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农商银行 开启多产融合发展“加速度”

大众日报 2018-11-07 04:37 大字

□本报记者李铁

本报通讯员毕涛赵霖

走进荣成市北郊的金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简称金地合作社),恰逢苹果丰收,果树下人头攒动一派忙碌景象,负责人许林祖随手摘下一个苹果就开始吃,“这1200亩苹果用的是生物农药,不用洗就能吃,比市面上正常价贵5毛钱还供不应求。”2014年起,许林祖转型做休闲游乐采摘园项目,整个项目占地3000亩,其中采摘园超过2000亩,总投资计划超过5.6亿元。

现在,许林祖正计划明年五一前开放游乐项目,将项目打造成为吃住游玩一体的现代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景观,届时将解决当地300人就业,不仅彻底改变周边村民原本靠天吃饭的落后局面,而且实现了传统种植业与观光采摘、休闲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此前,这个项目也曾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前期投入大、见效慢,资金占用很严重。许林祖接触了多家银行,都以没有政策支持为由,要求合作社提供抵押物,可是这几千亩土地是流转性质,并不符合要求。

2016年底,金地合作社开始与荣成农商银行对接,2017年初以担保形式获得贷款700万元,用于购苗和土地平整。2017年6月,荣成农商银行给合作社授信2900万元。“可以随还随借,特别省钱方便。”许林祖赞叹。

这仅仅是荣成农商银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荣成农商银行走出了一条创新贷款品种和融资模式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从而推动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对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实行名单式管理,对产业基础好、区域特色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给予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持,对存量贷款提前统计到期贷款客户清单,对需要继续使用贷款的,提前介入贷款调查,办理贷款手续,客户还款后无缝衔接发放贷款。截至10月末,已累计为40余个新型农业主体发放贷款10.3亿元,有力支持了新型农业主体发展。

荣成三面环海,荣成农商银行助力大农业、大渔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自然而然深烙海文化的印记。在东楮岛村这个率先利用民俗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全国“最美渔村”,记者见证了荣成农商银行一系列支农服务举措带给古老渔村的全新变化。

村民杨华,除了自住的院子,还将家里最具荣成特色的海草房修葺一新,再配上自己的厨艺,做起渔家乐,客人来了都抢着住,7、8、9仨月就赚了五六万元钱。

杨华告诉记者,他的房子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既保留了渔村特色,还配备了现代化的设施,空调、电视机、热水器等一应俱全。他讲,多亏了荣成农商银行的10万元贷款,不然不会那么顺利地完成房屋的装修。

村民办渔家乐,村集体也没闲着,村里打造了老街、乡村记忆馆、民俗馆、渔家乐、海洋牧场等一批传承胶东古老渔家文化旅游产品,并串联成吃住行娱一条龙产业链,集体年收入达到2000万元。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荣成农商银行累计投放了超过1000万元贷款。

近年来,随着荣成市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很多农村集体经济正尝试改变“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旧式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荣成农商银行结合区域实际,重点支持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经济新业态形成。尤其2018年,在全市金融机构中率先推出“乡村旅游贷款”,为从事乡村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田园采摘等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的主体提供信贷资金支持,采取信用、保证、质押、抵押等担保方式破解融资瓶颈,并在流程上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优化。目前,该行已累计发放31笔“乡村旅游贷款”717万元。

随还随贷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乡村旅游贷款”火了荣成小渔村的“渔家乐”,实质上该行推动农村多产融合发展的谋划远不止于此。不需抵押担保的“鲁担惠农贷”破题,让信用有价的“个人信用贷”推开,整村授信的信e贷线上线下贯通,均为乡村振兴搭建起资金融通的快车道。有了强有力的金融引擎,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活力迸发,多产融合发展的“加速度”全面开启。

新闻推荐

东山街道离退休干部弘扬传统美德

本报讯(YMG记者宋晓娜通讯员马文跃)为进一步做好辖区内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东山街道以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

荣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荣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