取,我们就把帮村民取快递作为一项加分项。但现在也取消了,因为村里现在不管谁拿快递,都会把村里其他人的捎回来。”刘俊军说。
“以前用信用加分激励是促进‘要我干’,现如今,志愿服务成了一种新习惯,成了‘我要干’。《村规民约》‘薄’下来,传统美德‘厚’起来,老百姓思善思齐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淳朴乡风正在回归和不断发扬。”王连街道办事处主任吴永丽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东岛刘家村不是个例,目前荣成市近900个村都在市级信用体系的大框架下,制定各自的信用管理办法。27万农村居民纳入信用管理,规矩大家一起定、一起管、一起守。近两年,荣成农村赡养老人、邻里纠纷、环境卫生等失信率由开始的10%下降到1%,不少村都建起了自己的志愿队伍,40多个村的职业环卫员“下岗”,由村民自主保洁、维护环境。
新闻推荐
干勇薛禹胜郑健超■编者按:院士是科技创新的“稀缺资源”,科研人才的“金字塔尖”。6月17日召开的2019...
荣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荣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