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遗事 邓世昌家族往事(六)

华西都市报 2019-04-17 03:08 大字

邓家后人保存的老照片,邓公祠所在的始皇庙旧貌。

目前能见到的拍摄时间最早的邓世昌木主像。木主像两旁,摆满仪仗。

甲午史学者陈悦(左)、孙建军(右)正在研读“御赐邓壮节碑”。

扫码上封面新闻,阅读相关报道。

壹“天尽头”寻访邓公祠

距离北洋海军基地刘公岛大约60公

里,在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头,有一座祭祀邓世昌的邓公祠。

这座邓公祠是在甲午战后不久由当地百姓建成,当时祠中有邓世昌木主像一尊。这是唯一民间祭祀的邓公祠。

我们在邓世昌外孙的一封家信中看到有关邓公祠和木主像照片的记载。在威海甲午史学者孙建军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有关邓公祠和这组木主像照片的背后故事。

邓公祠位于成山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中。

2017年11月底,在威海甲午史学者陈悦和孙建军的带领下,我们从威海市区驱车一个多小时抵达成山头山脚下。

行车时,孙建军特地挑选了一条甲午战争时,日军由山东荣成湾登陆进军威海卫时相近的路线,让这次寻访又增加很多历史意义。

穿山而过,记者一行抵达了此行目的地:始皇庙,邓公祠就在园中。

山东半岛延伸至此到海,已是尽头,这里也被称之为“天尽头”,据说当年秦始皇曾东巡至此。道光年间有商人据此建成“始皇庙”。

在始皇庙之前,这里曾被称为将军庙,祭祀滕国祥将军。

滕国祥,山东蓬莱人,官至山东登州水师前营游击,和邓世昌算是同兵种。清康 熙 五 十 一 年(1712),有海盗游弋于胶辽海面,滕国祥奉调出师擒拿。战斗中滕国祥身负重伤,气绝阵亡。

孙建军说,当时因为庙内无空闲殿堂,邓世昌的木主像就祭祀在始皇殿中,位于始皇的右首。如今邓公祠挪到了始皇庙的东厢房中。

在邓公祠内供奉着三位北洋海军管带,中间的是邓世昌,西侧是同在黄海海战中殉国的经远舰管带林永升,东侧是时任康济舰管带萨镇冰。

此外,原竖于始皇殿门左的“御赐邓壮节碑”也移入祠内东侧。

这些就是如今能在始皇庙中找到的有关邓公祠的所有遗迹。贰 甲午奏疏请求建祠祭祀邓公

成山头的邓公祠是当时唯一民间自发祭祀邓世昌的场所。

关于邓公祠的来历,邓世昌外孙叶裕芳1984年在一封写给儿孙的信中提到“威海百姓,为了纪念邓公,在当地建立‘邓壮节公祠’”。

民国初期,池仲祐撰书《海军实纪》,书中有《邓壮节公事略》,其中写道:鲁人慕公忠烈,建公庙于成山之巅,岁时祭祀。

不过,这座邓公祠的来历,应该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在甲午战争刚结束时,京官杨道霖曾有一份《甲午奏疏》,据其年谱记载,当时是多人联名上书。

在这份奏疏中,杨道霖提到“于威海海军公所改祀邓世昌祠”。

杨道霖,江苏无锡人,17岁时童子试以第一名入泮,36岁考得进士。他先后应洋务派著名人物盛宣怀、张之洞的邀请,办理洋务。

更大的奏议来自当时主战派的重要人物文廷式。他在光绪二十年九月中旬(1894年10月中旬),也就是黄海海战爆发的一个月后,上《请饬海军迅图出洋及任汉诺根祀邓世昌片稿》,文中写道:副将邓世昌,殉难勇烈,洋人慨慕,至铸铜像之。可否请旨,准于威海卫为建专祠,以昭激劝。

当时洋人是否为邓世昌铸造铜像,未见详载,但给邓世昌在威海建祠说明在当时已是人心所愿。

孙建军说,早年他在当地调查时,就有说法称,邓公祠里的木主像是从北京请来的,最初是要送到刘公岛上的。

“现在看来,民间传说是不能忽视的,它不应该是空穴来风。”孙建军说。

甲午战后刘公岛被日军占领长达三年,邓世昌的木主像就被暂寄成山头始皇庙的西间里。此后刘公岛又随威海被英国“租借”,直到1930年10月由中国政府收回。

邓公祠一直没能有机会进入到刘公岛的海军公所。

当时因房屋不多,始皇庙的主持曾筹划在庙东的空地上建邓公祠。后来因为时局混乱,修建邓公祠一事就很难顾及了。

1920年代,江南商家和当地渔民在原本筹建邓公祠的位置上捐修了一座娘娘庙,邓世昌的木主像只能继续寄放在始皇庙的厢房中。如今的邓公祠就在娘娘庙后面。

1932年前后,时任威海卫行政区首任管理专员徐祖善曾前往邓公祠吊唁,并留下一副对联:

同为杀贼御寇英雄,济与不济,天实为之螺祠,异代忠魂,凛凛到今生气在;

