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市区第一桥的前世今生■

宝鸡日报 2019-01-04 09:11 大字

桥墩不远处的渡口,

早已“淹没”在历史中;摇晃

在渭河上的船只,已是老人口中的故事。老桥很老,桥身曾被炸毁;新桥很新,如一道彩虹飞架渭河两岸。它最初的名字叫“渭河桥”,是陕西第一座现代化大桥。它的新名字很多,如“彩虹桥”“神农大桥”,但老百姓习

惯称它“老桥”。

悠悠70载,桥上人来车往,

桥下渭水滔滔……

 

寻找记忆中老桥的印象

 记者寻找到的第一位受访者叫胡新民,今年69岁,说起老桥,他有一肚子的故事。

“老桥,是市区渭河上的第一座桥,其他桥没修前,整个市区过河只有这一座桥。”胡新民说,他是1952年随父母定居宝鸡的,当时住在斗鸡,很少到这边来。他第一次走上“渭河桥”,是1958年的暑假。那天,胡新民和几名神武路小学的同学,相约去观音山玩。当时,汽车还很少,老桥上来往的马车较多,不时有马粪味传来。他们过桥后从清姜一直走到了观音山,采摘了好多毛桃。此后,胡新民常从老桥上经过。记忆最深的是1964年6月,渭河突发大水,宝鸡中学组织师生到河堤抗洪,胡新民和老师、同学来到老桥北岸,此时的河水涨得离桥面只剩下半米左右,形势非常严峻,河堤上到处是抢险的人。学校领到的任务是,往河堤上抬砂包,胡新民和同学们劳动了两天,直到洪水退了之后,他们才离去。1971年,胡新民分到“宝桥”上班,处的对象在桥北,于是他和对象下班后常在老桥上散步。婚后的几十年里,胡新民常骑自行车接妻子下班。从老桥到“彩虹桥”,这座桥见证了他的成长,而他也见证了桥的变迁与新生。

遇见为老桥立传的老水利人

第二位受访者叫樊维翰,今年76岁,曾任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参与过省市水利志的编撰,他为渭河老桥立传,并将其写进史志中。

樊维翰说,渭河老桥是1949年5月15日建成通车的。桥全长576米、宽8米,设计载重20吨,为当时陕西省第一座现代化大型公路桥梁,也是当时全国最长的公路桥梁之一。宝鸡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逃跑时,炸毁桥洞7孔。后经抢修,于1949年12月13日恢复通车。这座桥建成后,人们过河不再靠摆渡,也使市区向桥南拓展得以实现,然而渭河洪水却使该桥饱受考验。1954年8月17日,渭河迎来每秒5030立方米的特大洪水,老桥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但渭河上游决口,淹没了市区经二路、汉中路等7条主要街道。这次洪水樊维翰虽没目击到,但他根据水文资料真实地写进了水利志中。1981年8月21日那场洪水发生时,樊维翰任市水利工程管理处副站长,他目睹了那滔天浊浪和在洪水中摇摆的老桥。翻滚的洪水从上游冲来,水面漂浮着牛羊、树根等东西,洪水离桥面只有半米左右,洪水中的大树挡在桥孔,水位越来越高……洪水过后,为保障市区安全,市防汛办于1982年5月组织有关方面对老桥进行了爆破,桥中间约300多米被炸断,“断桥”持续到本世纪初。2001年3月,新桥开工建设,次年12月6日建成通车,新桥如彩虹般飞架渭河两岸,成为市区一道景观,通行和防汛能力随之增加。去年汛期,渭河再度涨水,流量几乎与1981年那场洪水持平,但桥梁安然无恙。

结缘情定老桥的环卫工

记者找到的第三位受访者叫苏效荣,65岁,渭滨园林环卫处环卫工,曾和妻子一起在老桥打扫卫生。妻子去世后,他仍坚守在这里,对他来说,老桥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老伴比我早一两年当环卫工,我和她是对班,我下班时她上班,工作都是负责老桥的卫生。”苏效荣说,他和老伴是1994年来到宝鸡的。他在建筑公司找了个活,给公司看仓库,工作的地方就在老桥桥北临河边。那时老桥还是“断桥”,车从桥头开过,下河滩,再爬上另一边的桥头。工作的原因决定了他哪儿也去不了,所以苏效荣常站在门口看老桥上人来车往。后来开始修新桥,从测量、打桩,到架桥、合龙,再到通车,苏效荣都看在眼里。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和老伴都在桥上工作。2006年前后,妻子当上了环卫工,在老桥上打扫卫生,于是,苏效荣遥望老桥的目光中多了一道熟悉的身影。2008年7月,苏效荣也来到渭滨园林环卫处当起了环卫工。半年后,他走上老桥,与妻子对班打扫老桥。2013年,一次交通事故后,妻子在家里养身体,从此妻子成了遥望老桥的人,苏效荣成了妻子眼中桥上的风景。2017年,妻子因脑梗去世,苏效荣仍坚持在老桥上保洁。苏效荣说,老桥上有他和妻子难忘的时光,这份爱在心里,也在桥上。

新闻推荐

国家级技创中心,市财政奖1千万元 又有两个《意见》实施,事关科技服务业、科技创

本报威海1月3日讯(记者陶相银)2日下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关于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

荣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荣成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