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滕运成:篆书改革家字若“一幅画”

济南日报 2017-08-23 12:11 大字

滕运成在创作。(黄智义 摄)

在篆书领域,76岁的滕运成可谓是一位创意十足的改革家,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滕式笔法。本届济南艺博会上,高新区退休老干部、管委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滕运成,将携带他的篆体书法作品《毛主席诗词》亮相。

在篆书领域,其他书法家大都是用短锋、硬毫,但滕运成却推陈出新,创造了长锋笔法,硬毫和软毫兼用,并且巧妙地将秦、汉、唐、清几代篆书的玉箸、铁线、倒韭、缪篆等笔法融为一体,将象形、大篆、小篆、金文、甲骨等体有机糅合在一起。尤其让人称道的是,他的“一分笔”笔法,轻笔细线,有一种百炼成钢化作绕指柔的美感。

滕运成1941年出生于山东荣成,自幼在父亲的教导和熏陶下研习书法艺术,学过二王、欧柳,后来又学李斯、李阳冰、邓石如等人,最终专攻篆书。“别人的篆书重心在正中,但我的篆书形体修长,重心偏高,笔画上面密集,下面疏朗,线条布白讲究匀称协调。”说起对篆书的改革创新来,腾运成精神十足。

滕运成曾创作过一个九宫图一样的“九龙图”作品,分别用9种不同的篆体将9个“龙”字书写在一个九宫格中,并在德国展出。滕运成将书法写成了“一幅画”,非常有美感。

滕运成的作品在全国、省、市等大赛中赢得20多次金奖、银奖、特别金奖、华冠金奖等大奖,独幅百米篆书长卷《孙子兵法》也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在艺术的追求上,滕运成觉得学无止境,他作诗自勉:“行年七十不算老,艺事求工朝夕为。喜有良朋时益我,心传更以古人师。”

(黄智义)

新闻推荐

老兵口述⑧丨九旬抗战老兵董传裕:参军前曾三次遭日本兵毒打

【编者按】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按照1937年比价,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2015年7月...

荣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荣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