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爱无言为病患技高一筹解病愁——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最美健康守护者”获奖者工作纪实

济南日报 2017-11-29 13:11 大字

毕玫荣正在为学生指导。(杨晨 摄)浦源远正在查房。(杨晨 摄)□本报记者杨晨兰萃

通讯员赵梅编者按

在泉城济南的中心区域,有一所名为“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的三甲公立医院,这是济南市卫计系统的龙头单位,在医院的每个角落里都散发着满满的正能量。在这里,有许多重点医疗科室,有许多优秀的医生,而在医患中间,更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近日,由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济南市卫计委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最美健康守护者”评选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市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毕玫荣与呼吸内三科护士长浦源远分别荣获“最美医生”和“最美护士”的荣誉。她们在工作中与患者“融为

一体”,事事为患者着想的

感人事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日,记者来到她们身边,走近她们的工作岗位,亲身参与到了她们的工作,感受那份来自“最美健康守护者”的美丽与真诚。毕玫荣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位患儿

“李佳园(化名)小朋友,记得按时吃感冒药,虽然苦点,但是你不会流鼻涕啦,嗓子也不会疼了,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注意勤洗手啊。”11月7日,记者在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见到了忙碌中的毕玫荣。身边围着许多家长和患儿的她,根本没有时间招呼记者,在她的眼中,最值得关心和照顾的还是这些孩子们。

毕玫荣一直处于特别忙碌的状态,记者在空闲之余与她的学生攀谈了起来,从其周围人的视角去了解毕玫荣所为之努力的工作和事业。原来,济南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病房于2014年12月重新装修成立,病床数扩为原来的近四倍,也重新组建了一支新生儿医护队伍,毕玫荣成为这支年轻队伍的带头人。作为中心医院最年轻的专业组长,压力可想而知,她化压力为动力,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工作之中,严格要求,勤于探索,鼓励大家外出学习进修,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她不错过任何学习机会,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充实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为了抢救这些脆弱的小生命,勇于承担风险,带领新生儿团队开展了早产儿管理、脐血管置管等多项国内外先进的临床技术,把一个个小生命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为了早产儿更好地成长,和同事们设立了早产儿成长档案,并建立了微信群,随时与患儿家长保持联络,及时帮助解答患儿亲属的疑难问题。

在毕玫荣看来,“对每一名患儿,始终坚持那份‘绝不放弃\’的执着,尽心竭力抢救每一个小生命。”

2014年的一天深夜,毕玫荣正在科里值班,这时,来了一对不到20岁的年轻夫妇,他们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向她求助:“我们是甘肃来济南打工的,妻子怀孕还不足月,但孩子有了早产征兆,请您给看看吧!”经过检查,毕玫荣发现孩子是横位,而且一只胳膊已经伸出了母亲体外,也已变得发紫。她赶紧召集急救医生以及心血管外科专家进行会诊。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经过整夜的努力,孩子顺利出生,尽管体重只有1公斤,但还是把小生命挽救了过来。在那之后,这对甘肃夫妻经常找毕玫荣看病,可是忽然有一天,孩子奶奶和两位年轻人却带着孩子再次出现在她的面前。“孩子又病了吗?快让我看看!”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他们不是来看病,而是来告别。这位甘肃小伙说:“毕大夫,我们要回老家了,非常感激您这几年来对孩子的照顾,今天让孩子再来看看您,让他永远记住远在山东的救命恩人。”同时,孩子奶奶小心翼翼地在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剥开外面一张又一张绵纸,拿出一棵冬虫夏草。“这是孩子爷爷在老家山上挖出来的野生虫草,希望您能收下,这是我们全家对您的感激之情。”毕玫荣觉得,这份情谊比任何东西都珍贵。

为了更好地服务患儿,虽然承担着繁重的临床和病房管理工作,毕玫荣仍然利用休息时间投身于科研和教学工作中,每天阅读国际文献,学习国际新技术、新治疗、新理念,坚持科研与临床工作相结合,及时将临床经验总结归纳推动科研工作,积极将科研成果运用到临床实践;作为儿科教研室副主任,细心安排协调科室教学任务,同时承担着山东大学临床医学系课堂授课、实习生和见习生带教、实习医生和规培医师的培训等工作。近年来,在国家核心杂志发表文章十余篇,SCI收录两篇,参编论著两部,参研课题两项。多次在济南市新生儿窒息复苏大赛、济南市儿科病历比赛、教师讲课比赛等比赛中获奖。2011年、2013年分别获得“济南市岗位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多次获得“优秀教师”“优秀带教老师”等称号。

