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道各种路

烟台晚报 2018-06-28 10:34 大字

王东超

“道路”,《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那么“道”和“路”有什么区别呢?道路还有别的名称吗?

西周时根据道路宽窄不同分别称之为“路、道、途、畛、径”,即能通行三辆马车的称“路”,能通行两辆车的称“道”,能通行一辆车的称“途”,“畛”是走牛车的,仅能走牛和马的称“径”。《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一条道走到头的,称为“道路”。有岔道的,称为“歧旁”,现多称作“歧路”,“歧路亡羊”大约就是因为岔道上又有岔道,才找不着羊的。三岔路口称为“剧旁”,邢昺疏引孙炎云:“旁出歧多故曰剧。”十字路口称为“衢”,呈五星放射状的路口称为“康”,六星状的路口称为“庄”。所以古时用“康衢”或“康庄”指称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道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于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由此产生的成语“康庄大道”,指畅通的大路。《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我梦见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络绎不绝。”“康庄大道”现在也用来比喻光明大道,比如:“走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后来道路名称又多了一个“蹊”,《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释名》:“步所用道曰蹊。”“径”“蹊”后多以“蹊径”代指小路,如独辟蹊径。

到了秦代秦始皇命人修筑“驰道”,唐代修筑了五万里“驿道”,这些驰道和驿道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了传递政府文书,在中途修建的供传递官员休息或换马转送的地方称为“驿”,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就发生在离开封不远的陈桥驿。也可以称为“馆”,黄县(今龙口)西南的黄山馆,过去就是一个大的驿站。“馆”和“驿”合称“馆驿”。明清时把连接各地的主要道路称为“官道”,1922年建成的烟潍公路(前身是潍坊至荣成的驿道)黄龙段是黄县境内最主要的官道,现在称为省道264线(S264)。黄县城西经九里、北马、阎家店至黄山馆的道路,民间称为“二官道”,现在成为牟黄公路(后更名为成龙线,即省道302线)的一部分,经过裁弯取直,部分路段已废弃。民国时官道改叫“公路”,并一直沿用至今。现在的道路由干线公路(国道、省道)、支线公路(县道)和乡村公路组成,支线公路和乡村公路统称农村公路。比如黄县过境的干线公路有国道(标志为红底白字)G206、荣乌高速公路(标志为绿底白字)G18,省道(标志为黄底黑字)264线(S264)、成龙线(S302)、蓬水线(S213)和黄水线(S215)等。黄县境内的农村公路由县道(标志为白底黑字,打头字母为“X”)、乡道(标志为白底黑字,打头字母为“Y”)和“村村通”公路组成。公路还有个名字叫“马路”。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见美国记者,有个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周恩来总理听了,很自豪地回答说:“我们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为马路。”那个记者听后哑口无言,一副窘态。当然这是机智和诙谐的说法。“马路”一名的由来,一说是为了纪念英国人马卡丹,正是他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开阔。洋人最先在租界应用这种筑路法,后推广到全国,称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另一种说法更贴合汉语实际,章太炎《新方言·释言》:“古人于大物辄冠马字:马蓝、马蓼、马薤、马蜩、马蚿是也。今淮南、山东谓大枣为马枣。”中国很多地区以“马”字表示大的意思,如湖南话把蚕豆说成“马豆”,蚕豆论大小属豆类之首。“马勺”在北方话里指盛粥或盛饭用的大勺,多用木头制成。《青县志》:“削木盛汤之具曰马勺。”“蚍蜉撼大树”的“蚍蜉”是一种喜欢上树的大个虮蛘,黄县话叫“马虮蛘”。蚱蝉是蝉中个头最大的,又黑又壮,黄县话叫“马蛣蟟儿”。可见“马”有“大”义,“马路”即大路的意思。现在,马路多指城市或近郊宽阔平坦的道路,比如青年男女谈恋爱,称为“轧马路”而不是“轧公路”,指的便是在城里逛来逛去,而不是去郊外远足。

此外,“街”指旁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胡同”“巷”“弄堂”指较窄的街道,这些都是指城市内的道路而言的。

新闻推荐

市人民医院荣获“节水单位”称号

本报荣成6月25日讯(邹明霏)近日,荣成市人民医院荣获“威海市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荣誉称号,成为威海市获此殊荣的36家...

荣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荣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