此是变齐至鲁疆圉,年复年国,犹是也立马看,沧溟落日,泱泱终古大风存。

徐祖善1905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在“海琛”号军舰实习,还曾担任过后来已是海军提督的萨镇冰侍从副官。叁 李云楼修“御赐邓壮节碑”

如今保存在邓公祠内的“御赐邓壮节碑”,立在祠内东侧,碑首有“御赐碑文”4字,正文共263字。

石碑上刻有落款时间“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

在邓家保存的《哀荣录》中,收录有这篇“御赐碑文”,这块“御赐邓壮节碑”为目前仅见。

孙建军说,关于这块碑的来历,也有不同的说法,但不管哪一种说法,都离不开成山卧龙村秀才、“里人李云楼”,是他张罗着做成了这块邓壮节碑。

说起李云楼,还有一段跟甲午有关的故事。

李云楼所在的卧龙村就在成山头的山脚下,当地人传说,邓世昌的木主像是由北京海运、从卧龙村上岸的。

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山东荣成湾登陆,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住进当地最好的建筑万顺渔行,并以此为临时指挥部。

当时万顺渔行的老板正是李云楼。

卧龙村以李姓为主,在村中,我们找到了村中历史文化的搜集整理者李长建,据他说,李云楼家族是李家中大支,家族兴旺。

李云楼家族的发迹是从他的爷爷李廷爵开始的。

胶东地区有用海盐腌鱼的储鱼习惯,而关东地区的滩晒大粒盐比胶产的煎盐物美价廉,更受欢迎。

1851年,已是秀才的李廷爵购进东北滩晒原盐作为渔盐。但当时盐的运销有严格的规定,不准越界销售。因此荣成县知府以此将李廷爵逮捕。李廷爵不服,并越级到北京申诉,经过七年的拉锯,最终胜诉。此后,特准关东的大粒盐进入到荣成等地区,造福当地。

此案史称“李廷爵盐案”,在盐业史中极具象征意义。

李廷爵赢得官司后,他的儿子李肇京当上了山东即墨金口盐场的盐官,此后李肇京又创办了万顺渔行。

李肇京就是李云楼的父亲,经过父子两代人的努力,万顺渔行成为当地最大的渔行,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还存在。渔行原在港口岸边,如今这里已被填为陆地,渔行踪迹难觅。

李云楼也和爷爷一样,考取了秀才。

李长建说,因为李云楼家族的影响,他本人也是当地的“里长”,相当于如今的村委会主任。

或许是感念邓世昌的悲壮事迹,或许是因为自家渔行曾被日军侵占,李云楼牵头为邓世昌立了这块碑。

当地有说法称,是李云楼托人从北京请回的御赐碑文。

李家不仅在当地势力极大,在北京也有众多族亲,因此关于成山头邓公祠的筹备都可能与李云楼有着特殊的关系。

万顺渔行的老板,和修壮节碑的,竟然是同一个人——李云楼,这对熟悉威海地方史的孙建军来说,是一个意外。这个巨大的收获,为我们本次寻访,增添了不少惊喜。

在寻访的最后,李长建给我们看了他在李云楼墓碑上抄写的文字,上面有“大清鸿胪寺序班李公讳春浦字云楼”“宣统三年巧月榖旦”等字样。

李春浦,字云楼,卒于1911年7月。生前为自己捐了个“鸿胪寺序班”的官,从九品,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副股级”。肆 当地人把邓世昌当“神”敬

当年成山头始皇庙的庙会远近闻名,是一场盛大的节日。

孙 建 军说,从他获得的信息来看,木刻的邓世昌像,是可以抬出去游行的。

显然,当地人已经把邓世昌当作“神”了,这是老百姓对英烈最朴素的信仰和祭奠方式。

早年孙建军曾对一些知情者进行过调查:当时始皇庙的西间里,邓世昌的木主像坐在椅子上,白脸,披黑斗篷,外穿青衣,内着红袍,帽顶单眼花翎,手持念珠,踩狮子狗。其左右又塑侍兵护守。西墙边,一线排开黄书、金瓜、木扇等仪仗,这些显然都是举行游行仪式之后而留下的。

王如乾回忆,邓世昌的木主坐像在神台上,大约有1米多高。两脚踩两只黄色的小狮子狗。但王如乾说,邓世昌坐像是不可移动的,也从未搬动过。

在上世纪50年代,邓世昌木主像被毁。根据当地民间的说法,在被毁前,山东荣成马山唐家庄一唐姓海军将领曾来此参观,并进行了拍摄(包括墙上所挂邓世昌照片),并将照片捐赠给了山东省博物馆。但这组照片,至今未见。

这些是目前能找到的,和邓公祠有关的事了。

池仲祐在《邓壮节公事略》中记载,当时西方人旅游到此,都会拍一张邓公祠的照片,以示敬仰。不排除未来还会有更多关于邓公祠的照片出现。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文/图

新闻推荐

火爆千佛山山会的“粉条一哥”又来了 其间所有商品全部特价,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记者吴双生活日报4月9日讯自2017年千佛山山会让“粉条一哥”一战成名,所售商品赢得了广大市民对他们...

荣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荣成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