毕玫荣常说,“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爱上医学,爱上儿科,希望他们能将患儿当作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得到最好的治疗。”

“草莓、葡萄,你们要按时吃药,要听妈妈的话,才能健康成长!”“好的,毕妈妈,我们一定听您的话。”草莓、葡萄是一对双胞胎的小名,而他们则是跟着母亲在该院儿科就诊时与毕玫荣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而他们也亲切的称呼毕玫荣“毕妈妈”。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毕玫荣说,虽然很累,患儿恢复健康却让她感到一切都值得。

虽然工作中有苦有累,有委屈,也有伤痛,但面对这些可爱的生命,面对家长的理解与信任,毕玫荣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工作中从来都不退缩,浑身上下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浦源远

把每一位患者都当作自己的亲人

“不论是脑外科还是心外科,更不论是呼吸内三科,挽救病人是‘第一要义\’。”这是市中心医院呼吸内三科护士长浦源远的座右铭,更是对年轻护士们的叮嘱。

浦源远告诉记者:“1997年中专毕业,来到中心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立志要成为南丁格尔一样的好护士。主动要求到临床最忙最累的神经外科工作。这是我职业生涯的开始,也带给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我的职业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唤醒灵魂。”也许读者会觉得护士工作并没有什么特殊性,但他们确实为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谈起新疆的库尔勒,或许不会有很多人了解,那似乎很遥远。但1997年时,库尔勒却与当时的“黄毛丫头”浦源远深深连接在了一起。一位患者30岁出头就得了小脑萎缩,70多岁的老妈妈从遥远的库尔勒陪他来治病,由于多次治疗效果不佳,他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你这‘黄毛丫头\’懂啥,敢来劝我?”尽管这位患者说话已经无法形成完整的句子,但他仍然气呼呼地指责浦源远“多管闲事”。年轻气盛的她也这样“回敬”:“都这么大年纪了,还不如我这‘黄毛丫头\’呢!”

她在下班后,偷偷到他的床前进行劝导直到深夜才离开。当第二天来到他病房时,30岁的男人哭得像个孩子似的,还说:“从来不知道短短的一夜,居然会像一年那么长。”从此,放弃了轻生念头的患者回到了库尔勒,为了鼓励他勇敢活下去,每年浦源远都会寄信给他,直到10年后患者离开了这个世界。

为了更好地服务就医的病人,她刻苦钻研专业知识。2002年山东医科大学护理专科毕业,她被医院送至北京朝阳医院进修呼吸ICU专业,同年调至呼吸内科工作。成为市中心医院危急重症小组的一员,积极参与院内及院外的抢救护理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电话24小时畅通,随叫随到,从没耽误过一次。有一次,为了抢救外地危重患者连续工作70多个小时,当多名重症伤员脱离危险后,她遗憾错过了学位考试的时间。

2007年,浦源远竞聘成功成为呼吸科的副护士长。她将工作重点放在了营造医护、护患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谐氛围之中。努力提高科室护理人员良好的医德水准和服务意识,使整个科室护理队伍保持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同时承担着医院临床教学、护理专科培训及院内危重患者会诊指导任务,平均每年完成院内业务讲座24次,护理查房12次,各种学术培训30余次,带教进修、实习人员300余人,对年轻护士和实习护士严格带教、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积极配合护士长做好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制定科室规章制度、流程预案、组织培训学习。2011年顺利通过了三甲复审工作。

2014年由于科室扩建,她负责管理呼吸三科病房,医院聘任其为护士长。独立管理科室成为她护理生涯的一个转折点。这就对她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浦源远应用5S管理方法,进行库房改造,流程再造,使护士们工作时流程顺畅了,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记得2016年过年不久,一位危重病人突然心跳停止,刚好被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李护士碰到,她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拉响呼叫铃,并让临床家属通知医生。医护人员迅速赶至床旁配合抢救,有条不紊。虽然病人没有抢救成功,但是家属还是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是我们家人的病情太重了,你们已经尽力了!谢谢你们!”此时浦源远的内心百感交集,既有一丝遗憾,也有一些温暖。

2017年“5.12”护士节,浦源远被评为了“优秀护士长”。“为我的梦想,为病人的康复,为人民的健康,我会一直努力在路上”,浦源远的脸上永远挂着幸福的微笑。

新闻推荐

[威海好人365]张莉婧 数百位老人的好闺女

威海新闻网讯张莉婧,1971年9月7日出生,威海万福苑养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数百位老人眼中的好闺女,她用真情和挚爱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敬老之歌,在奉献孝爱中实现着人生价值。10月12日,张莉婧...

荣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荣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