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东部近海将建海洋牧场 力争经过3年试点,实现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

半岛都市报 2019-01-17 01:36 大字

半岛记者韩小伟报道

本报1月16日讯1月16日,山东省发布《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方案》(下称《方案》),明确力争经过3年试点,海洋牧场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近浅海和深远海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其中,近浅海方面,在青岛东部近海、荣成东部近海等海域开展多种类型海洋牧场建设。

《方案》明确,力争经过3年试点,海洋牧场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近浅海和深远海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海洋牧场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生物资源有效恢复,养护水平显著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海洋牧场信息化、装备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建立较为完善的建设管理制度和科技支撑体系,所有试点牧场实现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海洋牧场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对渔业经济、海洋二三产业的带动能力大幅提高,规模效应显现,综合产出增加,渔民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主要分为近浅海和深远海两大板块。近浅海突出生态发展和融合发展,结合人工鱼礁投放、增殖放流、综合渔业生产等主要方式,保护与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养护近岸渔业资源。深远海突出装备化和智能化,综合运用现代信息装备,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重点开展以现代渔业设施装备为载体的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试点。

其中,近浅海在庙岛群岛、烟威地区南部、青岛东部近海、荣成东部近海等海域开展多种类型海洋牧场建设。

深远海在山东半岛东部黄海冷水团海域、庙岛群岛北部海域,建设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及养殖工船、大型深水智能网箱等装备,完善深远海养殖技术,提升权益维护和安全保障水平,探索跨省域南北海区接力发展模式,为深远海养殖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方案》明确提升海洋牧场绿色发展水平、探索深远海养殖方式、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促进产业多元化融合、完善现代建管机制五大任务。

其中,围绕解决近海渔业资源枯竭和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投放生态型人工鱼礁、修复海草(藻)场、增殖放流、创新管理等措施,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养护近岸渔业资源。力争经过3年试点,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有效恢复,自然生产力显著提升,为全国探索构建集渔业资源增殖和生态保护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

围绕解决传统渔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型海洋牧场。力争经过3年试点,海洋牧场立体观测体系基本建立,海洋牧场试点区实现“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基于海洋牧场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为全国探索海洋牧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模式。

新闻推荐

荣成六中举行云平台应用培训

趣味运动会近日,新都小学从“师生健康中国健康”的理念出发,开展了教师趣味运动会。比赛设置托球接力、篮球...

荣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荣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